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CBD > CBD城建 > 浏览文章

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 杭州写字楼网
  • 2009/8/31 15:00:42
导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明发展,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就扎实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作出如下决定。   一、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明发展,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就扎实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作出如下决定。

  一、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总体要求

  l、重要意义。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文明、和谐程度的综合体现。开展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对于进一步动员各级各方面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保稳促调、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宁波市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探索推进港城文明建设,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获得了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08年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通过深入持久的创建活动,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逐步改善,办成了一批群众期盼的好事实事;城市形象快速提升,涌现了“爱心宁波”、“文明社区”、“文明之星”等具有广泛影响的文明品牌。同时也要看到,从现在起至2011年的全国第三轮文明城市创建中,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宏观环境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赋予创建工作新的重大使命。新一轮文明创建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文明城市的评价标准将越来越高;宁波进入人均生产总值1万美元新的发展阶段以后,科学发展、文明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特别是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复杂环境中,保持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压力尤为突出;与国际历史文化名城、国内先进城市和群众利益诉求相对照,我市文明创建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全市各级必须准确把握文明创建工作的新起点新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抓文明创建就是抓科学发展、抓社会建设、抓民生改善、抓城市形象的创建理念,切实解决影响文明创建的突出问题,努力以保稳促调的显著成效推动文明创建,以文明创建的强大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创新强省、创业富民”总战略和“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按照“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城乡联动、全民参与,改革创新、务实求效”的方针,全面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开放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人民生活品质,力争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标兵,努力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3、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到2011年高端化、均衡化、普惠化、制度化的文明创建取得重大突破,政务环境廉洁高效,法治环境民主公正,市场环境规范守信,人文环境健康向上,生活环境舒适便利,社会环境安全稳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物质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9%左右;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发展质量效益明显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融合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得到较快提高。

  ——政治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明显;民主制度健全,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进一步落实;党风政风清正廉洁,法治建设步伐加快,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逐步确立。

  ——精神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市场有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完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切实优化。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教科卫体事业全面发展,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左右,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就业环境持续优化,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有序,平安创建深化,公共秩序优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强。

  ——生态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到“十一五”末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城乡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得到优化,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开放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对外开放意识不断增强,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区域交流合作实现新拓展;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内外衔接的大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二、坚持发展为要,在强化创建支撑力上求突破

  4、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增强全社会支持发展、服务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政策激励和宣传引导相结合,鼓励社会各界探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创新和技术创新,着力营造发展新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要素价格改革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切实增强发展新动力。推进扩权强镇,建设卫星城,营造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45%左右。推进海洋经济特别是港口经济转型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逐步形成传统产业科技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环保产业发展和城镇集约建设,全面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实施“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培育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推动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到201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2%。

  5、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鼓励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形式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研发和营销体系,提高参与国际国内分工的层次和水平。支持市场潜力大、主营业务强的中小企业积极抢抓机遇,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做大做强。以创建服务型机关和文明机关为载体,建立“服务企业促发展”长效机制,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营造加快走出发展困境、率先实现转型升级的浓厚氛围。加强对企业拓市场、促营销的帮扶力度,强化平台搭建、政策支持、完善服务等举措,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困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开拓市场。积极盘活土地存量资源,在规划指导下积极拓展新增资源,加强用地监督管理,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

  6、优化城市信用环境。大力建设“信用宁波”,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守信光荣的良好风气。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信用档案,完善政府机关及公务人员的信用记录、警示、公示制度。强化市民诚信意识,完善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培育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道德规范。以强化行业和企业信用自律、防范企业信用风险为目标,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行业和企业信用供求机制,积极推进员工职业诚信教育,促进行业和企业信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加快行业信用管理,完善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工程质量监理师、保险推销员等行业的信用管理制度,提高重点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广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和文明示范街创建活动,维护健康的市场信用。

  三、坚持内涵提升,在城市品位高端化上求突破

  7、着力提升市民素质。以提高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着力点,培育“爱家园、崇礼仪、传爱心、守秩序”的文明风尚。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思想教育的全过程,利用“宁波论坛”、“天一讲堂”等载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团。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挖掘“宁波帮”、“浙东革命烈士”等爱国主义乡土教材,激发市民爱国爱乡和创业创新热情。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善公民道德教育制度,发挥各级各类教育阵地作用,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重点抓好党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青少年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组织实施“文明宁波系列行动”,深化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倡导“养成文明礼仪、争做文明使者”,使崇尚公共场所道德、遵守公共交通秩序、维护公共基础设施成为新老宁波人的自觉行动。积极引导市民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绿色殡葬,弘扬健康向上的文明生活方式。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确保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加强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甬城”建设,深化“全民读书月”、“社科普及月”、“市民科普周”等活动,营造全民学习、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创新普法教育方式,完善大普法工作格局,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普及率达到80%以上,切实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围绕提高青少年素质,切实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丰富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内容,鼓励面向青少年的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推广;加强网吧和互联网管理,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8、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加强城市形象综合治理,全面提升规范有序、整洁优雅、色调和谐的城市新景观。集中开展重大项目建设行动,加大会战攻坚力度,推进东部新城、南部商务区、轨道交通和城市交通骨架网络建设,加强无障碍化城市建设,健全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塑造鲜明的城市个性。扩大公交线网覆盖率,公交出行分担率超过20%。集中开展重点区域整治行动,推进新一轮校园环境、背街小巷、老小区、城乡接合部、集贸市场周边环境“五大区域”整治,加强拆迁区块和重点施工场地的文明管理,深入实施“十小”行业整治与规范活动。强化城市现代管理,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建立综合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完善数字化城管体系,促进城市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强化业主自治组织,完善物业管理标准,规范物业管理行为,提高物业优质服务水平。集中开展街容街景美化行动,以城市出入口、商贸区、交通枢纽、主要城市路口为节点,美化城市立面,提升街景美化水平。建立流动摊贩长效治理机制,综合运用体制创新和潜力挖掘等措施缓解停车难,大力倡导文明出行,定期开展规范公共秩序专项活动,有效解决乱设摊、乱停放、乱穿行、乱搭建、乱张贴和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问题。集中开展生态环境优化行动,以建设“森林城市”、打造“绿色社区”为载体,优化城市绿地配置,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到2011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加快城区污水集水管网建设,推进雨污分流,加强大气、内河和噪声污染防治,加快“无烟城市”建设,进一步净化城市生活环境。

  9、着力提升文明品牌。大力实施文明创建“精品工程”,使“文明宁波”的一系列品牌固化为城市特质。提升“爱心城市”品牌,深化万人助学、帮困助医、扶残助残和慈善一日捐活动,推出新载体、树立新典型、表彰新事迹,保持爱心城市的蓬勃活力。创新公共服务品牌,切实增强81890公共服务平台、3561服务班等传统品牌的生命力,鼓励更多的行业探索创新优质公共服务品牌,不断扩大公共服务的影响力。率先创建政府优质服务文明品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加强“阳光大厅”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务效率。全面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积极组建全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健全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和管理制度,重视加强志愿者权益保护,到2011年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1%。优化新老市民共建共享品牌,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深入开展军警民共建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巩固扩大共建共享城市文明的群众基础。深化现代化和谐社区建设品牌,全面实施基层和谐促进工程,提升社区文明创建水平。着重依托轨道交通工程和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探索培育综合性文明服务品牌。以建设单位、所在区域、广大市民与轨道交通建设互动为重点,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引导市民主动参与,加强工程沿线交通秩序管理,把轨道施工线建设成为城市文明线;通过“窗口共建、信息共享、产业共推、效益共创”,力争打造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航运服务中心,提高服务中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泛开展公安、通信、卫生、旅游、公用事业、物业管理等各个领域的行业联创活动,继续开展“文明之星”评选工作,推进文明示范行业和示范点工程建设。培育“区域文明长廊”品牌,按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市场秩序、服务体系“四相连”的要求,加快文明创建“联点成线、联线成片”,到2011年每个县(市)区建成1个以上文明长廊。

  四、坚持协调推进,在城乡文明均衡化上求突破

  10、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坚持文明创建与“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互动,确保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化进程同步推进。按照文明创建城乡联创、点面结合、全面覆盖的要求,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从中心城区向城乡接合部及新城区、县(市)拓展,从重点部位向一般地带延伸,通过城乡结对共建、镇乡连片共建、村企互动共建等途径,促进城市规划区文明创建活动的整体推进。以创建目标、创建任务和创建考核为导向,坚持创建工作同规划、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推动各地各部门文明创建协调发展,促进全市文明创建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文明城市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2
  •        
  • 浏览:
  • 来源:宁波日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