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实施低碳新政 建设低碳城市
- 杭州写字楼网
- 2009/12/29 17:47:44
昨天下午,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落幕后的第十天,在杭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召开的前一天,杭州召开建设低碳城市专题报告暨动员大会,喊响“实施低碳新政,建设低碳城市”口号。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徐匡迪院士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精彩报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发表了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低碳新政,建设低碳城市”的讲话。市长蔡奇主持会议。
继下午大会后,昨晚,市委、市政府还安排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与会人员观看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拍摄的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今天召开的市委十届七次全会还将审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这一连串大动作表明,杭州将全面开启建设低碳城市的新征程。
应对气候变化 发展低碳经济
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七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过去50年升温速度是100年升温速度的两倍。
“从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气候变暖的结果,徐匡迪首指冰川:中国冰川在迅速消融。西北地区的冰川缩小了21%,预计到2050年还将减少27%。而亚洲的大江大河都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包括中国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印度的恒河,就是从冰川流出去的。可以说,喜马拉雅山是亚洲的水塔,水塔没水了,亚洲也面临麻烦。
在徐匡迪看来,气候变化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本身的自然规律,二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最主要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城市化。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63%,它在大气里面可以保存数十年到上千年。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在2003年到2006年的4年中,能源消耗超过了过去20年的总和。
人口多、资源少的中国又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徐匡迪介绍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四条原则:一是1760年-1950年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占世界95%,而我国那个时候排放很少,到2006年这些国家排放仍占85%;二是中国在高速发展中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确实增长很快,但是人均还是大大低于美国等国。三是中国将遵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里面指出的,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四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节能减排,努力发展低碳经济来解决发展问题。
著名的倒U形曲线
有个著名的倒U形曲线: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开始时不发达,此时穷但是很干净;随着工业化发展,能源消耗增加了,污染也增加,此时变得富有但是肮脏;过了这个阶段,到人均收入2万美元时开始工业转型,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增长,到人均收入3万-4万美元时,又变得富裕且干净。
于是,中央领导曾提出要求,我们在这“高山”之中,能不能打个隧道穿过去,不走环境换富裕的路子。
对一个城市来说,可以,比如香港、新加坡,可以买钢铁、水泥,减少生产的污染;但对一个大国来说,很难。
关键就是如何用循环经济的方式,减少曲线上“馒头包”的高度。
比如,少用煤。可以说,中国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用煤”。1995年的时候,煤在所有能耗中占了3/4;到2007年,比例还有69.5%。
很多人不知道,煤最后产生的能源,是原来开采出的煤炭的1/4甚至是1/5。其余都在运输、生产等中间环节消耗了;
而石油从开采到推动汽车跑起来,也只有1/5的有效使用率。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出路
循环,可再生,是今后利用能源的方向。
“大家都知道做矿泉水等软饮料用的是PET材料,目前全国PET的产能是两千万吨左右。”徐匡迪举例说,奥运会期间,北京建成了目前亚洲第一个最大、最先进的规模化、无害处理再生瓶级PET切片的成套生产设备。
一年回收5万吨PET废料,减排二氧化碳15万吨,折合标准煤6万吨。这样一个小小的再循环和资源回收的项目,就可以产生很大的节能减排效果。
中国今后还要加速发展核电站,美国用电量的20%来自核电,法国80%来自核电,到2020年,中国有望达到5%。
还可以太阳能发电,还有地热资源,利用4000米以内的地球内热,开发地下热水。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走绿色低碳经济之路,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责任与贡献,也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所在。
大力推广节能LED灯
建筑节能,迫在眉睫,现在很多建筑设计追求美观和新颖,都不强调绿色,这是不够的。
1905年建的清华学堂主楼,3层,现在还在用,每平方米年耗34度电;上海金茂大厦,美国设计,每平方米年耗215度电。
当今,我国的建筑节能主要是推广节能LED灯。“如果中国的建筑三分之一用LED灯,每年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两座三峡水电站。”徐匡迪说。
推广LED灯有一个瓶颈,其价格高,政府的引导因此非常重要。徐匡迪建议,杭州在建设绿色城市过程中,可以带头先在所有路灯中利用LED照明。
实施低碳新政 建设低碳城市
建设低碳城市是杭州的方向标和助推器
到今年底,杭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57.9万辆,其中市区114.7万辆,主城区55.3万辆。机动车尾气排放量,也因此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作为一个城市管理者,听到这样的数据是忧喜交加,但更大程度是忧大于喜。车子多,说明大家生活水平好了,但车辆造成的拥堵和尾气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真是连神仙也解决不了的问题。”王书记说。
杭州是一个没有任何资源的城市,建设低碳城市,就是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而环境是杭州的立市之本。
对杭州来说,建设低碳城市的好处远不止这些。
低碳城市的建设,还将有力推动城市实现从高耗到低耗、从浪费到节约、从高排放到低排放、从高污染到低污染、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从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到和谐相处的历史性转变。
所以,对杭州来说,建设低碳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标”,是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改善生态环境的“突破口”,是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杀手锏”,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助推器”。
低碳建筑引领未来城市建设新趋势
杭州要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这既是杭州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内容,也是杭州建设低碳城市的特色所在。
说到低碳建筑,建筑的碳排放,很容易忽略。
美国环保总署2008年报告,在温室气体排放中,建筑业占38%,其中居住建筑占20%。在城市,这个比例更高,大约60%的碳排放源于建筑。
在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房屋,约释放0.8吨碳。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认为,低碳建筑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具性价比”领域,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
杭州打造低碳建筑,将强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扩大太阳能光电光热等低碳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实施“阳光屋顶示范工程”和“屋顶绿化”计划。
免费单车倡导低碳交通
今年初,奥斯陆气候和环境国际研究中心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幅达到25%,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有人不愿意坐公交车?相对来说,私家车是点对点的交通,公交车不一样,需要从家里走到车站,又从车站走到单位。杭州推出的免费单车,就是解决双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王书记说。
杭州计划,到2020年,市区公交车辆出行分担率达到50%以上;免费单车服务体系覆盖八城区,从现在的5万辆增加到17.5万辆。
杭州还在整治“一绕四线”,整个工程整治完毕后,将增加700万平方米的绿地,相当于40个太子湾,50个柳浪闻莺公园。
经常算算自己的碳足迹
一个人的碳足迹,可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坐飞机出行,飞机消耗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碳足迹,是使用各种产品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瓶装水,表面看和二氧化碳排放无关,但这瓶水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其实也产生了排放。
“我接待过一个来杭州投资的客人,他问我杭州有没有地方种树,要擦掉他这次来杭的碳足迹。”王书记说,“再过几年,这样的环保人士会更多,我们要开辟更多的市民林,欢迎大家擦掉碳足迹。”
- 返回顶部
- 责编:8001
- 浏览:
- 来源:都市快报
相关阅读:
- ·杭州“六位一体”打造低碳城市(08/25)
- ·杭州力推电能替代打造低碳城市样本(01/20)
- ·发展绿色建筑 建设低碳城市(12/04)
- ·杭州着力打造“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08/20)
- ·宁波已获批成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04/03)
- ·如何使杭州逐渐成为低碳城市?(09/17)
- ·宁波加快建设低碳城市 加快发展服务业(07/10)
- ·杭州荣获“2011年度中国十大低碳城市”(12/30)
-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2011》发布(03/03)
- ·“低碳城市” 我们的新家园(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