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8种创新模式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2)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1/10/25 14:38:22
“担保增信”模式
通过监管扶持,积极发挥融资性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增信作用。贯彻落实国家银监会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了《浙江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试行办法》,制定了《浙江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方案》,历时半年多时间对全省1341家担保机构进行规范整顿,下决心淘汰了一批实力弱、业绩差、风险高、不规范的担保机构。
目前全省共有664家担保机构通过审核获得经营许可证。通过规范整顿,我省融资性担保行业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改善,总体实力和业务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担保机构已累计为19.6万家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担保总额3112.2亿元。今年1月~6月份,全省担保机构共为2.3万户中小企业提供4.23万笔融资担保,合计担保总额450.4亿元,同比增长42%,平均每户担保金额为195.65万元,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资本对接”模式
通过举办“浙融会”,积极搭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对接平台。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突出表现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还是以银行信贷为主,间接融资占88%,直接融资只有12%,这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正好相反。
为改变现状,2010年10月初,我省举办了首届“中国·浙江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洽谈会”(简称“浙融会”),邀请国内外130多家知名PE机构、省内30多家金融机构、120多家融资服务机构与全省1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直接对接,取得很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活动举办近一年来,已有110多家国内外PE机构在浙投资,投资项目达43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60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在此基础上,今年10月23日~25日,我省举办第二届“浙融会”,通过开展“双千对接活动”:即1000家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国内外知名PE机构对接,1000个重点工业融资项目和产业集群项目与省内金融机构对接,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配置两种手段,积极搭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对接平台,推动成长型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提升发展。
“网络融资”模式
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全国首家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担保服务平台。中小企业融资难,核心问题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截至2010年底,我省110万家法人实体企业中,能在银行贷到款的只有10万家左右,90%以上的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被挡在银行信贷门槛之外。
今年以来,省中小企业局在建行省分行网络银行“速贷通”业务基础上,携手全球网,首次引入担保公司,共同搭建了集“政府、银行、网络、担保”为一体的全国首家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该平台改变了传统信贷模式中企业一次次跑银行“点对点”对接的做法,企业只需点点鼠标就可完成网上贷款申请,实现与银行“点对面”对接,从审批到放贷控制在10天左右,而原来则需1个月,被中小企业形容为“贷款像网购一样便捷”。现在每天都有1000多家中小企业网上申请融资,相当于全省所有金融机构一天申请量的总和。
截至7月底,通过该平台申请贷款的客户数量累计达7255家,成功获贷企业达到3598家,审贷成功率达49.6%。特别是通过引入担保机构,为小企业提供增信服务,让一批以传统方式贷款无门的小企业迈进了准入门槛。该平台自今年2月28日运行以来,已累计放贷117亿元,不良率仅0.48%,远低于传统银行信贷0.9%的不良率。预计到今年底,该平台可为1万家中小企业实现网上融资,融资总额将突破200亿元。高端声音
通过培育扶持,推动中小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2008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度,积极推动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商业模式新,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2010年,省中小企业局又与美国纳斯达克证券所签署战略框架协议,积极推动浙江中小企业赴境外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的中小企业通过增发、配股、公司债等形式实施再融资,不断扩大融资规模,形成了证券市场的“浙江板块”。
截至今年8月末,全省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已达266家,其中境内上市企业224家,市值超过1.3万亿元,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关联企业实际控制社会优质资产2万亿元左右。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二、三位。今年前8个月,全省新增上市公司24家,IPO融资268.55亿元,14家上市公司再融资100.5亿元。
“专项贷款”模式
通过政银合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应急周转基金。利用地方政府的信用优势、承办银行的本土优势和业务优势,由地方财政出资,银行按照1:1的比例放大信用贷款倍数,有效快速支持和帮助部分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融资解困。目前,全省已有26个市县政府与银行合作,开展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
如绍兴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已覆盖全市,累计发贷51.2亿元,受益企业达2018家;嘉兴市已发放信用贷款16.6亿元;湖州市今年1月~6月累计向203户企业发放信用贷款4.2亿元,还开发了小企业信用贷款网上申报系统,以提高服务效率。义乌市政府率先设立了2亿元企业转贷应急资金,并制定了《企业转贷应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有关操作程序。这一做法通过贷款风险救助,及时为中小企业资金周转解决燃眉之急,避免贷款企业及关联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也有效遏制民间高利率融资,得到了全省不少市县的效仿。
“债券融资”模式
通过抱团增信,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充分利用集合债、集合票据、集合信托等防御利率风险最有效最直接的融资工具,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募集所需的中长期资金。2010年,省中小企业局实施“百亿中小企业集合债”工程,第一期“浙中小”集合债共129家企业入围,计划募集57亿元的3年期资金。
今年我省还相继推出诸暨市和义乌市两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为11家中小企业发行总额为8.05亿元集合票据,发行利率仅为4.67%。2008年9月,杭州市政府联合担保公司推出小企业集合信托债——“平湖秋月”首期项目,成为全国首个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之后,杭州市先后发行专门针对29家文化创意企业的3.2亿元集合信托债“宝石流霞”。
此外,我省首创的国开行成长贷款融资平台,通过担保机构“抱团增信”,设立了温州、台州等分平台,已累计为67批次1034家小企业发放贷款20.56亿元,真正使一批小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
“融资总部”模式
通过打造“两个中心”,努力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中小企业“资金洼地”和“资本高地”。制定《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浙江中小企业多、民间资本厚、诚信文化浓,以及距离(上海)金融中心近的综合优势,积极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金投资难并存的“两难”困境。
力争到2015年全省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比重达到25%以上,小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和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中小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50家以上,新增募集资金达到1200亿元以上,全省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达到20%以上,以加快推进浙江从中小企业数量大省向素质强省转变。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浙江日报
相关阅读:
- ·杭州余杭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正式(09/05)
- ·杭州桐庐县用好“互联网+” 缓解中小企(08/28)
- ·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成本下降超1个百分点(08/21)
- ·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强基础方能利长远(08/06)
- ·央行:要切实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08/06)
- ·杭州余杭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上线(07/19)
- ·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07/10)
- ·创新融资模式缓解企业融资难题(07/03)
- ·破小微融资难 知识产权融资迎政策力挺(07/02)
- ·有力有为 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需从创(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