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风险凸显 三四线城市冲击最大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6/7/8 10:50:01
房地产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坐拥资源优势的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尽管目前看起来有弹性空间,但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其供需矛盾和去化周期远甚于住宅市场。
商业项目经营不善关门倒闭的案例日渐增多,监管部门针对商业地产的政策时有调整。日前,工商银行上调个人商业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也被解读为金融机构已经提前感知到商业地产泡沫的风险。
供应过剩
近几年来,百货商场关店倒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万达、百盛、天虹等国内主要的百货公司,都宣布了关闭旗下部分亏损门店。商业地产服务商睿意德在报告中列出了2015年商业地产行业最为突出的八大现象,其中排在第一和第二的均是关于商场关店现象,分别是“主力店上演关店潮”和“奢侈品关店降价求生”。
这些现象不仅发生在三四线城市,在一线城市也很常见。上海一位商业地产项目投资人士告诉记者,其日前调研的位于上海浦东的三林城市商业广场,2010年开始招租,到2015年业主就逐步停止续约物业租赁合同,清理所有租户,到今年4月就仅剩下沃尔玛一家租户。
该人士向记者解释,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周边人口环境和消费水平不能充足地支撑这个商场;第二,周边已经有几个发展较成熟的商场;第三,租金过高,运营管理可能有问题;第四,该项目对面就是一个档次低一点的大卖场,周边人群以拆迁居民、外来人口为主,消费更集中于此类商场。
这可能是大量倒闭商场的一个缩影。市场对于商场关店现象早已见怪不怪。大家多把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宏观经济疲弱”、“电商冲击”等。但事实上,这只是原因之一,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商业地产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其本身的供需矛盾突出。
相比于住宅,商业地产整体库存高企、去化周期长、泡沫更大是显而易见的。从统计数据看,2015年全国住宅、办公楼和商业用房这三类物业的待售面积(即库存)分别为45248万平方米、3276万平方米、14664万平方米,根据过去5年的销售测算,这三类物业的去化周期分别为21个月、46.5个月、54.3个月。也就是说,办公、商业用房去化周期分别是住宅的2.2倍和2.6倍,两者的去化压力远大于住宅。
中信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中国商办物业的总量明显过剩,在2010年和2013年,商办物业经历了两轮跃进,多数时候,商办物业的开发投资增速要远大于住宅物业的开发投资增速。过去十多年中,我国商服用地一直占据房地产出让的30%上下,这同社会的真实需求很不匹配,从销售上看,商业地产占比只有10%。
为何商业地产会出现如此极不匹配的情况呢?上述研报解释了两个主要原因:第一,地方政府热衷于打造样板工程,尤其是二三四线城市大规模打造城市新核心,乐于建设摩天大楼和商业中心以跻身“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之列;第二,住宅用地供给受政策限制,商业用地则不受限,地方政府倾向于增加非住宅用地的出让以避免“政府靠卖地推高房价”的舆论。
隐患凸显
前几年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大规模开发商业地产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这种隐患如今正在逐渐显露出来,而政府和银行则最先感知到有可能出现的风险。
上个月初,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土地使用年限和容积率不变,土地用途调整为居住用地。这从侧面表明,政府意识到,商办类物业库存确实更为严重,住宅、办公、商业等土地供应本身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
日前,中国工商银行内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个人商用房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规定个人商用房贷款首付比例由过去的50%调整到70%,商住两用住房的首付由45%调整到50%。对于这一调整,很多人指出,一方面是银行在自身不良和坏账压力下的调整动作,另一方面说明银行可能提高了对商住房泡沫破灭风险的预判。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记者表示,调高个人商住两用房的首付比例,原因在于此类物业的投资规模太大,泡沫明显,若不收紧,那么很大程度上使得银行呆账坏账的压力增加。工行此类做法会使得后续其他银行纷纷模仿。另外,对于此类商业项目来说,也意味着供应规模偏大,信贷收紧是为了降温,希望规范后续的交易秩序。
事实上,“个人商用房”这个概念本身就说明了房地产市场结构失衡。很多项目原本规划是做酒店的,但最后发现市场不好,所以改变为商住两用房,或者是酒店式公寓。目前可以看到城市中出现商办类用地改作住宅的情况十分普遍,但相反情况则几乎没有。
能否突围
在库存高企的情况下,商业地产的新增供给还在持续增加。仲量联行数据显示,在去年全国30个大中城市中,有近1300万平方米零售项目入市,预计今年有1800万平方米的零售物业开业,同比增长38.5%。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一线城市外,二三四线城市尽管资源以及商业氛围远比不上一线城市,但是,但是商业项目的供给同样充裕。据相关数据统计,去年的新落成零售项目中超过七成在二线城市。大多数二线城市整体空置率在15%以上,另外部分地区虽然空置率不高,但是租金也很低。
严跃进认为,商业地产泡沫破灭的风险是存在的,尤其是一些专业市场的商业地产项目,很容易出现跑路、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从区域上看,大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泡沫会更严重,风险更大。类似北京周边的燕郊和廊坊,上海周边的昆山、太仓等,此类区域的商业地产项目偏多。
商务部市场运行专家、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认为,目前商业地产行业总体困难,业界普遍把问题归结于电商,应对总体也处于被动式,被电商左右,只是在“互联网+”上做文章。现在觉醒过来之后,业界开始找到了新的方向,以商业为主导而不是互联网为主导,积极向“商业+”方向探索。
另外,很多人建议,后续商业地产要不断创新,加入类似3D、VR等新元素,和商业及零售业务进行结合,从而增强体验感和产品的市场认可程度。这是盘活商业地产和商业资源的重要渠道。不过,现在看来,这些都并不是解决目前商业地产所处困境的根本之道,泡沫破灭风险需要警惕。(原标题:商业地产风险凸显 三四线城市冲击最大 记者:方海平)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证券时报网
相关阅读:
- ·远洋集团上半年商业地产稳健突破 在营(08/29)
- ·杭州新天地集团十年磨一剑 打造商业地(08/23)
- ·港资频频入局 杭州成高端商业综合体新(08/19)
- ·多面承压 商业地产面临集体突围(08/07)
- ·全国商业地产市场进入高度竞争期(07/24)
- ·2019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白皮书发布 研判(07/17)
- ·郭增利谈中国商业地产的缺失和短版(07/15)
- ·7月第一周杭州商业地产成交下降3成(07/10)
- ·商改租遇冷 商业地产困境凸显(06/25)
- ·存量房市场,一二手联动成房地产经纪行(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