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四个大”建设 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0/5/4 10:29:14
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杭州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农历虎年新年刚过,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带着相关部门一把手,开始了一轮大规模的调研。
从大江东新城到滨江新城、临安青山湖科创基地;从富阳、桐庐、淳安、建德等五县市到上城、下城等主城区,3月5日到10日,他还率杭州市学习考察团,赴天津、沈阳、青岛学习考察。
两个多月里,黄书记进企业、走车间、看工地,为杭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倾听第一线的声音、搜集第一手的材料。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杭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的实际行动,也是从杭州实际出发,站在历史新起点上作出的重大部署。
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它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这是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深化理论认识的结果。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中国,表面看,危机是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金融危机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严重滞后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反映了出来。
中国以GDP“保八”为代表,为战胜金融危机画上了一个分号。“后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之路怎样走?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空间从何而来?
200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二天,全国各大媒体都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工夫。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今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要求。
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代表、委员讨论中最热门的词汇。
转型升级的城市现实
2009年,杭州GDP跨过5000亿大关,在更高起点上,如何推动新一轮发展,杭州已明显感受到来自资源环境的制约: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容量有限。
你了解我们这座城市吗?
我们曾经被戏称为“三无产品”——没有石油煤炭地矿资源、没有港口、没有享受特殊的政策税收优惠;
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服务外包、新能源、新光源、物联网、汽车及零部件行业,青岛、大连等城市迎头赶上,跑得很快;
我们也有矛盾——我们每个人都想过得更好、更快乐,但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还远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
环境资源制约、竞争优势弱化、社会矛盾存在,这是我们面临的“三道坎”。
即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来,我们现在的发展方式也难以为继,金融危机,只不过使我们固有的短板和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
而在发展方式上,长期以来较轻的产业结构,在后危机时代难以为继。
破解之道,就是下决心、花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在调整转型上下工夫。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在多个会议上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更是杭州自身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调整和转型,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确保杭州这趟列车开足马力、继续奔驰的唯一出路。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
杭州开始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谋划,黄坤明书记先后赴各区县市实地调研,用车轮、用脚步,衡量杭州的基底;3月初,他又率杭州市学习考察团赴天津、沈阳、青岛,对三座城市进行为期6天的学习考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天津的滨海新区,依靠开放的政策,聚集了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疆保税港区等众多功能区,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
沈阳,素有“东方鲁尔”之称,这座重工业基地,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壮大新工业,焕发出了崭新的活力;
青岛则以大手笔、大思路,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海港经济发展,真正打响了青岛品牌。
学习津沈青经验,到底学什么?3月10日,杭州市学习考察团在青岛召开会议,总结交流学习考察心得,市委书记黄坤明用“八学八突破”作了概括——
要学习三地与时俱进的大气魄,努力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
要学习三地拓展发展空间的大手笔,努力在建设大平台上实现新突破;
要学习三地推进转型升级的大思路,努力在发展大产业上实现新突破;
要学习三地狠抓项目的大决心,努力在引进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要学习三地做强企业的大力度,努力在培育大企业上实现新突破;
要学习三地推进自主创新的大举措,努力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实现新突破;
要学习三地优化环境的大动作,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上实现新突破;
要学习三地统筹发展的大作为,努力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我们的兄弟城市已经迈开了脚步,如果我们停滞不前,和别人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促使杭州上上下下,全面投入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中来。
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
200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2010年经济工作十项重点,重中之重,就是“四个大”建设。
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战略,既是浙江经济升华的突破口,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思路、大手笔、大动作。
把这一大思路、大手笔,落地生根、形成实效,这正是杭州目前在做的工作。
大平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要有新的发展空间,产业布局要和城市建设协调推进,这就要求有大平台来承载、来融合。
杭州向山地要空间、向滩涂要空间,抓好一批事关全局、带动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式的大平台,比如大江东、比如临安青山湖科技城。
大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本质上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这就离不开产业由低到高的演进过程,需要传统优势产业升级,需要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更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
杭州正在努力提高产业的层次和竞争力,培育和提升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以及具有空间集聚规模优势的大产业,比如汽车工业园、动漫创意产业园,以集聚力提升竞争力,带领产业实现新的腾飞。
大项目:经济转型升级,要体现在一个个产业项目之中,更需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配套建设。
杭州不但要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更要抢抓制造业大项目,重点发展一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项目,同时,引进科技含量高和品牌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
大企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项目落地,尤其需要在行业内具有龙头地位、骨干作用的大企业带头实施;
同时,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中又起到了决定性的引领示范作用。
杭州要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生根落户,鼓励和支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实现新突破。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都市快报
相关阅读:
- ·杭州西湖区创新创业跑出“加速度”(03/18)
- ·嘉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核定数居全省第(02/21)
- ·杭州3年建100个特色小镇(10/09)
- ·现代服务业驱动金华永康经济转型升级(09/09)
- ·浙江经济步入转型新起点(07/30)
- ·以政府产业基金撬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06/17)
- ·宁波启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01/08)
- ·唐一军:加快宁波城市经济发展促进经济(01/08)
- ·宁波市政协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献计出力(12/30)
- ·象山牵手科技新浙商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