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office社区 > 防骗打假 > 浏览文章

拆解招工诈骗最新手段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4/2/24 13:15:47
导读:伴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外来务工人员陆续返城,一年一度的招工大潮也随之拉开了序幕。 在各种招工信息中,总有那么一些显得格外吸引人,它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高薪。对于出门在外讨生活的人来说,有多少人能抵挡得住&l

  伴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外来务工人员陆续返城,一年一度的招工大潮也随之拉开了序幕。
  在各种招工信息中,总有那么一些显得格外吸引人,它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高薪。对于出门在外讨生活的人来说,有多少人能抵挡得住“高薪”的诱惑?
  然而,“高薪”背后往往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根据往年情况来看,每到这个时期,市公安局110报警平台上,以“招工”为名的诈骗案件会有一定程度上升。
  其实绝大多数的骗子并不高明,有些骗术甚至漏洞百出,为何上当受骗的人屡见不鲜?当“求职心切”撞上虚假招工信息的“低门槛”,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因此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失。

  招工诈骗“线下”转到“线上”

  今年2月1日下午2点,海曙区的李某电子邮箱里收到了一份来自我市某设计研究院的招工面试邮件。
  按照邮件上留下的电话号码,李某跟对方预约了面试时间。不过,对方提出,在面试前,要自行先去做体检,事后会将体检费打到她的银行卡里。
  李某按照对方要求做完体检后,将自己的一张银行卡号报给了对方,紧接着,蹊跷的情况发生了———
  “你的卡不行,要升级后才能收到体检费。”对方主动提供给李某一个“银行服务电话”。稍后,李某按照“银行服务电话”的指导,在海曙区青林湾街工商银行ATM机上对银行卡进行“升级”操作。谁知,“升级”结束后,卡里非但没有增加钱,原来存在卡里的4300元被人分三次转走了。
  以往,招工诈骗潜藏于各类招工信息、传单、街头小广告中,但是伴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日渐成熟以及网络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招工诈骗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逐渐从“线下”现实社会转移至“线上”网络环境中。

  据警方介绍,目前通过网络进行招工诈骗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求职者在网络求职过程中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结果遭到一些操作不规范的网站的泄露,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另一种是假借网络兼职、加盟代理的名义,伺机实施诈骗。
  今年2月16日下午2点左右,住在海曙区马园新村的支某在上网时搜到北京一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招聘兼职广告,便通过QQ向对方提出应聘。
  对方在给支某发来个人信息及工作申请表后,还让支某在对方提供的一个网络游戏账号中充值,并称任务过关后会将现金返还。
  毫无防备的支某分5次向该账号充值共计3154元。
  直到2月17日上午,支某在联系该公司时发现查无此人,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

  “高薪低门槛”诈骗屡得手

  2012年,我市警方曾破获一起系列性酒店招工诈骗案。
  犯罪嫌疑人曾某因为看电视新闻说某地破获一起酒店招工诈骗案,脑子里顿时萌生了以此牟利的念头。
  各酒店发布在正规求职网站上的招聘信息成了曾某实施诈骗的“教科书”,几乎照搬照抄招聘信息的内容,只是将最后的联系方式改成自己的。
  据曾某交代,一些门户网站都要求发布招聘信息的用人单位提供营业执照等证明,这虽然对自己的“生财之道”有所阻滞,但也并无大碍,在被门户网站发现他的信息有问题后,他会每隔一段时间重新上网注册新的账号以延长信息“见光”时间。
  当然,更多网站、论坛,对发布招聘信息无严格的审核程序,这也让曾某有了可乘之机。
  和“低门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收入”。仅以曾某一案而言,为拓展业务,曾某叫了侄女鄢某夫妻俩来帮忙,每人每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干得好还有提成。
  而鄢某夫妻俩之前在广东中山打工,两个人收入加起来每月也只有5000元左右,而且工作非常辛苦。
  在这些招工诈骗者看来,受骗上当的大多是初到本地的外来务工人员或是刚刚进入社会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他们往往相信了所谓的“高薪低门槛”。由于每次骗得的金额不会太高,就几百元,哪怕是再顶真的人在知道自己上当受骗后,也就是多打几次电话来试图要回这笔钱,过段时间也就自认倒霉了,很少有人会报警,并且一追到底。

  捏准求职者“赚钱心切”的软肋

  去年9月,受害人韩某在网上看到一款美容护肤产品全国总代理在寻找各地代理商。对方留下了电话、微信、QQ等联系方式,韩某随即通过微信和对方取得了联系。
  10月14日,韩某向对方提出要进货,对方随即发来账号,让韩某先把货款汇过去。放松了警惕的韩某,不假思索就往对方提供的账户上汇了67500元货款。
  钱一汇过去,对方就再也没有和韩某联系。
  11月21日,余姚警方在北京将犯罪嫌疑人董某抓获。
  警方在总结以往破获案件中发现,类似这种“加盟代理”的招工诈骗,不法分子在发布虚假信息时,一定会提到的就是“高回报”、“高利润”、“收益快”等,这些字眼对求职者而言,有着致命的诱惑。
  一旦有受害人“上钩”,不法分子就会以缴纳邮寄费、加盟费、再给对方邮寄需要加工的物品为由进行诈骗。之后,不法分子还会冒充物流公司工作人员,以需要交纳合同费、工商代理费、材料费等不断进行诈骗,直到受害人发现为止。
  有曾经进行招工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自曝内幕说,对那些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过硬的学历文凭的求职者而言,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还是“高薪”的工作。他们就是抓住求职者的这一心理,设计骗局的。
  实施诈骗前,他们往往会把要求汇出的款额定得高一些,对那些真正有兴趣求职的人而言,他可能就会进行讨价还价,最终还是能从中捞到三五百元。

  “开口就要钱”多半有猫腻

  不法分子总有太多理由从求职者的口袋里掏出钱来。
  比如“黑中介”,想让它介绍工作,“报名费”、“资料费”、“中介费”、“押金”这些都是少不了的,而当求职者对其提供的用工信息不满,想要退钱时,它却总能找出各种理由搪塞。更有甚者和用工单位串通一气,骗取报名费。
  比如所谓的“用工单位”,只要求职者一流露出求职意向,就巧立各种名目,如“服装费”、“培训费”、“体检费”、“保证金”等,收取费用。
  警方表示,无论骗术如何花样百出,唯有一条是永远都不会变的,那就是谋财。诈骗最终还是要落到一个“钱”字上。
  对求职者来说,要牢记住一条原则:无论对方描绘的工作前景有多么的美好,无论对方许诺的收益回报有多么客观,在正式入职前,对方就开口要钱时,求职者心中就应该拉响警报:很有可能遭遇到的是招工诈骗。
  尤其是对方要求通过电话或银行卡操作进行转账或者汇款,十有八九有猫腻。
  同时,即便是允许收取的相关费用,求职者也应该多加留意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收费标准,否则应予以拒绝,也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

关键词:招工诈骗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东南商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