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创新转型 > 文化创意经济 > 浏览文章

“中国第一水乡”转攻文化创意经济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1/10/12 11:30:36
导读:    来自中国美术界的百余位精英近日聚首“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出席2011中国美术产业高峰论坛。记者从此次论坛上获悉,周庄文化相关企业注册项目总投资已近20亿元,今年1至8月文化销售收入达16亿元。  

    来自中国美术界的百余位精英近日聚首“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出席2011中国美术产业高峰论坛。记者从此次论坛上获悉,周庄文化相关企业注册项目总投资已近20亿元,今年1至8月文化销售收入达16亿元。
    “中国第一水乡”转攻文化创意,“门票经济”已经不再是古镇的“第一性经济”。当前,昆山三个古镇——“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民间博物馆之乡”锦溪和“历史文化名镇”千灯,都在积极尝试全新的发展模式,提升旅游附加值。

    周庄:从“观光点”迈向“目的地”

    592万人次——去年,借力上海世博会,周庄古镇旅游人数达到历史巅峰。周庄镇党委书记赵坤元却高兴不起来,他说,在长三角一带,平均每位游客的消费水平在1000元左右,但是周庄游客中,团队消费一般在280元/人,散客在400元/人,远低于区域平均消费水平。品牌响亮,附加值低,这是周庄的“症结”。“古镇转型,我们就是要从旅游观光点变成旅游度假目的地。”赵坤元说。
    变成旅游目的地,一是要有硬件,让国内外不同需求的游客可以安心入住;二是要有软件,让留下来的游客有更多可看可吃可玩的场所。赵坤元这样分析周庄的机遇:“一是随着苏嘉甬高速即将开通,上海到周庄的时间将再缩短20分钟,游客来去更加方便;二是上海迪士尼开业后,每年1000万人次的游客,周庄将竭力‘分杯羹’。”
    周庄已在古镇内装修了一批民间客栈,一座五星级酒店正在规划建设中。一个旅游开发规划也已初步形成:在古镇周围开发水上游;在古镇北面太史淀建设度假休闲区;在天花荡建立生态体验区;沿澄湖一带则将成为农业观光区。

    锦溪:为古镇留条回家的路

    原住民、原生态生活方式、原始的建筑风貌,让锦溪最近相继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中国特色旅游生态名镇称号。
    锦溪镇党委书记李国良认为,古镇是一种稀缺资源,可以没有本领发展,但必须要有本领保护,要为古镇留条回家的路,有所为有所不为。锦溪镇宣传委员王瑜说,保护好古镇就是最好的发展,在没有更好的决策之前,情愿“留白”也不轻易去开发。
    于是,锦溪极力保护古镇的“原始特质”。出台了古镇商业业态规划,通过激励和引导,数年来,锦溪古镇只修不建,只是保住历史风貌。古镇还将建一个老邮局,让游客在此可以收发信件,建一个老中药铺,请一位知名老中医在这里望闻问切……

    千灯:用古镇亮一张“文化名片”

    作为顾炎武的故乡,千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筹划古镇旅游。这个古镇在昆山所有古镇中面积最小。千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勤彪介绍,“我们身在江南水乡,但是不打水乡牌,主要就是错位发展。通过古镇的文化挖掘,我们打出一张文化牌,为招商和全镇发展服务。”
    不靠古镇赚钱,依靠古镇打响品牌,千灯在文化底蕴挖掘上下足了功夫。该镇先后聚焦以昆曲水磨腔鼻祖顾坚为主的昆曲文化、以顾炎武为主的先贤文化、依托成熟工业基础的产业文化、依托生态农业园的农耕文化、结合新农村发展的社区文化等,成立了小昆班,修缮了延福寺、顾坚和顾炎武故居。仅今年4月份以来,就举办了民俗文化庙会、越风满千灯越剧专场、“和谐颂”名家名段欣赏、旅游文化节、昆曲入遗10周年庆祝等活动。

关键词:文化创意经济,周庄,发展模式转型,第一水乡
  • 返回顶部
  • 责编:8044
  •        
  • 浏览:
  • 来源:解放日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