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一场事关智慧、财富和机会的企业迁移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0/7/19 15:05:36
一切都在低调进行中。
前不久,胡先生委托18创富热线帮忙寻找一处环境优美的办公场地,办公用房面积需在2000平方米以上,最好独门独院,实在不行的话,也必须是单独的楼层。
胡先生是何方人士?据他表述,“本人为深圳一科技电子公司员工,公司有意从深圳迁至杭州。”
作为公司迁移项目组的负责人之一,胡先生行事低调。公司的名字,他只字未提,就连公司的产品,也只说了个大致概念——“电子产品及相关软件的生产和研究”。消息见报后,胡先生根据18创富提供的多个反馈消息一一走访了相关物业,总觉得有不如意之处,目前他仍然在寻找办公场地。
杭州一家产业园的负责人说,企业“北上”的迁移风潮正悄然兴起,迁移过程也大多低调。
就连大名鼎鼎的富士康,最近也频频爆出“有意北上”的新闻。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是拉动深圳当地就业与GDP增长的功臣。不久前传来富士康有意将生产线北迁的风声,内地不少省市竞相向其示好。坊间迅速冒出众说纷纭的版本——有人说,“富士康要在郑州建厂并招聘10万人”;还有消息称,“富士康发言人此前曾透露要将主要生产线由深圳迁往河北廊坊”;另有一种传言则是,“直辖市天津也在殷切期待着富士康的到来”……
翻遍关于富士康“北上”的消息,几乎都听不到富士康发言人最直接的声音。面对传闻,富士康同样选择低调。
据杭州市经合办统计,仅今年深圳来杭投资的企业或是项目共11个,投资总额1个多亿。如果加上其他地区来杭的投资项目,杭州仅一个城区的招商引资金额就有数十亿元。
这些企业为何选择杭州?对他们来说,杭州的魅力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被采访对象低调回避。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王治平认为,低调的背后是因为迁移过程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企业多少有些担心和戒备。也有一些企业,因为是技术研究型企业或是代工企业,他们与客户签有严格的保密要求,低调是必须的,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平日里,王治平教授喜欢解读企业迁移的个案,他认为,个案是解读一座城市软实力的标本。什么样的企业会迁向什么样的城市,就跟每一把钥匙能打开对应的锁是同一个道理,其中有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的因素,也有产业转型升级的痕迹,更有彰显城市魅力的政府服务功能……
本期创富周刊将为你揭开企业迁移的面纱,带你一起解码城市软实力。
深圳企业迁杭:低调进行
一个星期,一晃而过,可办公场地还没有着落,胡先生有点着急。
他说,符合2000平方米面积的地方确实不少,但要同时满足“独门独户”和“周边环境优美”这两个要求的地方实在不多。“我们是高科技企业,研发是核心业务,良好的工作环境对研发人员而言显得很重要。”胡先生说,新址的选择,不仅要照顾员工的要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于接待客户的需要。为发展业务,公司经常要接待来访的国外客户,企业环境关乎公司形象。胡先生心目中的理想办公场地是一处或有山或有水的地方,相对安静但又要配套齐全。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郑光财教授建议胡先生去杭州的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区或产业园看看,在杭州这样一个工业园区集群化发展的地方,企业不难找到理想的办公场地。“我去过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江科技工业园区,那里绿树成荫,配套齐全,而且云集了西门子、东信、华三通讯等通讯业领头企业,氛围很好。”郑教授的话说到了胡先生的心坎里,他其实一来杭州,第一个去考察的地方就是滨江。
胡先生认为,杭州的电子科技类企业密集,已有规模效应,这也是他们公司毅然决定“北上”到杭州驻扎大本营的原因之一。他到杭州后,最先关注的正是杭州科技产业园的相关信息,还搜索了大量关于高新科技园、东部软件园、颐高创业园的相关消息。“早在来杭之前,我们就知道在杭州有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这是一个让人神往的创业神话。”胡先生透露,公司十分看好华东、华北市场,他认为杭州是这个市场的核心,近距离的看市场以便于研发人员更好地推出新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另一家已经迁来杭州的深圳企业,这些天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办理各类企业“落户”手续。面对记者的采访,工作人员三度请示董事长。董事长一开始说“要看了提纲再说”,看了提纲后表示“要考虑两天才能回复”,两天之后回复说“现在公司才起步,还是低调行事吧”。
除了整体迁移,也有不少深圳老板选择在杭州投资新办一家企业。
“我们准备在杭州投资组建一家电子信息科技企业,项目和地方都敲定了,具体不便透露。”这家投资公司负责人姓陈,他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要低调、要保密”,但又信心满满地说,该公司在杭州的投资范围将扩大至商贸、零售等领域。
有着杭州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之称的颐高创业园,目前正努力打造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拓展区。创业园总裁助理虞艇对这些深圳企业的行为有独到的看法——“信息服务业、软件业是杭州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并已形成规模化产业链。相比之下,深圳在这方面更成熟,来自深圳的企业深谙规模化的产业链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虞艇觉得,不管是总部迁移到杭还是在杭新办一家电子信息企业,企业来杭,在政策上可以享受更多的支持不说,融入杭州也意味着可以分享更多的产业规模效益,如技术成果、储备人才甚至是金融资源。
城北的康城工业园正在打造“总部经济大楼”,除了能提供优质的配套设施,还会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南货“北上”必经杭嘉湖
“过去人们是‘南下’,浙江企业或者说是全国的企业都想去深圳开个‘窗口’,因为那儿市场发达、离港口近,很多商品要通过这个‘窗口’走向世界。”
与企业打了30年交道的浙江大学营销管理学教授胡介埙最近不断接到浙江企业家把“窗口”撤回杭州的消息,也听说了不少关于深圳企业“北上”的新闻,他觉得这一切,跟一座城市的转型升级是分不开的。
“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成本日益上升,最低工资标准也在逐年提高,企业发展的外部成本不可避免地在增加,这是城市发展带来的必然现象。富士康是众所周知的代工厂,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出以科技产业密集著称的深圳,其实是早晚的事。”在胡介埙的眼中,资本永远是逐利的,富士康的迁移,一方面可能是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另一方面也许是希望得到更多的政府政策倾斜,这样就能迅速缩减企业用地及管理成本。
从成本入手也可以解释一些浙商为何要取消深圳“窗口”的现象了。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浙企通过网络“窗口”也能将产品推向世界,因此不必再像以前那样派专人驻扎在深圳了。
令人不解的是,记者调查的十余家迁杭的深圳企业都不是制造类企业,其主营业务均以研发或金融服务为主。而众多有意开拓江浙市场的外地制造业企业,则考虑将工厂放在投资成本更低的周边县市,在杭州设点开拓销售业务。
一位在杭州开了四年家具店的深圳老板说,他也曾在杭州四处找地,准备将工厂迁至杭州,但苦于地价高得烫手而一直没有付诸实践。“浙江是制造业大省,在浙江办工厂不用担心缺少制造业人才,我们在考虑是不是往杭州的周边县市发展工厂,研发和销售这一块仍然放在杭州。”
而那家有意将研发总部迁往杭州的深圳企业,目前已经在杭州周边找到了一块15亩的土地,用以筹建配套工厂,但公司总部与研发基地则一定得在杭州。
王治平教授对这些深圳来杭企业肃然起敬。他认为,这些企业家解读城市商务性格的能力甚至超过了专家,言下之意是,“这些已经入驻或是准备进驻杭州的企业,早已明白了杭州这座城市转型升级的真正含义”。
杭州,不是一个制造业密集地,而是一座正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科技产业的城市。7月12日,世界500强企业默沙东在杭州举行了新厂奠基仪式,默沙东新厂一期占地7.5万平方米,投资约7亿元,总投资计划超过10亿元,这也是默沙东近年来最大的生产设施建设。
“深圳企业迁杭,另一个幕后推手就是市场。”王治平指出,南方的货要卖到北方,杭嘉湖一带是南北交汇的纽带,属必经之路,商家喜欢在这里试一试市场的感觉。如今,一些深圳企业选择“北上”,我认为这正体现了企业看好华东和华北市场的大趋势,迁移之路其实就是“试水”的过程。
剖析“迁移”的秘密
企业迁移,从未停歇。
每一年,都有深圳甚至全国和国外的企业选择迁来杭州,也有杭州的企业迁往各地。在国内,区域间的企业迁移十分常见,而且企业迁移对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报道称,温州在短短几年间就有500多家民营企业迁往上海,走出去之后让温州民营企业家看得更高更远,反而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迅猛发展。
胡介埙教授对几次知名的企业迁移潮记忆犹新。
最近几年,一些东部沿海城市,如东莞、深圳、上海、惠州、广州、鹤山、中山等地企业纷纷外迁,迁往江西、湖南、广西、香港等地或是迁往越南、泰国、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形成了企业迁移潮。有报道称,东莞台企已有500多家搬离东莞。深圳共有500多家企业外迁。深圳市已向国务院申请在越南岘港设立加工工业园区,将低附加值产业移往该地,并欢迎本轮迁移中的港商参与该园区投资。这样的迁移,胡介埙认为主要是一种成本转移性质的迁移,是企业为了自身发展需要做出的一种应对。
除了成本问题,一些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也会选择迁移。去年,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的足迹踏遍了湖南、江西、河南等省,随行的还有数十家知名服装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在急切地寻找服装企业的生产基地或营销中心。因为服装生产加工厂所在城市的土地、劳动力、物流等成本大幅上涨,加上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一批“广东制造”的服装陷入了海外订单锐减的困境,出口大受影响,内外交困之下,他们选择另谋出路。
企业发展壮大后,有时还会对城市的交通或是政策支持有更多的需求,这时也需要迁移。
王治平曾经问过一名温州企业家,为什么要把企业迁到杭州?这位老总回答,杭州的交通方便,坐飞机就像坐公交车,不用预订,能随时买到机票。
相关数据显示,企业将管理研发营销部门迁往大城市,将促进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如上海市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1%,北京超过60%,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我倒是更愿意把企业的迁移看做是一次技术、机会和财富的迁移。”王治平教授的观点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任何地方生产的东西都可以卖到任何一个地方,企业家在任何一个地方也都能找到市场。企业的流动,对于流出去的城市来说,可以趁机寻找、引进缺少的产业项目,对于企业流入的城市而言,则能带来技术以及就业机会、税收创汇等。
企业迁移,不仅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机会,有时,一波企业迁移潮的袭来很可能就是一座城市产业格局调整的节点。
打造“总部经济”的杭州
凭什么吸引企业
一座城市,如何才能够成为迁移企业的目的地?
除了城市交通、金融服务、产业规划等配套硬件外,城市软实力也很重要。接受采访的几位深圳企业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杭州的招商环境。
“早在四年前我们进驻杭州,当地街道为我们提供了全程代办服务,让人感到温暖。”来杭四年的某家具企业负责人透露,因为浙江民营企业众多,他更容易在这里找到融资方面的合作伙伴,这也是吸引他在杭州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深圳企业家表示,杭州之所以吸引他和他的企业,跟众多大企业将总部迁入杭州有关。“我觉得,大企业的总部来杭意味着杭州引进了龙头企业,能带动产业升级。现在到钱江新城走一圈,林立的总部大楼让人感觉很好。”
事实上,的确有不少民营企业将总部、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迁入杭州,迄今为止,包括吉利在内共有60多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都选择把“家”落在杭州。
为发展总部经济,近年来杭州市政府也频频出招。
2007年出台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了要在培育总部经济的同时,加大引进企业总部的力度。原本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企业的“烦心事”,都由政府部门和各城区代劳。开展上门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政府正在努力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总部经济创造了惊人的效益。据市经合办不完全统计,杭州五个老城区123幢主要商务楼里,入驻企业贡献的年税收就达30多亿元,其中,总部经济占了很大比例。
一切都彰显了杭州软实力。去年6月,“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评选结果揭晓, 杭州荣膺科技创新力城市称号。软实力不像GDP那样量化、标准和清晰,它体现了一座城市在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迁移企业的脚步迈向何方,正是他们解读城市软实力的一次行动。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每日商报
相关阅读:
- ·杭州“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出炉(11/07)
- ·文化创意引领“后危机”转型(07/19)
- ·2010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交流发布会(06/21)
- ·衢州:服务企业要创新理念(04/29)
- ·杭州数字经济板块的“成绩单”是优秀(04/24)
- ·中小企业管理升级迫在眉睫(04/18)
- ·台州路桥开建香港青年产业园(03/13)
- ·杭州西湖区全力做好服务企业文章 助推(03/08)
- ·嘉兴蓝·文化创意产业园:厚植城市文化 (02/21)
- ·文化金融合力助推杭州之江文化产业带建(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