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拿什么去贴近大众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0/5/13 14:57:11
记者昨日获悉,筹备了一年多的首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将于2011年1月1日在杭州举办。
首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美术馆、浙江画院和中国美院国画系承办。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表示:由浙江来举办中国画双年展名至实归,因为浙江是中国画创作研究的重镇,是中国画传统精神继承最好的地方。
在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之下,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国画,将以怎样的形式对这个时代做出诠释?这是当代的中国画创作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本届中国画双年展,将以“意之大者——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为主题,对该问题做出回应。许江认为,中国画最核心的精神就是“意”, “意”也是中国画与当下时代的联系所在,本届双年展希望能够将中国画的“意”传达给观者,使观者找到心灵共鸣。
杭州将举办首届中国画双年展,在这个原有美术门类被不断突破融合的年代里,为什么要给代表传统的中国画专门设立一个双年展?在美术界业内,曾有人提出“中国画已经穷途末路”的观点,这次双年展如何回应这种观点?而在普通人看来,中国画所画的“山水花鸟”好像也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这次双年展又将拿什么去贴近大众?
昨日,在首届中国画双年展新闻发布会上,许江对以上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中国画已经穷途末路了?
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画(也称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至隋唐时期,山水、花鸟及人物画都已发展成熟。而正是因为形式太过古老,题材又多集中在山水花鸟上,有批评家认为中国画没有当代性,不能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因而走向“穷途末路”。
许江认为,这种论调太过悲观。“它是登高一呼,一方面希望中国画界能够猛醒,要勇于创新,另一方面它也确实悲观了一点”,许江表示,中国绘画仍然有它发展的一个可能性,只要它能够做好这种创新的准备,只要它能够把握住对“意”的追求,就能够走下去。
许江表示,绘画相比相机,有更深邃的东西,有更加深入人心的意味。只要中国画具有这种力量,就不会“穷途末路”。
中国画该如何表现当代?
既然中国画要创新,那就要面对当代观众,那中国画又该如何去表现当代的生活与精神呢?
许江说,现在大家都觉得中国画不够生活化,不够当代,其实这是一个老课题。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当时觉得中国画不能表现今天的生活和今天的山水,最后把中国画都取消了,都叫“绘画系”,后来又叫“彩墨画系”。为什么今天不叫“彩墨画系”,要叫“中国画系”,因为它不是一个形式语言的问题,不是彩墨不彩墨的问题,因为在所有笔墨的后面有一个中国的精神,那时候多少老先生不得不在山水里添上高压线,添上梯田,添上人民公社社员,今天来看这些都是非常幼稚的,因为这不是中国画出新的一个方向,于是很多人调转画笔去画城市的烟囱,却发现那也不是。其实中国绘画跟生活的联系是“意”在其中的, 就是本届双年展主题“意之大者”的 那个“意”。这个“意” 是一种精神指向,这种精神指向与整个中国的文化有着深层的联系。
观众能不能看懂中国画?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很多人去看艺术展其实是去“看热闹”,许江也说道:“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一个报道,有人到美术馆去看展览,黄宾虹的展览看不懂,吴冠中的展览看不懂,要求别人导读,这说明中国画在大众传播中形成了新的需求。”
“我可以请问大家,世博会开幕式晚上的焰火大家看得懂吗?没有人提这个问题,都懂。但是中国画大家会提出我看不懂,这个就是问题,所以如何重建传统中国画与传统山水,与传统生活之间的一种诗意联系,如何让中国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我们的心灵重新连接起曾经有过的诗意的联系,这也是我们的使命和任务。”许江自问自答道。
“中国人看自己的梅兰竹菊哪一天会变得看不懂了吗?看得懂的。只是这种看懂跟大家在焰火晚会上看到的焰火,跟电影《满城遍是黄金甲》的奇观相比,确实它朴素了一些,但并不等于大家看不懂。只要大家真的静下心来以一种静谧的心灵,静思的方式面对中国画,就能懂得它要传递的精神。”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杭州日报
相关阅读:
- ·首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将于明天开幕(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