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激活”企业员工潜力
- 杭州写字楼网
- 2008/10/26 18:14:16
为什么经理们总是没有时间而他们的下属却总是没有工作?
这样的场景或许在很多企业都曾发生过——
一个经理正经过大厅,这时他看见一个下属迎面而来。两人碰面时,下属打招呼道,“早上好!顺便问一下,我们出了个问题。你看……”
经理说,“很高兴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让我考虑一下,再通知你”,然后他就和下属各自走开了。
之后,为了不让经理忘记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下属经常会将头探进经理办公室,欢快地询问道,“怎么样了?”
旁观者不禁要纳闷:这里到底谁是上级,谁是下属?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台运转中的机器,那么员工无疑是其中大大小小的各种零部件。如何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可能地发挥能力,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地运作发展,是每一位企业负责人时常需要思考的问题,甚至部门领导也需要寻找有效的手段“激活”部下的工作热情和潜在能力。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员工有效激励是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能否留住员工的关键。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心理过程
我们常常会听到类似的抱怨:我们这里的员工素质不行,先进的理念他们都不懂,管理更是没有概念;孔雀东南飞,我们这麻雀都东南飞,反正到时候就要跳槽,不跳就是没有本事;为什么只涨工资,不长积极性?为什么工资涨得越高人跑得越快?
是的,现代企业管理中,手段单一的管理办法或者单纯的涨薪水都已无法真正留住员工的心。曾经有位企业家面对一封封的辞职报告书,无奈地说:“他们的需要就像个无底洞,但其实他们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最需要什么。”
其实,这位企业家的失误就在于,以为自己太了解自己的员工,一味地以领导者的口气和方式对待下属,要求他们完全按照他的愿望来做事情,这样的做法叫“操纵”,得到的结果只能是“完成了你期待的目标”。你能买到员工8小时的工作时间,但是能买到员工8小时全心全意的工作吗?如果换一种做法,告诉员工一个方向,让他们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那么得到的结果,或许就是双方共同期待的目标了,这就是“激励”。
所谓激励,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心理过程,促进“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化。
员工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你知道吗?
有关调查显示,上司认为下属最想获得的依次是:1.好的薪水待遇;2.工作保障;3.升迁机会;4.良好的工作条件;5.有趣的工作内容;6.管理阶层的支持;7.完善的训练;8.口头称赞;9.主管体恤的态度;10.对事情的参与感。
而实际上,同一份调查中,下属回答他们最想获得的依次是:1.口头称赞;2.对事情的参与感;3.主管体恤的态度;4.工作保障;5.好的薪水待遇;6.有趣的工作内容;7.升迁机会;8.管理阶层的支持;9.良好的工作条件;10.完善的训练。
可见,上司对下属的需求认识上存在偏差,激励的因素个性色彩太浓就会导致激励失败。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论”,指出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发挥保健因素的作用,使员工不致产生不满情绪,保持其积极性,但这只是一种预防性的维持因素,仅有保健因素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激励因素,充分激发员工的主动精神,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进取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创造力。如果每位员工心底都有一个强大的动力推动其创造最佳的业绩,那么管理者也就不必为战略、为目标过多地担心了。
一般来说,保健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有: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工资待遇、人际关系、工作环境或条件、工作安全感等;而激励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有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中的信任和赞赏、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工作职务的责任感、工作的发展前景、个人升迁机会等。
员工激励是一门管理艺术
作为上司,谁都想自己的部门、自己的企业获得高绩效。
从员工个人来说,绩效=能力×激励。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决定于其个人能力和激励水平两个因素的合成量。在能力一定的情况下,激励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其工作成绩的大小。
但是怎么样才能有效激励员工,是一门值得寻味的艺术。激励的措施主要有目标激励、薪酬激励、示范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机会激励、培训激励等。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是有效提高激励水平的一大法宝,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否对员工产生了影响,就取决于激励方法是否能满足员工的需要。
比如,对于新进员工,领导者要让下属了解工作计划的全貌及看到他们自己努力的成果,员工愈了解公司目标,对公司的向心力愈高,也会更愿意充实自己,以配合公司的发展需要。
比如,平时注意树立可达成的榜样,关注进步者;定期请榜样人物做报告,甚至可以为企业内部的榜样人物定做特别的服装或其他标志;宣传榜样事迹并讨论榜样事迹与个人。要记得“榜样的力量无穷大”。
比如,让下属参与部门目标和计划的制订,鼓励员工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并提取合理化建议,采取民主决策的机制。
比如,适时地授予员工权力,并帮被授权者清除心理障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独挑大梁”,肩负着一项完整的职责。方法之一是让所有的相关人士知道被授权者的权责;另一个要点是,一旦授权之后,就不再干涉。
当然,我们还要记得给予员工荣誉感,经理以个人名义认可员工,经理给员工写便条,组织用绩效作为提升员工的指标,经理在公开场合认可员工,经理召开鼓舞员工士气的会议,庆祝成功是调查中六种最受欢迎的认可方式。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是:松下幸之助相信,许多员工每天注意如何在工作中进步,其成效胜过总公司所有的生产工程师和策划人员,主动征询员工的意见,他喜欢带来访客人参观工厂,随便指着一位员工说“这是我最好的主管之一”,从而使被指者倍感自豪。
薪酬策略是绕不开的话题
不得不承认的是,薪酬问题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但是每个企业都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
在起步阶段,企业需求是快速发展,薪酬特点应该是固定薪酬水平低于市场中位线水平;基薪低、奖金高,福利很少;重点是激励员工获取业绩,重赏之下有勇夫。这属于高奖金激励人的策略。
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后,企业需求是保留人才,薪酬特点是固定薪酬水平高于市场中位线水平;基薪、奖金都有所提高,福利逐渐提供。这属于高工资留住人、吸引人的策略。
等到发展至成熟阶段,企业需求是巩固发展,薪酬特点是固定薪酬水平与市场中位线水平持平;奖金减少,因为公司品牌影响大,业绩不完全是个人努力的结果;福利比例提高,关注生活质量,提供长期激励。这属于高福利留住人的策略。
目前,不少企业开始采取股权激励法,其中也有不少原则需要注意。
首先是公司选择股东的原则。公司应能够选择自己的股东,而不是像证券市场上那样被动地由股东选择公司。企业的股东就是企业的“主人”,只有达到“主人”的标准才拥有成为“主人”的资格。
第二,按知分配的原则。结合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的特点,辅以对知识核心员工的倾斜政策,形成按知分配的原则。注意“唯一性员工”与“倚赖性员工”的区别和“知本型员工”与“一般员工”的区别。
第三,股权动态分配的原则。通过对员工的可持续贡献、突出才能、工作能力、职位价值、品德、劳动态度、发展潜力和所承担风险等方面的评价,确定员工的持股股份额,给予出资权(或认股权),不断地使最有才能和责任心的人拥有重要股权。
最后,还有股权倾斜分配的原则。股权分配要向核心层和中间层倾斜。利用股权的力量形成公司的核心力量和中坚力量,并保持对公司的有效控制。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