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第一个文创基地——LOFT49创意产业园闭园改造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9/10/30 10:32:02
(原标题:浙江第一个文创基地——LOFT49 要跟我们说“再见”了 记者:王青 通讯员:王佶敏)
大概100天前开始,位于通益路49号的LOFT49的大门口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距LOFT49闭园”的倒计时。
100天、99天、98天……今天是倒数第2天,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
也就是说,随着倒计时的清零,浙江省第一个文创基地——LOFT49,将在这个深秋关停,跟我们说“再见”了。
17年前 废旧的老工厂被艺术家相中
成为浙江省第一个文创园
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总有美妙的事情发生。LOFT49的出现,缘起于2002年的那个秋天。
那年秋天,在美国呆了10年的杭州人杜雨波回家乡创业。了无头绪时,他沿着运河闲逛,试着从千年的运河边寻找创业的灵感。走着走着,来到了后来改名通益路的杭印路。
杭印路49号,是杭州蓝孔雀化纤公司锦纶分厂的废弃旧厂房,当时租给了一家洗衣厂,嘈杂无序,乱哄哄的。杜雨波发现,这里竟然跟美国SOHO有几分相似——艺术家们把废弃的厂房打造成各具特色的艺术天地,形成独特的LOFT。
杜雨波对锦纶分厂一见钟情!赶紧约上中国美院的常青、内建筑的孙云,一起将工作室落在这里。工作室入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老厂房。
杜雨波说,老厂房空间开阔,层高足可以隔层利用,在保留老厂房的钢结构、泵阀、管道、料斗的同时,可以改造成充满艺术感的空间。
改造工作室成了大家入驻后的第一个作品。杜雨波的品库就是内建筑的孙云设计的,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几个老厂房经过艺术之手,变成了另类的时尚,成了特立独行的艺术圣地。
一时间,LOFT49声名鹊起,很多影视剧到这里来取景,很多文化活动在这里举行,文青们也喜欢来打卡,艺术家们更是拎着行李箱准备入场。
原本破败的锦纶厂,就这样被意外地盘活,成了大师们堆砌泥坯和雕塑的地方,响起了吱吱作响的打图声。
现在,走进LOFT49,依然能感受到艺术家留下的气息。金属LOGO标牌、爬满绿植的房子,推门进去,裸露的金属钢管、灰冷色的墙壁,都在彰显着它的与众不同。
与北京798、上海M50齐名
号称“梦开始的地方”
在被改造成LOFT49之前,这里曾经是杭州蓝孔雀化纤公司锦纶分厂,是工业时期的巨头企业。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杭州城北是熙熙攘攘的工厂群,为杭州带来了超过60%的工业产值,养活了杭州近半数家庭。在工厂群中,杭州蓝孔雀化纤公司可算是巨头企业。
“我们生产的人造丝就是给大家解决穿衣问题的,当时生意可好着呢!”现在的园区物业经理王红亮,曾是蓝孔雀的一名车间管理员,见证了当时的荣光。
1973年是蓝孔雀高速发展时期,当时有原液、纺丝、整理3个主要车间和4个辅助车间,招牌产品是粘胶长丝。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化纤厂陆续停工,开始外迁。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车间、厂房被推倒,进行了彻底改造。
锦纶分厂得以保留,并重新焕发生命力,算是其中的幸运儿。LOFT49开园时,很多化纤厂的退休工人都赶到现场,看着原来摆放着纺织机的地方变成了办公桌,85岁的吴阿姨说,换个方式活着,挺好。
LOFT49在当时有多火呢?王红亮说,文创店、餐饮店开一家火一家。
王红亮说,当时很多人来创业的时候,都是青涩少年,创业刚刚起步,不确定性很大的。但是几年下来,几乎人人都成了响当当的人物——设计师朱仁民、雕塑家王强、陶艺家戴雨享、油画家常青、设计大师孙云、摄影大师潘杰……
说到这里,王红亮颇为骄傲地补充道,“在当时,LOFT49被称为梦开始的地方,有梦想、敢闯的年轻人,都想到这里来。”
去年,LOFT49也小火了一把——园区里的陈瑶,用翻糖把西湖美景带到了国际大赛现场,引发了一波刷屏。
而对很多文艺青年来说,这里除了聚集了很多大家的工作室,可以来膜拜,更多的是,园区里还有很多可以逛、可以吃的地方。
杜雨波当时入驻LOFT49,开了一家叫品库的商店,里面的文创产品一直都是文青们的心头好,很多人隔三差五都要来淘一淘。
藏在园区最里头的西餐厅Mamala,到现在仍然有不少人慕名而来,预约的人数经常会排到关店的最后一刻。
回到17年前,LOFT49为大家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用一种新的方式,让艺术与商业,让艺术和大众,有了一个落脚点。当时有个说法,北京有798,上海有M50,杭州有LOFT49,三驾马车,拉动了各自城市文化艺术的兴盛。
丝联166、小河油库
很多工业遗址由此被保护利用
在日益繁华的运河畔,LOFT49能得到保留和保护,跟拱墅区对待工业遗存的态度,息息相关。
作为曾经的工业重镇,拱墅区对待工业遗存向来“小心翼翼”,在“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在尽力保护好工业的氛围。用旧厂房嫁接新产业,拱墅区走出了一条颇为成功的路。
在LOFT49之后,拱墅区又陆续打造了好几个工业遗址园区。没多久,在相隔几条路的丽水路上,166号的杭丝联被改造成了“丝联166”创意产业园区。
后来,很多老厂房搬出后,即便不是改造成创意园区,也都在尽力保留工业遗址。在热电路上的热电厂被改造时,就保留了大烟囱,打造成了烟囱广场,并在大烟囱里开出了一家“运河书房”。
前不久,刚刚动工拆除的小河油库,也没有完全拆除,而是保留了7个油罐,未来计划打造成工业风的商场。
这些年,对工业老厂房、工业遗存的改造,越来越多元化,LOFT49当初带来的震撼和惊喜,也已经被下一个、下下个惊喜给取代。接下来,LOFT49将会跟我们说“再见”,但保留了城市发展的工业印记和文化脉络,却在这片土地上,被越来越多地书写。
去追忆、去打卡、去购物、去告别……
今、明天是LOFT49最后开园的日子
听到LOFT49要关停的消息后,不少杭州人都有些恋恋不舍。
“来杭州第一年,我换了几趟公交车在一个大雨天,一脚泥一身水穿过成打的、有些红蓝铁皮屋顶的矮房子,在一条狭长的水泥巷子后找到了这里……这里有很好逛的小仓库,2米长的大桌子、蓝灰色的哑光圣诞
喝水杯、大红色铁皮柜子、糖果色圣诞窗花……大大小小,一次次来,因为各色玩意便宜又好用。”网友“一览”在朋友圈里说,现在过去,店里差不多清空了,蹲在地上挑了一堆冰箱贴,5块钱一大板。
网友“胖加菲”则感叹:“Mamala要拆了,杭州城里惟一让我想着酱汁美味的店……”
跟LOFT49告别,昨天,我也去了一趟LOFT49。
从地铁5号线“大运河站”出来,沿着通益路往北走200多米,就能看到“LOFT49”的大门。
正值吃饭时间,园区的食堂里人进进出出,还是挺热闹的。如果不是门口贴着的倒计时牌,甚至看不出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别离。
在食堂门口,一条黄色的狗趴在汽车下面,听到有人叫“大黄”,才从车底下钻出来,享受起大家留给它的美食。
给大黄送食物的徐小姐,是园区考拉传媒的一位工作人员。她说,大黄是一条流浪狗,大概三年前来的园区,从那个时候,大家就一起喂养它。这次闭园,一个小伙子打算将大黄一起带走。
几位甘其食的员工从食堂走出来,站在门口聊天。他们告诉记者,新办公场地在北部软件园,这段时间每天都运点东西过去,已经搬得差不多了,“应该很难再有这么好的办公环境了。”
在园区里走一走,时不时遇到三两个结伴的姑娘,东瞧瞧西看看。看到我也在园区里晃悠,一位姑娘大声问我:“你也是来打卡的吗?还有最后几天哦。”
从Mamala走出来四姐妹,喊住我帮她们拍一张合影。一位女士还特意指着招牌说,记得把门头拍进去。
在孙云的服装设计品牌Hyssop店里,一排排衣服已经打出了一折、二折的折扣标签,几个高挑的姑娘正在试衣服。
听说这里要搬迁,不少人都相约来最后打卡,园区里面的各家店,也在有条不紊地打包,等待最后的搬迁时刻。
“浅海集”家具店的老板娘正在打包家具,店里陈列的家具也贴出了打折标签。每当有人走进来,她总会加一句,“现在有活动,可以挑挑看。”
她说,这里原本是自家原创家具店的展示厅,这次搬迁,展示厅就不打算做了,“产品主要靠电商出售,双11结束后刚好进入淡季,索性趁这段时间,修整一下。”
在杭州城北“文艺”了17年的LOFT49,给不少人留下过很多记忆的LOFT49,这次真的要跟大家说“再见”了。
今、明两天是它开门的最后日子了,去追忆、去打卡、去购物、去告别,都不要错过了。
万科接手LOFT49
未来这里将变身工业设计小镇
那么,LOFT49这一带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去年,拱墅区发布了十大产业平台,其中的“运河工业设计小镇”就收纳了LOFT49。
按照规划,运河工业设计小镇以泰普森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LOFT49工业设计基地为依托,将聚焦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智慧经济三大产业,打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都市产业创新创业园。
位于核心区域西面的乐富设计园,着力打造成集设计、研发、打样、质检、展示、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主题产业园区,会有建筑大师工作室、展厅博物馆、loftshop、设计成果转化中心和设计师品牌超市等。
而位于东面的LOFT49创意产业园,在保留一幢历史建筑的前提下,会将其余部分全部拆除,进行提升改造,未来,会以产业导入和产业服务为核心,在运河工业设计小镇中打造一片专属于杭州的创意城市先行区。
LOFT49预计会花5年时间改造。
虽然改造方案还没有出炉,但从开发商万科对上海上生所厂房园区的改造中,大概可以看到LOFT49未来的样子。
2016年,万科接管上生所腾退的厂房园区后,将园区内原孙科别墅、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海军俱乐部及其它原工业建筑等经过两年的修葺和改造,以“上生·新所”,变身为集文创办公、购物娱乐、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开放式国际文化艺术生活圈。
也许,未来LOFT49这一带会变得更好、更适应时代和产业的发展需求,但对很多杭州人来说,记忆中的LOFT49还是告别了。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