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浙江人口密码(2)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1/5/10 13:50:47
解析:四川青年杜骏8年前来到杭州打工,4年前他开始创业,如今有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并安家落户,几家亲戚也追随而来。在浙江,这样的外来者数以千万。他们操着南腔北调,出入于杭州的写字楼里,活跃在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上,成为庞大的“新浙江人”群体。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陆海深副研究员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动人口主要流向珠三角,进入21世纪,长三角地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劳动报酬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且劳资关系相对和谐,从而吸引了大批省外人口。
陆海深表示,“十二五”时期浙江劳动力市场基本态势仍然供大于求,不过结构性矛盾会更加凸显。以春节前后出现的“招工难”来断言劳动力供求出现拐点还言之尚早。他认为之所以出现“招工难”,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普通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缓慢,降低了外来劳动力出门打工的比较收益。关键在于通过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利润,从而扩宽企业为劳动者增资的空间。
浙江大学人口研究所周丽萍教授说,由于产业层次原因,省外流入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还比较低。我省今后应继续加大对流入人口的教育、医疗等保障服务,使其融入当地社会,共享浙江发展成果,为未来发展积累更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人口红利
数据:2010年浙江省人口总抚养系数为29.11%,比2000年的36.83%降低了7.72个百分点,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水平。
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13.89%,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9.34%。家庭户均2.62人。也就说,三人户或二人户是我省家庭户的主体。全国户均3.10人。
解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家巴曙松称,2015年前后,中国劳动人口存量将开始下降,人口红利将进入关闭期。潘毅刚担心的是,随着我国产业的梯度转移,省外流入人口增速会放缓,而省内人口“少子化”、“老龄化”日益明显,即使全国人口红利仍存,浙江也难以分享。
不过问题也许没有想象那样严重。虽然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89%,浙江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但生育率下降带来了较低的少儿抚养比例,外省年轻劳动力持续流入则延缓了老龄化速度。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我省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的“人口红利”期。
更重要的是,人口素质在稳步提高。2010年,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从2000年的3189人增加到9330人。在15-29周岁的人口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重达到51.1%,比2000年的29.1%提高了22.0个百分点。周丽萍认为,人口素质提高后,将可以抵消“人口红利”减少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使经济增长从依赖人口数量向依赖人口质量转变。
关键词:城镇化
数据:2010年,全省城镇人口比重达61.62%,比2000年提高12.95个百分点。全国为49.68%。
解析:进城!进城!这曾是无数人的梦想。二十多年前,杭州和宁波之间,还是良田沃野的水乡江南,如今已是厂房密布、楼房林立。城市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扩展、蔓延。
“61.62%的比重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潘毅刚认为,“这说明城镇化进程在加快,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集聚人口的能力明显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省外流入人口对城镇化贡献巨大,他们已经占全部城镇人口的26.4%。而在温州、嘉兴的部分城镇,省外流入人口数量达到甚至超过本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省内流动的农业户籍人口为640.2万人,占全部城镇人口的19.1%。“这说明省内农民的城镇化慢了。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政策‘给力’,农村医保、教育等公共服务越来越好。另一方面,由于高房价等因素,农民进城的成本提高了。”但是在发达国家,农业人口一般只有5%左右,潘毅刚认为,“浙江的城镇化远远没有达到工业化后期的水平,城镇化趋势还会继续推进。”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浙江日报
相关阅读:
- ·浙江省常住人口逾5千万 杭州人口位列省(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