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office社区 > 转型服务 > 浏览文章

服务业转型呼唤更多数字化基础设施

  • 杭州写字楼网
  • 2020/3/11 9:28:50
导读:此次疫情中,服务业数字化不仅在保障居民生活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而且作为服务提供方的商家也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开创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积极自救的道路。

    (原标题:服务业转型呼唤更多数字化基础设施 作者:莫开伟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今年中国爆发的疫情,催生了“零接触”、“无触摸”等生活方式出现,外卖送菜、在线问诊、远程教育、健康码防疫等经济现象风起云涌,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数字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次疫情为以数字化服务为代表的新经济,提供了创新探索的巨大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倒逼生活服务中的一系列新消费、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加快发展。因为很多新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它的生活应用场景很受限,或老百姓习惯于旧有模式,往往很难一帆风顺推广到市场并被消费者接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则为创新探索提供了一个爆发点或突破点——数亿人同时在线点外卖、买菜、问诊、学习、办公,这不仅是一场创新集中展示和检验的过程,也是一次数字技术拓展服务业应用场景的绝佳机遇。

    此次疫情中,服务业数字化不仅在保障居民生活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而且作为服务提供方的商家也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开创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积极自救的道路。比如重庆知名餐饮品牌乡村基,发展线上外卖小程序,疫情期间实现了外卖业务20%的增长;利用支付宝扫码点餐小程序,在门店复工以后实现了点餐安全“无接触”;通过淘宝直播,拓展生意,疫情期间门店生意少了,但线上生意火了。就这样,服务业商家利用互联网平台盘活了自身私域流量。可预见,未来生活服务业将形成“大平台+全产业链数字化”的发展模式,数字经济平台将成为新的基础设施,成为带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的核心动力。

    当前中国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出现了一些喜人的现象,尤其是政府服务的数字化,已经做了不短的时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而言,服务业数字化还远远不够。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53.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9.4%,就业人数占比约50%,已成为主导性产业。然而,未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企业高达80%,严重制约了民众对数字化服务的需要。这也是一个机会,如果这些服务业完成了数字化,带来的势能将不可估量。

    首先,数字化技术的普惠性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和下沉,着力解决“数字化鸿沟”。对于特定人群、特定区域,比如老年人、三四五线城市的居民,他们同样有使用数字化服务的需求,但针对他们的服务业数字化程度还不高。数字化技术红利需要从沿海的先进省市推广到中西部,数字化基础系统和服务设施需要从政府内部的系统下沉到基层组织和普通民众。

    其次,对于那些只做线下,没有数字化的服务中小商家,疫情期间,虽然消费者的需求还存在,但商家与消费者的渠道阻断了,如果缺乏一个足够的依托平台,单枪匹马,受技术力量、资金实力限制,这个冬天就会特别难熬。不少服务业中小商家有转型意愿,但缺乏转型能力,这就需要数字化基础设施来帮助他们。

    再次,即使在服务业数字化做得较好的一、二线城市,也存在着各自为政的情况。公共服务或者市场化服务分散在各种App中,居民需要下载或关注多个服务提供者。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让群众多跑腿,应该鼓励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去发展一站式数字生活服务的公共平台。

    综上所述,及时打破民众生活服务数字化制约瓶颈,中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呼唤更多新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也就是服务业数字化的“新基建”。

    刚刚举办的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让人看到了“服务业数字化新基建”建设中的大平台力量。3月10日,手握国民级应用支付宝的蚂蚁金服宣布,把支付宝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聚焦服务业数字化,并立下“未来三年,携手5万服务商帮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的目标。这也是商务部呼吁“积极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建设”后,首个响应号召的大型互联网平台。互联网独角兽的入局,意味着中国服务业数字化已按下了快进键。开放的数字基础设施必将为服务业商家赋能,搭建起数字化时代的桥梁。中国在数字化方面本来就有很好的基础,随着大型互联网公司参与打造开放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我们的服务业数字化将迎来全新局面。

    我们呼吁更多大公司大平台参与到服务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定将继续腾飞,而服务业的数字化将会是重要的引擎之一。它将成为零售业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城市治理数字化之后,又一新涌现的产业发展模式,更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关键词:服务业转型,数字化服务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