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的倒逼与抵制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2/9/19 17:00:45
这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它背后牵扯着改革的阵痛。郑州市网络问政平台“心通桥”自9月7日开始,不断遭到黑客攻击,10日上午访问瘫痪,直到14日晚上,恶意攻击被抵御才恢复正常访问。知情人士透露说,“心通桥”自上线运行以来,收到网友大量投诉,曝光了郑州市一些单位的违规违纪行为;也由此触及了一些部门和个人的利益,工作人员经常接到请求删贴的电话,还经常接到威胁恐吓电话。
“心通桥”遭黑客攻击事件的逻辑并不复杂———你揭我的短,我砸你的锅。看来,网络问政的倒逼功能的确让一些人害怕了,害怕到不得不铤而走险采取报复行动的地步。
过去,普通公民问政的机会不多。大到地方政策的出台、制定,小到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老百姓几乎都插不上话。现在,情况明显发生了变化。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要求日隆,各级政府也创造条件让民众监督,电视问政、现场问政、网络问政……民众有了越来越多的与有关部门和官员“短兵相接”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微博的兴起彻底改变了民众的问政生态。它标志着,公民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官员的行为起到敦促作用。
不过,这种进步必然遭到各种保守力量的抵制,甚至是报复。武汉的电视问政,令一些官员头上冒汗、如坐针毡,一些厅局级领导干部私下议论说“真不想来啊”。为什么不想接受问政?害怕被置于公众面前直面矛盾。一些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对群众态度恶劣,缺乏与民众平等沟通的诚意,更遑论在规定的“黄金四小时”内对群众提出的质问作出坦诚回答了。
遇到质询,不积极地面对问题,检讨过失,解决问题,反而花费大量精力去报复相关媒体,这大概是最愚蠢的办法。时代进步了,封锁消息、屏蔽投诉、用拳头封口,显然已经难以奏效。相反,很可能招致更加严重的后果。不过也要看到,网络问政的效果未必乐观。眼下,许多地方的网络问政平台,几乎成了“政务新闻”、“领导讲话”的翻版,说的都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官话套话废话,对当地发展和改革中的具体问题则避而不谈,或虚晃一枪;很少给网民说话的机会,“自觉”屏蔽掉了许多尖锐的逼问。
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问政,应该发挥其天然的大众性,不能再打上“官本位”的烙印,否则就可能变味走样。制度的保证很重要,地方政府应该为网络问政的风险兜底,保护好网络问政者,严惩打击报复者。否则,“心通桥”就有可能变成“心断桥”,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就有衰退之虞。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宁波日报、大河网
相关阅读:
- ·网络问政,沟通零距离(11/13)
- ·丽水驶出网络问政直通车——民生难事一(07/17)
- ·网络问政从“问答”转向“深问”(10/23)
- ·要把网络问政作为一种工作方式(05/28)
-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要推进网络问政制度(03/13)
- ·网络问政切忌盲目跟随潮流(12/30)
- ·开展网络问政 探索新社会管理模式(12/07)
- ·什么都问百度何必养着公务员?(11/22)
- ·公务微博微天台:网络问政载体 网上便民(11/05)
- ·“微博问政”的理性思考(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