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发布首份低碳发展报告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4/6/10 11:21:11
6月10日,第二个全国低碳日,今年低碳日的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浙江省气候办、省发改委也选择在低碳日前夕发布了首份《浙江低碳发展报告》。面对低碳,浙江如何应对?作为个人,低碳生活离我们还有多远?选择低碳,我们准备好了吗?
“去年夏天杭州连续十天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秋天一场台风使余姚全城被淹,冬天杭州的PM2.5数据爆表,这些现象在浙江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为此,浙江重新明确了控制气候变化的任务:2015年要比201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下降19%,2020年要基本形成一个低碳发展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省发改委副主任周华富称。
摸清浙江“碳家底”
摸清“碳家底”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为了“碳交易”铺路。10年前被认为是“买卖空气”的碳交易,如今已成为全球降低碳排放的有效市场手段。
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新路径,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了商品,从而形成了碳交易。发达国家因排放额有限,向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额,发达国家需求大,发展中国家供应能力也大,国际碳交易市场由此产生。
在碳市场机制下,碳排放权通过交易,产生不断变化的价格,引导经济主体将碳排放成本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实现环境成本的内部化和最小化。
浙江的“碳家底”目前还在摸底阶段。《报告》中指出,浙江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初步建立。其中杭州、宁波、温州和丽水的清单编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省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和杭州市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已初步建成。
碳交易在国内仍然是新鲜事物,目前各地仍在初级探索期。浙江去年的成绩单不错。截至2013年底,浙江获联合国签发的项目累计碳减排量1.62亿吨,居全国首位,从国际碳市场获取资金近100亿元。
低碳产业在壮大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低碳经济是一块新的大蛋糕,企业如果能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初起阶段占一席之地,在新兴行业占得先机,那么它将是未来经济的领跑者,“不做,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市场淘汰。”可以这样说,多年之后低碳对很多企业来说将会是一道“生死门槛”。
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浙江已经启动了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编制工作,为下一步参与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做好准备。“要树立碳排放权的价值意识,通过市场的机制来推进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减排效应”。只有当企业认为每一吨的碳排放都有市场价值,有了市场的价值驱动,企业就会珍惜,要求就会非常严格和准确。已经投资了风电的盾安集团总裁吴子富表示。
产业结构的低碳化对建设“低碳浙江”有着重要意义。《报告》中指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嘉兴秀洲工业园区成为首批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并且浙江的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数量居全国首位。
低碳产业在浙江不断壮大。《报告》显示,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8.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3.5%。服务业同比增长8.7%,占GDP比重达46.1%。
低碳生活不遥远
说起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除了节水节电回收废弃物,还有啥?
《报告》告诉你,出行,建筑,都可以做到很低碳。全省累计设计节能建筑5.6亿平方米,建成节能建筑4.5亿平方米,形成了年节约标准煤667万吨的能力。
杭州是最早一批入选全国低碳城市试点的城市。在最新的全国首批六个低碳试点城市成果展示中,杭州的亮点是:加快推广电动汽车使用步伐。杭州市区目前累计投运充换电站27座,总计服务电动汽车723辆,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应该推出更多技术便利,鼓励广大市民多乘公车、多骑自行车、多点节能意识,参与低碳社会建设。”浙大网新副总裁张旭光先生说,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吸引更多市民参与低碳。“比如碳币积分概念,用智能化手段将市民个人低碳行为记录下来,再提供激励。”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浙江日报
相关阅读:
- ·工行实践“低碳金融”应对低碳经济(05/20)
- ·特色小镇生意经:打造低碳经济城市综合(12/08)
- ·全国首家低碳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落户(03/26)
- ·杭州两百余企业关停转迁 杭钢杭州炼油(06/24)
-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主要亮点(05/16)
- ·杭州力推电能替代打造低碳城市样本(01/20)
- ·浙江省第四届绿色低碳经济标兵企业名单(12/16)
- ·50家“绿色低碳经济标兵企业”出炉(11/21)
- ·试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09/05)
- ·杭州着力打造“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