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这只互联网大象开门诊断谋转型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1/4/6 14:15:22
3Q大战后,腾讯这只12岁的企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为什么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自己的日益强大却未能换来应有的尊敬,反而遭遇了很多质疑?
为什么明明拥有众多创新专利,却一直被外界诟病山寨与抄袭?
腾讯如何让质疑者释怀?如何赢得业界乃至社会的尊重?
去年12月,马化腾正式对外宣布,腾讯进入为期半年的战略转型筹备期。
在自己潜心反思的同时,腾讯这只互联网大象切实地放低姿态,开起“挑刺反思大会”,请来全国互联网业界、法律界、媒体界众多专家为其“把脉”。
日前,马化腾带领其高管团队亲自打“飞的”来到杭州,直面各路专家的“头脑风暴”。
继之前在三亚、北京、九寨沟等地接连举办了7场“诊断会”后,3月31日至4月2日,腾讯移师杭州,举办为期三天的最后一期“诊断会”。
包括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总裁刘炽平、首席技术官张志东、首席行政官陈一丹以及公关部总经理刘畅等在内的公司高管一一亲临杭州,直面垄断法领域专家盛杰民、正望咨询总裁吕伯望、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梁春晓等各路专家的“头脑风暴”。本报作为浙江唯一的一家媒体受邀参加。
从闭门发展到开门诊断,腾讯开始尝试摆脱互联网帝国思维,向业界和用户传达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反思态度。
“此次诊断腾讯将成为公司进行转型战略的重要一环。”马化腾表示。
诊断症状一 没有学会如何当行业老大
“创立12年,腾讯已经成为一家优秀企业,但还没有学会如何当行业老大,更多是从自己的角度关注发展,缺乏考虑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意识。”谈及腾讯在3Q大战中让自己处于被动局面的原因,《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李岷表示。
垄断法领域专家盛杰民说,七八年前,腾讯本是励志典型,但可能因为企业壮大后,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有的经营策略上把一些竞争对手逼“死”了,所以招来不少人的“羡慕嫉妒恨”,令腾讯这位“励志青年”变得“霸道牛气”。
专家开方 懂得平衡学会输出文化
腾讯诚心请教,专家也竭尽所能开出各种药方 。
正望咨询总裁兼首席分析师吕伯望抛出“开放平台”和“输出文化”两张“药方”。他说,任何应用、服务不是非要自己单独做,可以和别人联手,兼并、收购也是一种办法。腾讯不应该扼杀创新,而是要鼓励创新,培育那些有创新思想却没有资金和资源的人。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
李岷给出的建议是,“企业就像人一样,小孩可以不顾社会和大人对他的期望,但大人要懂得平衡。腾讯需要平衡自我期望和外界期望的关系。”
诊断症状二 战略方向不明晰导致全线出击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认为,腾讯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对未来互联网的战略方向不明晰,正因为不明晰,才全线出击,“谁有什么东西我就仿谁的”,导致树敌众多,用户的感觉也不好。另一方面,腾讯对用户产品的把握很到位,比如说“断点续传”产品就非常好,但对用户心理底线把握不到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则称,腾讯过去的发展模式,是依仗QQ带来的市场优势,在一切领域进行一场全面的、贴近式的竞争,结果当然是以腾讯低成本的进入,很好的收益收场。但在社会一般人看起来,“你就是一个强大无比、让人又恨又怕的竞争者。”
专家开方 对外开放政策要明确标准
为什么腾讯执着于“全线出击”?吕本富分析,主要是腾讯没有明确哪些互联网领域是处于开局,哪些还处于中盘或收盘阶段。他建议,腾讯在对外合作中,要确定三个原则,即“腾讯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别人做的话,腾讯能给多少钱”,“是否投资”。资深电信市场营销和战略咨询专家王煜全给出的药方是,希望腾讯在让第三方开发者共享用户数量的基础上,明确标准,千万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要让进入平台的中小企业有信心。
对于腾讯的企业架构问题,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也给出了建议。他说,目前腾讯的企业架构中,有七个部门都是直接面对用户的,但一家公司产品线冗长,协同效应就体现不出来,腾讯的管理架构需要变革。
腾讯回应
马化腾:药方要传达到公司基层
4月1日,腾讯CEO马化腾亲自飞到杭州,首次出席“诊断腾讯”座谈会,仔细聆听专家的“挑刺诊断”。在这场长达4个多小时的座谈中,记者发现,马化腾就像一位好学的学生,一边耐心地聆听,一边不停地做记录。
座谈会间隙,马化腾私下和一位嘉宾沟通时透露,包括自己在内的5位公司创始人都是典型的IT业“宅男”。这次“诊断腾讯”活动能让这几位宅男集体出来直面各路专家的“头脑风暴”,腾讯转型的决心可见一斑。
针对专家的建议,马化腾说:“我记了满满三页纸,还是双面的,手都记酸了。”他表示,“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但这些不是我个人明白就可以了,还有我们高管层、公司关键岗位的一些领导员工都要明白,最难的是推动”。
腾讯总裁刘炽平则表示,“时间恨短,相逢恨晚。一场场诊断会过来,信息量巨大,腾讯就像照了一个X光。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去重新认识自己。我一定要把这些非常宝贵的意见拿回去,不只是内部几个人进行交流,而是要真正穿透式地把这些意见下发、执行,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员工。”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每日商报
相关阅读:
- ·杭州大厦十年“跃城记” 打造商贸国企(09/11)
- ·杭州坚持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相融并进 (05/27)
- ·嘉兴秀洲抢抓机遇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05/23)
- ·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初显成效(04/30)
- ·中小企业管理升级迫在眉睫(04/18)
- ·宁波这家老牌百货彻底“改头换面”(03/25)
- ·杭州西湖区创新创业跑出“加速度”(03/18)
- ·产业互联网成“两会”热词(03/14)
- ·充分释放浙江数字经济动能(03/11)
- ·“双十大”项目成杭州瓜沥产业转型升级(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