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能否取代住宅地产?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1/9/16 10:35:29
房地产开发商假道商业地产增加融资渠道之路,不可能走远。且商业地产已处于恶性竞争状态,高涨的租金、居高不下的商铺出售价格反而会拖累当地商业的发展。
据《中国证券报》9月13日报道,多家银行日前收到监管部门的通知,要求对近期炒作升温的商业房地产保持高度警觉。通知要求加强对商业用房抵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非住房类贷款监测,涉及商业用房的信贷标准必须大幅高于住房等。
这说明政策之眼已经瞄上了商业地产。房地产开发商假道商业地产增加融资渠道之路,不可能走远。且商业地产已处于恶性竞争状态,高涨的租金、居高不下的商铺出售价格反而会拖累当地商业的发展。
9月初,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表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购物中心数量将达到2542家,比去年增加253家。预计从2012-2015年的4年间,全国新增购物中心将超过1300家,到2015年年底时将达到3885家。数据显示,从2001-2015年的15年间,全国购物中心增长率预计达到893%。中购联研究的104个一二三四线城市中,累计开业购物中心2795家,二线城市独占1400家以上。
商业地产被视为住宅地产之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购物中心发展过快,导致人才极端匮乏,商业物业人才泡沫化现象严重,反过来恶化了商业生态。9月10日,万达集团商业地产研究部副总经理杨泽轩感慨,住宅市场与商业地产目前犹如冰火两重天,坦言“商业地产圈的人才稀缺到泡沫的地步”、“人才稀缺、佣金节节攀高”。
一些开发商此前没有商业地产经验,或者资金实力不强、招商不力、物业管理效率低下,除了恒隆、万达等开发商之外,一些开发商缺少成熟业态,以出售商铺为主回笼资金,将购物中心隔成一间间没有核心商业形态的鸽子笼。媒体披露,杭州一些商业物业9年间商铺租金涨了6倍,售价涨了5倍,而中西部地区大城市很多核心地区的商业物业已经达到每平方米4万元以上的高位,真正购房从事商业者很难收回成本。
商业地产泥沙俱下,包括大型商业地产企业在内的企业,以购物中心内配建的住宅地产回笼资金,名为商业地产,实为住宅地产。一些借商业地产概念炒作之机高价销售,本质上与炒作住宅地产没有任何区别,这一部分是商业地产这杯啤酒中的泡沫,时间一长就会消失。
商业地产趁住宅地产限购之机汹汹而来,但与住宅地产不同的是,商业地产持有成本高,看商业环境眼色行事,不容易形成泡沫。在商业地产早期炒作过后,如果当地商业环境不佳,商户无法获得合理回报,租金价格就会下挫。
持有成本高仅举一例。住宅地产征收房产税久议不决,商业性用房早有房产税,按价或者按租金计征收,只是在“商改住”、酒店式公寓等项目中地方政府眼开眼闭。今年情况有所改观。8月,青岛市房产交易中心地税办理窗口的一则房产税缴纳通知,给青岛低迷的楼市投下重磅炸弹。通知要求,自通知下发日起,个人办理非住宅过户手续的,应先向税务部门提供土地税、房产税及其他税收的缴税凭证;无法提供的,应当补缴应缴纳的土地税、房产税及其他税收,然后才能办理过户手续。今年5月,北京市下达《关于加强部门联动完善商业、办公类项目管理的通知》,严禁开发商将商业用地变成住宅用地,禁止开发商将整体办公区分割出售。
我国商业物业在总体房地产投资中仅占20%不到的比例,已经进入调控的视野,不可能在信贷等领域得到优待。以商业地产取代住宅地产的地位,不可能。
叶檀 知名财经评论人
返回顶部
- 责编:8044
- 浏览:0
- 来源:南方都市报
相关阅读:
- ·远洋集团上半年商业地产稳健突破 在营(08/29)
- ·杭州新天地集团十年磨一剑 打造商业地(08/23)
- ·港资频频入局 杭州成高端商业综合体新(08/19)
- ·多面承压 商业地产面临集体突围(08/07)
- ·全国商业地产市场进入高度竞争期(07/24)
- ·2019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白皮书发布 研判(07/17)
- ·郭增利谈中国商业地产的缺失和短版(07/15)
- ·7月第一周杭州商业地产成交下降3成(07/10)
- ·商改租遇冷 商业地产困境凸显(06/25)
- ·存量房市场,一二手联动成房地产经纪行(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