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奉化精心“打磨”城市名片(2)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1/8/5 15:14:20
而今,一提起奉化,绿色、生态等等展现在世博“舞台”上的亮点,已越来越清晰地赋予了这个城市。
向城市精神内核“借力”
城市形象包含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品牌传播当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奉化上下展开了奉化精神大讨论,从众多的文化遗存中梳理出代表一个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大力宣传。
儒家传统中的“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等思想观念,虽在奉化有影响,但仔细分析鉴别,这并不是奉化的主流精神,奉化的主流精神是弥勒文化、民国文化、生态文化和海洋文化。这几年,奉化经济突飞猛进,社会生活环境向绿色主流靠拢等等的主题报道常见于报端,“弥勒圣地、蒋氏故里、名山胜景、阳光海湾”的奉化城市品牌就此打响。
奉化还策划了一系列展现精神内核的活动,比如,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凤凰网等国内知名网站博客、微博频道推荐的30多位专家博主走进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奉化滕头村,围绕加快生态文明,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滕头村干部、农民畅谈美好前景。
奉化还利用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海峡两岸婆媳文化节、中欧旅游国际论坛等重大活动、重大举措、重大亮点,通过境内境外媒体、传统新兴媒体联合互动,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奉化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去年以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社、人民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香港亚洲卫视、香港凤凰卫视和德国广播协会、德国电视二台等媒体200多批次400余人来奉采访,刊发各类报道2000余篇次,在百度上搜索“奉化世博”,共可找到237万余篇相关报道。去年以来滕头村共6次进入“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小崔会客”等央视知名栏目,央视1套共播发42分钟,新华社也刊发了20多篇通稿。短时期内,媒体如此高规格、多数量、大力度地聚焦奉化,这在奉化历史上还是首次。
“弥勒圣地、蒋氏故里、名山胜景、阳光海湾”的城市品牌日渐凸显,不但吸引更多的游客,也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关注奉化。“金色名片”亦带来金色效益。
据统计,继去年奉化实现旅游人次突破千万后,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49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经济综合收入27.5亿元。招商引资捷报频传,上半年意向落户奉化的亿元以上项目超过70个。
扬乡土文化的“特色”
一个成功的节庆文化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品牌紧密相连,亦是最好的宣传“高地”。
就像一提到啤酒节,人们就会联想到德国的慕尼黑,提到电影节,就会联想到法国的戛纳,提到奥斯卡,就会联想到美国的洛杉矶,提到奔牛节,就会联想到西班牙……奉化的目标是,提到中国弥勒文化节、中国水蜜桃节等等品牌节庆,就能想到奉化。
在这些独特节庆文化中,中国弥勒文化节是奉化品牌传播的光辉一笔。
奉化是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家乡,1999年启动报批在弥勒道场雪窦山建造露天弥勒大佛,接着奉化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11月8日~10日、2009年11月26日~28日、2010年7月15日~18日连续三年承办弥勒文化节。每届文化节期间,数万信仰弥勒的民众和游客便会从海内外赶来参加这一盛会。
节庆的聚光灯和巨大的人流量,给奉化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美誉度的机会,每届弥勒文化节都有近70家海峡两岸及香港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进行采访报道。弥勒文化节嘉宾、媒体云集,各项活动特色鲜明、影响广泛,成为奉化近年来最有影响、最有价值、最具可持续效应的一件盛事。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先后获得“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30个最受关注节庆”、“2008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节庆”、“中国十佳品牌节庆活动”以及第二届“节庆中华奖——文化传承奖”等多项殊荣。
今年,奉化又以弥勒文化、民国文化为本源,策划组织了在海内外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海峡两岸婆媳文化节、央视品牌栏目《寻宝》走进奉化活动,使弥勒文化、民国文化在海峡两岸及香港得到充分展示。
婆媳文化节期间,境外13家媒体参与报道,35家媒体转载,奉化的和乐文化成为热词,百度搜索“海峡两岸婆媳文化节”可找到8.6万条消息。该活动被国台办确定为2011年重点交流项目。
《寻宝》走进奉化更是弥勒文化在传统媒体传播上的一大突破,大批相关弥勒的佛像、字画被放到了镜头前,专家细致的点评,评说奉化与弥勒的关系,录制的场景以雪窦寺弥勒景区为主背景,20米高位的摄像机把百米外的大佛“拉”到了眼前。“名嘴”李佳明一段弥勒化身布袋和尚故乡的开场白一下就把奉化与弥勒连在一起。凤凰网、搜狐网等几十家媒体不惜版面浓墨重彩报道《寻宝》走进奉化的盛况,对奉化乃至宁波城市品牌又进行了一次成功传播。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浙江日报
相关阅读:
- ·奉化以“三高三新”产业为导向打造转型(11/14)
- ·奉化获“2011中国最具幸福感休闲城市”(11/05)
- ·宁波奉化亭下湖水库改造完工(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