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老商业街不像建迪拜 须营造文化氛围
编者按 商界逐鹿利字当先,十万追百万,百万追千万,千万追福布斯,福布斯追巴菲特;在商海中奋斗,不同企业有各自的拼搏,创业拼创意,老店拼模式,实业拼产品,渠道拼价格;商人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需要非同凡响的智谋,短期思市场,远景思政策,开门思顾客,闭门思对手……本报“商业评书”一栏,邀请权威专家提笔舞墨,剖析商业事件中的暗流隐情,道破营销策略里的奥妙玄机,给身在其外的看客以真相,给身在其中的当事者以解惑。
大栅栏地区“打造高端商业区”的方案即将出台。大栅栏将一改低端商业聚集的现状,成为聚集知名品牌的高端商业区,并在南部区域以兰桂坊为模式建造酒吧街,详见《商报》7月15日见报文章《大栅栏“酒吧街”仍在审批路上》。
拥有3000年建城史、850年建都史的北京,历史上即是中原汉文化与北方多民族文明交汇之地,元大都时期的北京就是商业交流的大都会,近现代北京更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特质。
应当说,特色商业街区是世界城市文化多元性的重要载体。世界城市是在全球政治、文化、经济中发挥核心性作用的节点,必然包容、聚合各种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或是融合交汇,或是独展风采,构成了世界城市海纳百川的都市文明。而特色商业街区正是呈现多元文化元素,展现都市魅力的重要窗口。
在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和改造中,最重要的便是重视发掘其原汁原味、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世界上固然有在不毛之地通过巨额投资造城造市成功的范例,如迪拜便是在一半海水一半沙漠之地建成的世上最奢华的城市。但是,绝大多数魅力独具的特色商业街区均基于其独特的文化基因。
比如,美国旧金山的渔人码头发源于传统的码头文化、奥地利维也纳克恩顿大街文化与建筑的历史使之厚重、日本东京浅草商业街区起源于寺庙商业文化……而脱离其固有土壤,失去文化基因的复制往往是不成功,我们可以模仿其外在之建筑、格局,却无法照搬其内在的文化和生存方式,这是国内诸多所谓“欧洲××风情街”等难以成功之根源。
改造特色商业街区还需与现代生活方式接轨。成功特色商业街区不应当仅仅是历史遗迹的活化石,否则将失去生气与活力,应当在固有文化基因基础上创新内涵提炼时尚元素,和现代人的消费诉求与生活方式接轨。随着北京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现代人的消费正在从购回商品、获得服务,向享受体验转型,体验经济时代正在来临。上海新天地、北京南新仓、成都宽窄巷的成功正是把历史的文明融入了现代生活方式,把古老变为了时尚,成为体验传统、体验文明之地。而一些有人气却商业氛围不足的“特色商业街区”恰恰是缺乏了体验化,没有把街区的文化体验转变成消费的元素。
因此,建设一条特色商业街区不仅仅是修复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或建起一堆未来派建筑,吸纳一些传统的老字号或现代时尚品牌入驻,而要营造一种文化、文明的体验氛围,把这种体验转化成消费元素,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此外,成功的特色商业街区需要标志性项目的引领。有一至数家地区标志的店铺为核心,形成街区的灵魂。
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开始规划不宜过大,但应当有充分的预留,避免体量过大人气不聚或后续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