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电子商务 > 互联网事 > 浏览文章

信口雌黄毒舌 网络谣言祸害无穷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1/11/3 11:33:33
导读:  “每则谣言都有听众。”在博客、微博当道、海量信息真假难辨的今天,散布谣言变得轻而易举,且成本极低。网络谣言,不仅损害网络秩序和公信力,更考验着新形势下政府的执政能力。那么,该如何摘除网络谣

  “每则谣言都有听众。”在博客、微博当道、海量信息真假难辨的今天,散布谣言变得轻而易举,且成本极低。网络谣言,不仅损害网络秩序和公信力,更考验着新形势下政府的执政能力。那么,该如何摘除网络谣言这一“毒舌”?
  教师节前夕,一篇题为“宁可为妓,绝不为师”的博文刺激着网友神经,博主“西子可儿”自称杭州代课老师,以“师不如妓”的荒唐言论及搔首弄姿的照片,引来数万次转发,还激发众多看客的道德大讨论。
  谁知,经杭州警方调查发现,真相只是一场没有道德底线的商业策划:一家民营美容医院为提高知名度,命人杜撰一个教师被生活所迫改作妓女的“故事”。目前,“策划人”被依法处罚。
  一条谣言所引起的网络喧嚣似乎已经平息,但近段时间频繁出现的网络曝料、官方辟谣,网络谣言导致的互联网信任危机再次引起热议。

    谣言到处跑 网友真是晕

  “微博粉丝超过100人,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万人,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人,就是一份全面性报纸;超过1000万人,就是省电视台;超过1亿人,你就是CCTV!”
  这条曾被津津乐道的彰显网络力量的段子,也使另一个问题浮出水面——谣言的传播可以如此迅速。
  去年底,武侠大家金庸先生在香港正和朋友聚会,同时,一条消息却通过微博在网上疯传:金庸已死。
  众多金庸迷大惊失色,痛心哀悼。这已是金庸在去年的第二次“被死亡”,而之前,散播金庸“逝世”的谣言已出现不下20次,在华人世界,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金庸的发言人《明报月刊》总编辑潘耀明事后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曾表示,这是对文化知识的不尊重,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对目前的微博,应该好好管一管。尽管如此,金庸“被死亡”谣言还是时不时地发生。
  英国一位法律专家把网络谣言比成“一旦打开就无法再拧紧的水龙头”。随着真假难辨的网络热点事件不断浮出水面,广大网民防不胜防。
  “据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今年3月15日中午,杭州市某数码市场的一个普通员工,在自家电脑上敲下这段不到50个字的消息,发在几个QQ群上。他没想到,此后短短几个小时,这条消息不胫而走,直至演化为两天后全国范围的辐射恐慌和抢盐风波。事后,尽管官方和社会各界不断辟谣,但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还是相继发生抢购食盐现象,社会影响相当恶劣。
  就像计算机病毒有不同变种和版本,网络谣言,也在不断变换面孔和情节。近年来,从“后妈虐童”到“杭州失足女若小安”、“国税47号文件”……其负面影响所及,不仅损害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公信力,更在社会心理层面投下层层阴影。

    伤人又害己 后果很严重

  在北京一家餐馆打工的女子闫德利,一夜之间,被无数网民唾弃咒骂是“恶毒女人”,成为存心报复社会的“艾滋女”。博客上,这名自称“闫德利”的网友公布了279名曾与自己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手机号码,并称自己身染艾滋病。
  然而,这起轰动一时的“艾滋女事件”,真相却是:闫德利并未患艾滋,前男友杨某因她提出分手而怀恨报复,冒名发布这些博文。“我的人生既然已经烂了,那就要烂出名气。”杨某的目的达到了,闫德利的人生却几乎毁在这些子虚乌有的谣言上。
  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85亿,到今年底将超过5亿。在这个“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工具,每个人都能够掌握一定的网络话语权。
  互联网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和传播速度,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但虚假信息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社会生活中,并呈现上升趋势。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谣言的可怕,就在于扰乱视听,网络的虚拟性使造假者更加肆无忌惮。加上网民在海量信息面前极易产生从众心理,盲目追逐和猎奇,往往在有意无意地成为谎言的散播者和炒作的帮腔。
  民间自发组成的“辟谣小组”组长谭超分析,在网上发布散播谣言的网友,有些人出于个人的私愤或积怨,在网上发布虚假消息,来抹黑某些人或某些机构;有些人则是为了博眼球、求关注,就杜撰一些耸人听闻的事情,像“金庸先生去逝”、“奥巴马暴毙”等谣言来吸引眼球;还有些人则是为了牟取私利。
  一位自称杭州失足女的若小安曾在网络上爆红,其以微博晒“接客日记”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粉丝。
  然而,当杭州警方迅速跟进后,发现网民“若小安”其实是一名已婚男子,所谓“杭州失足女”经历纯属捏造。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网民关注,提升自己的网络知名度。为此,杭州警方依法对其作出行政警告并处500元罚款的处罚。

    辟谣需亮剑 擦眼明真相

  现实中,网络谣言,不仅容易伤害那些无辜、不知情的网友,还严重损害网络公信力,污染网络环境,有的甚至影响国家形象,给网民、互联网企业和社会造成伤害。
  8月份,有消息称年终奖个税计征方法下月起将调整,一次性奖金可分摊到12个月计税。这一消息在各媒体和网站上广为传播,受到公众高度关注。在人们深信不疑的一片叫好声中,国税总局的“辟谣”姗姗来迟。
  现实中,很多网络谣言因官方说法“反应迟钝”,致使谣言流传的范围不断扩大。难怪网友“Jeep兄弟连”称:“有些谣言之所以能蔓延,并非是大家愿意相信谣言,而是真相缺位。”
  正所谓“每则谣言都有听众”,如何迅速发现并消除网络谣言?如何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合法监管、防止网络谣言流传泛滥,特别是防止因网络谣言而导致严重公共事件的发生?这,已成为网络时代中的每个涉网人员、传媒主体和监管部门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各种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防不胜防的今天,政府职能部门开始向这种网络不良行为“亮剑”。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通报,在网络上流传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规定的47号公告”、“网传歼-10B战机试飞坠毁”等,均已查明属编造的谣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宣传局、公安机关已责成属地管理部门依法依规对制造和传播这些谣言的责任人和网站予以惩处。
  如今的互联网信息已成为现实生活利益诉求的延伸,除加大监管力度、呼吁网民自律外,各级政府还必须加大公开力度,学会及时回应公众疑问,消除谣言和误解。
  甘肃省古浪县300多名农民工集体患上尘肺病,但由于没有劳动合同,维权之路陷入困境,各种版本的负面信息满天飞,在民间爱心人士和媒体介入后,事情才得以解决。
  舆情分析师杨月辉指出,当地政府起初滞后于媒体和民间行动,政府形象有所损害。民生事件有“时间差”,因此政府要有“行动前置”的意识,不要老是“事后诸葛亮”,坐等事件严重了才去解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孟威博士认为,从网络谣言的猖獗和蔓延看,往往是出了一点问题,网上吵开了,权威解说没能及时出来,“小道消息”就乘机出来。他建议,对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些重大和敏感性话题,一旦发生谣言,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公开,尽快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信息辟谣,提高透明度,不给谣言的传播留有余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唐绪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谣言似乎找到最佳的孵化器和生存地,它比起口传谣言危害更大,已成为传播领域中的一大公害。网络谣言诋毁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对建设和谐社会产生消极影响。相关部门必须主动介入管理,制定出能够让网民对自己言论负责的制度,并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和惩戒力度,从制度层面培养中国互联网的诚信文化。

关键词:网络谣言,互联网,网民
  • 返回顶部
  • 责编:8044
  •        
  • 浏览:
  • 来源:浙江日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