阿里雅虎:面临五年“婚姻”之痒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0/10/19 9:20:44
从某种程度上说,马云就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就是马云。现在,马云在阿里巴巴的位置受到了挑战。
根据五年前阿里与雅虎的战略合作协议,从今年10月起,马云将不再拥有“不被辞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的保证,另外,雅虎将有权从这个月起在阿里巴巴集团增加一名董事。而此前,马云和他的团队占了董事会4席中的2席,其他2席分别归日本软银和雅虎所有。
除了董事席位增加外,根据协议约定,这个月起,持股阿里39%经济权益的雅虎,其投票权将从当时条款约定的35%增至39%;而马云等管理层的投票权将从35.7%降至31.7%,软银保持29.3%投票权。这就意味着,阿里管理股东在投票权上将由超过雅虎0.7个百分点,转变为低于雅虎7.3个百分点。
但随着10月节点的到来,美国雅虎却面临着前狼后虎的境况,显得有些自顾不暇,因为美国几家私募股权公司与美国在线都表达了收购雅虎的兴趣。
阿里的控制权,将落入谁手?
一个坚持“离”,一个“不放手”
对于这段五年“婚姻”的评价,阿里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离!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蔡崇信首先公开表示,“只要雅虎愿意出售,阿里巴巴随时都准备赎回雅虎的持股”。从今年2月份开始,阿里就回购股份问题开始与雅虎进行谈判,但由于价格相距甚远,无法达成一致,谈判于今年6月终止。接下来,阿里数位高层接二连三抛出颇为尖锐的态度。
阿里巴巴集团CEO卫哲把话说得很明白,雅虎已不再拥有其自主搜索引擎技术,阿里与雅虎间合作关系的基础不复存在,“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没有技术和商业协同功能的财务投资者?”
对于雅虎CEO巴茨提出的“可能加入阿里董事会”的表态,阿里集团资深副总裁王帅也向记者表达了阿里高层的态度,“自巴茨女士出任雅虎CEO以来,其对互联网业务、中国市场以及合作伙伴的种种决定和表态,都让人难以理解。”他建议,巴茨与其来纠缠阿里,不如“先集中精力努力提升美国雅虎现状”。
就在前几天,马云在今年的计算机大会上首次表态,虽然外资是阿里的控资大股东,但外资不会控制阿里,自己能掌控阿里巴巴的未来。
但雅虎并不想分道扬镳。雅虎CEO巴茨多次表态“不会出让阿里股份”,甚至表示“今年年底前,可能加入阿里董事会”。
2007年,阿里巴巴集团B2B业务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就给雅虎与其他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此外,雅虎更看好阿里旗下的淘宝和支付宝业务。曾有媒体报道,美国投资机构已就淘宝和支付宝进行估值,认为这两家企业上市后的市值将分别达到100亿美元和40亿美元。雅虎显然不愿意在这两家公司上市前退出。
对于雅虎“等着淘宝和支付宝上市以后再退出”的想法,阿里集团表示,淘宝网没有上市计划。言下之意,雅虎得花相当的耐心等待自己预期的收益出现。
但雅虎的时间可能不多了。美国在线正与几家私募公司探讨收购雅虎的可能性。有趣的是,阿里内部人士透露这样一个细节:这些收购方强调,不管用什么方式,这样一个协议达成的前提是雅虎处理掉亚洲的资产——主要是指其手里握有的39%的阿里股份。
曾经情投意合
与现在急于回购股份的情景相似的是,5年前,阿里对雅虎注资的需求也同样是急切的。
5年前,资金是阿里寻求战略投资人最主要的原因。在当时,阿里上市机会并不成熟,因为全球范围内还没有类似的商业模式被海外股市成功接受,阿里的价值就需要通过另一种方式被评估,就是寻求强有力的战略投资者,出价收购自己的股份。而雅虎则是这样一个合适的对象。
2005年,雅虎向SEC提交了收购阿里巴巴股份文件,文件显示,雅虎计划用总计6.4亿美元现金、雅虎中国业务以及从软银购得的淘宝股份,交换阿里巴巴40%普通股(完全摊薄)。同时,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雅虎将斥3.6亿美元从软银子公司手中收购其所持有的淘宝网股份,并把这部分股份转让给阿里巴巴,从而淘宝网将成为阿里巴巴的全资子公司。以此计算,雅虎共斥资10亿美元收购阿里巴巴股份。
也就是说,阿里用这次举世瞩目的收购案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同时,还获得了10亿美元,缓解了投资人套现所带来的压力,一举两得。
这个如今被看做雅虎近几年唯一一项正确决定的注资行为,在2005年时,其实遭到不少质疑的声音。
全球知名投行美林发布的分析报告认为,这一计划属于“豪赌”,将部分稀释雅虎的每股收益。报告中,美林将雅虎2005年的每股预计收益从0.55美元降至0.54美元,2006年的每股预计收益从0.68美元降至0.64美元。
雅虎冒着高溢价收购的风险,换来了一个没有控制权的公司和一席董事会席位,这让很多人觉得费解。但通过雅虎日本的成功运作,可以看出,雅虎通过注资阿里巴巴进入中国互联网市场,是最明智的选择。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曹飞表示,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不同的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经验技术、管理水平都与外国公司不相上下,同时互联网产业的本地化要求要高于多数传统产业,因此在当地寻找团队进行管理,也许是雅虎在本土以外市场拓展的最佳方式。例如在日本雅虎的角色也只是投资方,软银是实际操作方,但雅虎日本目前的运营情况让雅虎的市值得到很大的提高。
场面热闹,结果老套
尽管阿里和雅虎看上去争夺激烈,这场控制权之争显得剑拔弩张,但在多数业界人士看来,这种纷争对阿里的未来不会产生什么影响,顶多是场“闹剧”。控制权之争的解决,多数以利益的互相妥协而收场,最终的结局往往不具备任何戏剧性。
首先,阿里赎身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以阿里B2B香港上市公司为例,目前其市值约为700亿港元,即100亿美元左右。阿里巴巴集团持有其73.21%的股份,雅虎减去2009年抛售的1%股份,持有的阿里巴巴B2B公司股份约为28%,由此雅虎所持有B2B公司的价值约为28亿美元。另据业界对淘宝网200亿美元、支付宝100亿美元的普遍估值,根据39%的持股比例,雅虎拥有这两块资产的价值为117亿美元。如果除去阿里云、中国雅虎等部分,再加上40%至50%的溢价,阿里得拿出200亿美元“赎身”。
尽管昂贵,阿里也不是不可能采取回购。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曹飞表示,阿里巴巴也可以通过寻找新的战略合作伙伴,赶走拖后腿的雅虎。而阿里巴巴旗下淘宝、支付宝都是相当诱人的。有说法称,阿里可能通过国有银行得到回购股份的资金,一方面可以赎身,另一方面对支付宝乃至整个阿里集团未来的发展都有好处。
当然,即使阿里无法回购股权、巴茨真的进入董事会,以马云和他的团队在阿里集团的影响力,雅虎仍然无法对阿里指手划脚。拥有雅虎日本近40%股份日本软银孙正义曾经表示:“虽然大股东有股权,但创始人团队也可以在管理中把对方架空。所以我认为,以马云今天的地位和影响力,雅虎想动实际管理层,阿里巴巴绝不会善罢甘休。”
因此,相对回购或者夺权这两种惨烈的结局,更多人认为,在孙正义的周旋下,雅虎和阿里很有可能继续保持现状,雅虎甚至有可能减持,以稳定阿里管理层。但美国在线等公司收购美国雅虎的想法又为这场纷争增添更多不确定的因素。
结局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资本真面目
1、“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有了这句名言,读者可以一眼洞穿这场纷争的实质。
5年前,雅虎的10亿美元帮助阿里实现了不少梦想:旗下淘宝敢于开出不收费的条件;也为阿里B2B在香港的上市起到了推动作用。雅虎也受益良多,尽管这几年业绩平平,但靠着投资阿里巴巴和日本雅虎,亚洲市场仍有前景。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5年的“婚姻”长了。叱咤风云的雅虎很快失去了风光,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帝国冉冉升起,而雅虎不再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2、雅巴之争,还是一场典型的股东与管理层的冲突。
世人瞩目的国美纷争,同样属于这一类型。看上去,这种纷争无法避免。在目前的中国企业,公司治理的法律设置还不够完善,企业创始人在资本市场的运作,经验往往不足。
而人家是老手。在西方国家,战略资本的引进与约束,早已驾轻就熟。例如,美国已存在一些法律设置,可以使创始人保持一定的持股比例而不被稀释;而在欧洲公司的章程中,同样会明确职业经理人的职责、权利等。如果上述两点都得以明确,就不会出现类似国美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与大股东之间的纷争。
3、过程远比结局精彩。
多数人都相信,马云对阿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算巴茨进了董事会,马云和他的团队仍然是阿里运营的主心骨。雅虎明白这点,软银孙正义也明白这点。
但阿里再不愿意,巴茨的举动再鲁莽,雅虎仍然是她的大股东。不管高管的态度如何犀利,纷争看上去如何激烈,有一点可以肯定,商业就是商业,这场纷争的结局,必然是双方甚至多方的妥协。
4、资本,天性就是逐利。合作伊始,资本不是天使。合作尾声,资本也不是魔鬼。
5年前,10亿美元在阿里看来是“天使”,然而现在,却成了阻碍阿里发展的“恶魔”。资本本身是中性的,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企业在章程制订方面,或者在投融资过程中对相关法律风险识别的估计不足。
此次雅巴之争,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马云经验不足,而成长于发达资本市场的美国资本方雅虎的经验却比较丰富。如果马云与雅虎在签署投资协议时,对未来有更准确的预估,并能够设置相应的制度保证,则今天的局面就不会那样被动。
5、有风险资本的纠缠,就会有纷争。雅巴纷争,不是个案。
近期,很多中国企业都有类似的情况,像太子奶和英联、摩根、高声三大投行的“对赌”,最终导致了太子奶的毁灭。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投资融资法律风险管理方面还是新手,面对来自发达资本市场的投资方,很难做到公平博弈。
中国民营企业或家族企业比较多,股权相对集中的状态可能还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股权结构不稳定、股权纷争多发的状况,可能长期存在,这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有些教训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前之所以依赖国外的战略投资,很大程度上是资金不足。如今,有了超过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FDI(外国直接投资)替代进程加快,多层次的产业基金风起云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成形……融资平台多了,类似阿里巴巴、国美的纷争就会少了。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浙江日报
相关阅读:
- ·“马云退休”是互联网企业传承必修课(09/11)
- ·杭州余杭区53个重大项目再掀产业发展热(07/01)
- ·阿里巴巴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仁和项目一(05/15)
- ·引发网络热议的996工作制 马云公开回应(04/15)
- ·不裁员!阿里的信心从何而来(02/23)
- ·马云寄语创业者:他强任他强,明月照大江(11/23)
- ·一拍即合!下月起阿里巴巴替星巴克送外(08/03)
- ·马云谈新常态下浙商转型(10/26)
- ·马云:未来一定不只是BAT的天下(10/15)
- ·马云:15年后你也可以超越阿里(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