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外商投资产业转型升级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0/12/6 11:33:43
日前,市工商局出台了《宁波市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分析报告》,报告披露,我市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中,新设的外资企业不仅在第三产业中发力,而且在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的第二产业中也方兴未艾。宁波的外资,正在展露“价值笑脸”。
第三产业借外资强筋健骨
2008年,服务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首次超越40%。有着敏锐嗅觉的外国投资者纷纷大手笔投资服务业,利用外资出现新增第三产业赶超第二产业的结构性转变格局。
2005至2009年间,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连续紧缩调控并未让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房地产业仍然投资魅力十足且投资规模巨大,知名海外房产巨头纷纷涉足甬城。截至去年底,房地产业共有96户外商投资企业,投资额22.04亿美元,注册资本13.17亿美元,虽然外资房产企业数量在全市2681户房地产企业中占不到4%,但注册资本却占总数的15%。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的投资规模增幅较大,注册资本增加超18亿美元,增长17.71%。截至去年底,共有包含运输和仓储的外资物流企业85户,其中交通运输业39户,注册资本19.87亿美元;仓储业46户,注册资本3.08亿美元。外资物流企业仅占全市物流业法人企业总数3.38%,但注册资本却占34.39%。
外资批发和零售业也有了较快发展。2008年,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由韩国株式会社新世界投资设立的宁波易买得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继家乐福、欧尚等又一大型外资超市。销售保时捷汽车、雷克萨斯汽车的宁波捷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和宁波龙华雷克萨斯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家居巨头——宁波百安居装饰建材有限公司先后入驻,为我市商业形态多元化增添亮丽一笔。
在外资产业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五年内增长迅速。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内外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企业2610户,而外商投资企业有88户,占3.37%,内外资企业注册资本24.28亿元,而外资为4.2亿元,占17.3%。在2004年底,外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仅有10户,注册资本353万美元,占外资第三产业比例在2004年-2009年分别增长了7.6%和3.43%,并且12户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都集中在这五年内新设成立。
从事科研的外商投资企业研究触角涉及检测、工业品设计、节能技术、生物技术、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2008年成立的注册资本500万美元的诺安检测服务(宁波)有限公司是全市首家外商独资的具有独立检测资格的世界级实验室。同年成立的宁波煜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998万美元,专门从事工业产品的设计、研究;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的宁波麦肯森太阳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离网及并网电站的研发。2009年,宁波中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芦荟和灵芝种植及深加工产品研发的宁波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从事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等新能源研发的宁波海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相继成立。
在转型升级中展现“微笑曲线”
在现代产业价值链中,其利润呈现出“V”字形,即所谓的“微笑曲线”。在这个曲线中,一头是研发、设计,另一头是销售、服务,中间是加工生产。一般而言,处在两头的产业利润率在20%至25%之间,大大高出处在中间的加工生产环节。
虽然当前我市外资产业中仍是第二产业占主打地位,但随着第二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和新设的第三产业增加,外资企业的价值链正在演绎“微笑曲线”。
市工商局的这份报告也对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宁波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提出了建议:一是在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做大做强第二产业的同时,应结合我市产业实际。虽然宁波有良好的港口资源,但多数临港大工业受生态环境的制约,不宜过多发展。新材料行业由于中科院材料所和兵科院宁波分院的引进,技术理论上有较好的支撑,可以着重培育。电子及通信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含量较高,市场空间大,产业链较长,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贡献较大,应该予以重点培育。对于重点培育的产业,要积极引进相关500强企业和跨国企业,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从引进一家龙头企业入手,带动整个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整体发展层次,力争形成滚动发展的雪球效应。
二是加大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力度。改变服务业比重过低、外贸依存度过高的经济结构,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内外需协调拉动的经济结构,是长三角“结构之变”的重中之重。此外,还应努力引进欧洲和美国等经济强国的大型企业;充分发挥开发区利用外资的“排头兵”作用;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等。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