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创新转型 > 文化创意经济 > 浏览文章

杭州文创产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1/6/8 18:54:43
导读:    今年是建党90周年,进入5月份之后,全国的电视荧屏上开始集中播出一些优秀的主旋律电视剧,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香格里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东方》、《毛岸英》……等一大批优秀的&ldquo

    今年是建党90周年,进入5月份之后,全国的电视荧屏上开始集中播出一些优秀的主旋律电视剧,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香格里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东方》、《毛岸英》……等一大批优秀的“杭州产”主旋律电视剧在这期间频繁出现在央视及其他电视频道的电视荧屏上。
    截至2010年底,杭州市共有影视企业241家,2010年共生产电视剧27部1100多集,占浙江省总量的67.5%,全国总量的7.4%。2010年,《东方》被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纪念建党九十周年6部重点电视剧之一;《毛岸英》、《牵挂》、《我的美丽人生》、《流星蝴蝶剑》等4部杭产电视剧相继在央视一套播出,创下了杭产电视剧在央视一套播出数量的年度纪录,从全国来看,杭产电视剧无论是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的播出数量,还是收视率,都在全国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杭州已连续举办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刚刚闭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吸引包括美国迪士尼、日本集英社在内的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动画企业和机构参加了本届动漫节的会展活动,共签约动漫合作项目近50个,涉及金额106亿元,现场成交额22亿元,会展总成交额达128亿元。
    2010年6月,在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将“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确定为杭州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的重要内容之一。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由地方性战略升级为国家级战略。
    2011年5月27日,杭州召开文化建设暨文创产业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要求,以增强文化自觉为前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文化惠民为目的,加快建设文化名城,全力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
    杭州,正在发展文创产业的大路上全力加速。据杭州市统计局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700亿元,达到70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11.8%,同比增长16.2%,高于全市GDP增速4.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3.9个百分点。今年年初,被列为“2010年杭州经济十大亮点”之一。
    杭州为什么选择了文创,文创又为什么选择了杭州?

    厚积薄发,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杭州文创的丰沃土壤

    发展文创产业,杭州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以“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明,到苏东坡、白居易为代表的诗词艺术,再到李叔同开教授西洋艺术之先河……杭州良好的文化生态,一向被社会各界所赏识。很强的文化软实力,高度的文化自觉,强烈的文化诉求,这种优秀的文化底蕴,是杭州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何把这种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从人、财、物、平台和服务等各方面入手,近几年来,杭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这片土地上精耕细作,支持文创产业发展, 《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文创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文创企业创业板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各区(县市)、开发园区也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措施,设立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资金规模根据实际需要逐年递增,2010年达到2.82亿元;2007年以来,到2010年,三年内共对全市1246个文创产业项目进行投入,并带动社会投资约215亿元。目前已有顺网科技、华策影视、宋城股份等五家文创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

    招贤纳士,人才是杭州文创的“发动机”

    文艺精品频出,离不开一个完善的产业体系,而不管是什么产业,尤其是文创产业,都离不开人。
    2011年4月7日,杭州召开杭州文艺名家名企恳谈会,对在央视一套播出并有着突出表现的两部杭产大戏《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和《东方》给予重奖。市委市政府奖励200万元,西湖区政府奖励100万元。
    3年前,当《大工匠》获得破纪录的200万元政府重奖时,业界为之震动,并称之为“文艺创作的春天”。如今300万元这个数字,也再次刷新了政府给予文化重奖的最高纪录。
    近年来,杭州为鼓励、支持创作文艺精品,大手笔频出:每年投入3000万元专项经费保障《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实施;只要有好的作品就会奖励,而获得国家奖励的作品更会获得重奖;2003年,杭州出台《杭州市优秀精神产品奖励实施细则》,拿出500万元文化艺术专项经费用于扶持与奖励;2005年,扶持奖励经费从原先的500万元拉高到1000万元;2007年,杭州又在原有1000万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万元的经费投入,通过“以投代拨,以奖代拨,以购代拨”等形式,进一步加大了文艺精品创作扶持。
    专家表示,“其实奖励只是一种手段,当然,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奖励计划,有些奖励额度也不低,但像杭州这样,持续出台这么多成系列的与文艺人才、作品相关的奖励政策是非常不多见的,文化人在杭州看了尊重,看到了诚意。”
    除了创作经费上的奖励,杭州还出台了《突出文艺人才住房分配办法》。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和谐、宽松的创作环境。余华、麦家、韩美林等大家落户杭州,余秋雨、陈祖芬等文化名人接受“西湖艺术家”称号,为杭州文化建设喝彩加油,献计出力。截至2010年末,已引进潘公凯、吴山明、蔡志忠、朱德庸、余华、刘恒、麦家、邹静之、朱海、程蔚东、高满堂、刘星、卞智宏、约翰·霍金斯、崔巍、赖声川、皮托夫、孟京辉、赵志刚等一大批国内外文化名人以不同方式入驻西溪创意产业园、之江文化创意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园区。
    这些举措的一个直接结果是,近年来杭州文艺作品荣获国际、国内大奖无数,作家余华小说《兄弟》获首届《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麦家小说《暗算》获第七届中国茅盾文学奖,编剧余青峰获第二届中国曹禹剧本奖,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往事》获得被誉为“电视剧的奥斯卡”的韩国首尔国际电视节最高电视剧大奖等等。

    两翼齐飞,是杭州文创勃兴的保证

    2008年,杭州南广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的电视连续剧《大工匠》因为荣获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一次性拿到了200万元的再奖励。很多人说,200万元重奖本身就让人意外,奖给一家民营文化企业更让人意外。
    其实一直以来,在杭州,无论是国有文艺院团还是民营文化企业,都得到了同等的对待。“不讲所有,只讲贡献”,只要为杭州引进的优秀人才,同等安置;只要为杭州创作优秀作品,同等扶持;只要为杭州打造精品、赢得荣誉,同等奖励。
    有专家调侃说:“杭州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既没有‘偏科’,也没有‘跛腿’,形成了优秀门类突出、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而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布局密不可分。
    2005年6月,杭州就出台了《杭州市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明确指出了到2010年,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杭州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产业政策趋于完善,产业结构基本合理,产品的艺术、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明显提高的目标。
    体制灵活,非常具有创新活力,是杭州市文艺创作的一个特点。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一视同仁的扶持和奖励政策下,民营文化企业非常关注文艺精品创作,给文艺创作注入了新活力。
    2010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年会暨第八届全国十佳电视制片表彰活动在京落幕,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十佳电视剧出品单位”,成为浙江省内唯一入围的影视公司。公司负责人赵依芳被评为“十佳电视剧出品人”,该公司出品的《中国往事》被评为“十佳电视剧文学原著”、《倾城之恋》获“十佳电视剧优秀作品提名奖”,制作人董力获“十佳电视剧制片人提名奖”。近年来,华策影视出品的古装电视剧《流星蝴蝶剑》先后登陆央视一套和八套,《天师钟馗》、《夫妻一场》在浙江卫视播出时名列全国同期收视率第二、三名和全国年度收视前十名;在湖南卫视播出的《爱上琉璃苣女孩》、《像傻瓜一样去爱》、《佳期如梦》为全国同期收视第一。
    出了这么多精品,赵依芳认为这与杭州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及市委市政府对民营文化企业的尊重、重视和扶持是分不开的,“并不是说究竟奖励了你多少钱,而是市委市政府对待文化人的这种诚恳的态度,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很多困难他是真心实意帮你解决,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也就能专心在作品上,多出精品力作,占领市场。”

关键词:杭州文创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杭州日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