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大奖为何花落屠呦呦?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1/11/16 14:13:58
带着盛满荣誉和争议的拉斯克奖杯,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15日出现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工作大会现场。这是81岁的屠呦呦获奖以来首次在国内公开亮相。
“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屠呦呦带着几分吴侬软语的方音,“希望我的获奖带来新的激励机制,激励科技工作者以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传统中医药,更好地为世界人民造福。”
9月23日,美国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药界所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然而,这个殊荣重燃一个争议:究竟谁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
青蒿素,源于1967年启动的一个集全国科技之力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523项目”。漫长的探索中,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组成了研发大军。从药材筛选、有效成分提炼、临床实验、结晶获取、结构分析、人工合成直至新药研发,青蒿素的发现发明过程犹如众多科研人员环环相扣的接力赛,每一棒都功不可没,没有谁能包打天下。
于是,当屠呦呦个人获奖的消息传来,争议也接踵而至。有人公开提出质疑,有人欲言又止。就连作为上级主管部门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没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公开祝贺,也令人心生疑窦,浮想联翩。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15日介绍说,此次评奖关键看三个方面:一是谁先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二是谁提取出有100%抑制力的青蒿素。三是谁做了第一个临床实验。屠呦呦做到了三个“第一”,她得这个奖实至名归。
屠呦呦在古代中医药典籍的启发下,还创造性地解决了4个问题:选用哪种青蒿?选取哪个部位?在什么季节采摘?用什么方法提取?
她说,这样一项科研工作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有很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特别是1974年以后,搞科技大协作,很多省市都参与其中并作出了贡献。今天的荣誉,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其实,也有人为屠呦呦鸣不平,说她耄耋之年才得到迟来的认可,且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明获得了国内一系列奖励,国家已经给了我和我的团队很多荣誉。这次获得这个奖,引起大家这么多的关注,主要因为是一个国际大奖,而过去咱们得的国际大奖不太多。
1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在“2011年科技工作大会”上授予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并奖励屠呦呦青蒿素研究团队100万元人民币。
一场美式个人英雄主义与中式集体主义之争,不知能否就此尘埃落定。
- 返回顶部
- 责编:8044
- 浏览:
-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