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博物馆倾力打造“市民博物馆”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1/2/14 11:35:32
春节长假,宁波博物馆迎来了排长队参观的热潮。“唐伯虎书画精品展”、“19—20世纪波兰油画展”、改造布展后的“明清竹刻展”等一系列春节文化免费大餐,以及“青少年探索体验活动”、“春节免费讲解服务活动”等互动参与项目,让市民在博物馆获得全方位的文化享受。据统计,春节假期宁波博物馆共接待观众2.6万名。
作为一家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宁波博物馆自2008年12月免费开放以来,参观人数已达到185万,其中2010年参观人数103万。“零门槛”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宁波博物馆“市民博物馆”的理念日渐深入,“市民博物馆”的实践逐步显现出良好的社会效应。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评价宁波博物馆“是迄今我国地市级博物馆中做得最好的”。
面对新世纪博物馆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的转型,宁波博物馆立足自身实际,克服资源与优势相对薄弱的局限,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文化惠民”为宗旨,以免费开放为契机,创造性地提出“市民博物馆”的理念。
“‘市民博物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文化惠民,核心是以人为本,其要义是人文关怀。博物馆从社会需求出发,通过免费开放,最终从一个侧重收藏、展示、研究的场所,发展为社会多元文化的传播集散地。”宁波博物馆馆长林立群说。
展览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内容。宁波博物馆立足“主题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位一体的展陈体系,围绕“多元化、特色化、持续化、系列化”的“大展览”战略,多方组织优质展项,不断提高自身的公众吸引力。先后引进《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珍宝展》、《皇家珍宝——故宫藏御用金银器特展》、《流光溢彩——上海博物馆欧洲玻璃陶瓷器精品展》、《心语神工——国际雕刻珠宝艺术大展》、《地球王者——侏罗纪恐龙化石大展》等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优质展览30余个,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为最大程度地达到“文化惠民”的目的,宁波博物馆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努力拓展社会化渠道。
充分调动、依靠社会力量,以“定时、定岗、定责”的“三定”管理方略打造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宁博志愿者队伍,使之与博物馆人员形成有益互补。全馆现有注册志愿者600多人,累计工作时间达2460小时。2009年,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团队荣获首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称号。2009年12月,经中国博物馆协会批准,宁波博物馆发起成立了中国博协志愿者专业委员会。
深入社区,建立各级各类教育活动基地12个,积极打造国民教育第二课堂。目前正积极筹划全国首个由社会资助、志愿者管理,集实物陈列、图版介绍、多媒体演示于一体的“汽车流动博物馆”。
着力深化“实体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流动博物馆”三位一体的现代博物馆展示教育体系,推出“文明在宁博——流动博物馆走向社会”系列活动,以“博物馆大篷车”的形式,先后走进学校、部队、工地、企事业单位等,让文化种子撒向社会各个角落。
面对自身资源有限的现状,宁波博物馆构建“大资源”理念,吸收、利用各方资源,两年来不仅与国内众多大馆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而且将资源网络延伸至国外,与英国诺丁汉、德国亚琛、韩国大邱等9个宁波国际友好城市的博物馆签订了《关于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博物馆联盟的建议》,并在此框架下开展展览互换、人员互访、信息共享,极大地丰富了免费开放的内容和层次。
与此同时,宁波博物馆全力拓展文化传播的视野与平台,2008年以来先后策划并成功举办“携手2010:宁波国际博物馆高峰论坛”和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全球博物馆志愿者开放论坛”,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当今博物馆内涵和外延的扩展,促使博物馆从以往少数专家、学者涉足的精英场所转变成面向大众的文化服务行业,最终成为集展示、收藏、研究、教育、娱乐、休闲、交流于一体的“大博物馆”。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