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电子商务 > 互联网事 > 浏览文章

Linkedin促使中国职业社交网站快跑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2/2/20 14:13:21
导读:   在Facebook带动的全球社交网络大潮下,垂直化社交网络方兴未艾。    有消息称,美国专业社交网站Linkedin创始人雷德·霍夫曼近期(ReidHoffman)正在中国秘密约见百度、新浪、人人和360公司,欲探讨入华合作事宜

    在Facebook带动的全球社交网络大潮下,垂直化社交网络方兴未艾。
    有消息称,美国专业社交网站Linkedin创始人雷德·霍夫曼近期(Reid Hoffman)正在中国秘密约见百度、新浪、人人和360公司,欲探讨入华合作事宜。Linkedin在欧美市场的成功,使其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Linkedin是美国一家专注职场社交网站,早在2002年硅谷还未完全走出科技泡沫就已创立,时间比Facebook早了两年。
    2011年5月,Linkedin在纽交所上市,创造了当时继谷歌之后最大的互联网IPO。目前,Linkedin在全球200多个国家拥有1亿多用户,世界500强企业均为其用户。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Linkedin在去年已经开始进军亚太地区,发展至今,在中国的会员不超过200万,占其总规模用户数非常小的一部分。
    但是,中国市场又是Linkedin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地。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白领社交需求的激增,天际网CEO林廷翰预测,中国整个职业社交网站市场,有望从去年的2000万用户发展到明年的1亿用户。
    兼具成功“创业者”和“投资人”两种角色的霍夫曼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巨大的蛋糕。不过,在中国本土有着一股不可忽视的职业社交力量,天际网、优士网、若邻网和经纬网等正在中国悄然发展,等待时机爆发。
    未来,中国本土职业社交网站将会和Linkedin有一场激烈的争夺战。不过,更重要的是,这股新的风潮或改变人们未来寻求职场机会的方式和途径。

    竞争日趋激烈

    Linkedin在中国未能像Facebook那样深入人心,一定程度上与其模式有关。Linkedin专注于商务领域,追求的是“弱关系化”,人们通常称它为“BSNS”。用户未必每天登录Linkedin,但若有职场社交需求时,必然会想起它。
    Linkedin的创始人霍夫曼是学符号工程学和哲学出身,他对于互联网发展规模的理解充分借鉴“阿基米德定律”,即:只要有一个支点和足够大的杠杆,就能翘起地球。而Linkedin的支点正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人脉”。
    在中国职场,人们更加懂得人脉的重要性。通常而言,人们认为成功常常取决于两个要素——能力和人脉。前者,需要自身的不断学习和提高;后者,既有机缘也更需要有意识的寻找和发现。
    随着Linkedin在全球的成功,中国本土化Linkedin网站不断兴起,优士网便是其中一家。2月16日,优士网CEO卢汉森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2007年,我在日本东京去成田机场的路上,遇见Linkedin的创始人霍夫曼。在90分钟的时间里,霍夫曼和我阐述创办职业社交网站的思路和方向。”
    “他告诉我,传统交友社交未来将受到一定的制约。如果产品做得越好,人们越容易转向线下交流。”卢汉森说道。事实上,在创办Linkedin之前,霍夫曼曾在1997年创办了SocailNet,这家公司以失败告终。
    这番谈话让卢汉森深受启发。至此,有着6年私募股权和3年创办跨国社交平台世友网络经验的卢汉森义无反顾地决定再次创业。2009年,卢汉森创办一家全新的职业社交网站——优士网。
    不过,事实上,中国最早的职业社交网站在2004年左右就已经出现。但是,当时由于不少SNS网站自身策略失误,以及采用多线试水导致定位不清、受众模糊等问题,如今留存下来的并不多见。目前,中国职业社交网站领域主要有优士网、天际网、若邻网、大街网和经纬网等网站。
    天际网CEO林廷翰告诉记者,“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不过,优士、若邻、大街等网站都正在寻找不同的用户群定位,做出自身特色是关键。”

    颠覆传统招聘网站

    随着职业社交网站的兴起,它对以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为代表的传统招聘网站产生了巨大冲击。而传统招聘网站自身所流露出的疲态也从侧面加剧了此进程。
    从事猎头多年的缪海缘告诉记者:“Linkedin的模式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招聘途径。我在Linkedin网站上拥有1500个联系人,通过这些联系人就可以找到10万个新的人才,基本已经满足所有的需求。”而且他认为,这种以朋友认识朋友的方式,让信心的真实性和需求的匹配程度更高。
    缪海缘估计,目前年薪高于30万元的高端用户都更倾向于使用Linkedin这种职业社交网站,传统的招聘网站模式则主要适合在二三线城市拓展。
    但林廷翰认为,“目前,社交招聘还不成熟,无法替代传统招聘模式。但是,传统招聘模式已经遭受越来越大的冲击。”
    国内传统门户招聘网站受制于传统的信息公布、检索,很容易在数以万计的简历海洋中让人才埋没。目前,国内中高端人才大多是被动求职,极少数人主动浏览职位信息或投递简历,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然而在高端人才聚集的职业社交网站,很多中高端人才注册信息并不只是为了找工作,而是向其他用人单位或猎头展示自己,这更能让这些隐形的求职者浮出水面。
    此外,在传统招聘网站上,很难单纯通过简历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职业要求,但是结合社交网络,就可以通过其人脉关系圈详细了解应聘者的情况,包括简历的真实性。
    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有着著名的“六度空间理论”,即“每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即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可以认识地球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这种社交的方式一旦应用到商务领域,真正发挥了它潜在的巨大价值”。
    不过,由于中国人相对保守,面对用户是否都愿意公开自己档案等私人信息的问题,卢汉森认为,“中国职业社交网站发展初期,的确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随着观念的改变,人们的接受程度将更高。而且,互联网实名制也是未来一个重要趋势。”

    中国职业社交求破冰

    与Linkedin在美国大获成功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职业社交网络还处在非常初期的发展阶段。
    2011年5月,Linkedin抢先于Facebook,成为第一个上市的社交网络公司,而且是Web2.0时代第一个估值数十亿的IPO。根据Linkedin最新的财报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5%,达到1.677亿美元,预计2012年营收有望最高达到8.6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的职场社交网站可谓相形见绌。据记者了解,优士网仅有70万用户,发展较早的天际网用户也尚未突破1000万。要实现如Linkedin般大规模的盈利,尚需时日。
    不过,回溯Linkedin在美国的发展也可谓一波三折。如今的Linkedin虽然平均每天可实现用户规模100万的增长。但是,早在2002年创办时,Linkedin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用户规模才达到标志性的100万。
    在Linkedin的发展史上,出现过两次重要机会:一次是2003年,红杉资本注资470万美金,挽救其当时难以盈利的困境;另一次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更多白领就业的难度加大,他们需要通过Linkedin帮助自己寻找工作机会。
    在中国,职业社交网络何时才能迎来大发展的时机?“Linkedin在2008年有一点幸运。中国未来20年时间,白领的就业情况都会比较好,不会出现一样的机会。” 卢汉森认为,“但是,中国白领的跳槽机会也将越来越多,这也使得他们对于职业社交网站的依赖度增加。”
    “这样的时机可遇不可求。如果能遇到当然是好,即使不能遇到,职业社交网站仍然会有爆发的一天。毕竟,它能为职业人士带来切实的价值,会成为商务工具。”林廷翰说道。
    据了解,天际网2010年的用户数为500万,现在是900万。林廷翰表示,天际网2013年目标是突破3500万。
    此外,中国本土职业社交公司虽然都在模仿Linkedin,但也时刻在寻求创新和突破。以天际网为例,就产品而言,天际网不仅为用户提供线上交流的平台,还定期组织线下活动,为大家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盈利模式方面,林廷翰认为,“Linkedin的会员收费模式目前还不具备在中国实施的条件,天际网暂时会着力于招聘、广告等方式。”
    优士网则一改Linkedin在发展之初并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准确产品定位的弊端,从一开始就定下由高往低的发展方向。目前,优士网已经聚集15000名CEO及以上级别人士、7000名CTO(首席技术官)以及中国84%的风险投资人。
    卢汉森估计,“优士网真用户增至700万时,就会是其真正流行起来的时刻。”

关键词:职业社交网站,传统招聘网站,互联网IPO,Linkedin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每日商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