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广告传媒 > 报纸杂志 > 浏览文章

2008年终盘点中国报业调整加速

  • 杭州写字楼网
  • 2008/12/30 13:03:55
导读:    雪灾、地震、奥运、房价、金融危机……2008年有太多的词汇震撼着我们脆弱的神经,让中国经历了大悲大喜、走过了大风大浪。在这不平凡、不平静的年份里,中国报业是见证者,同时也是亲历者,感受着属于自己的冷暖和悲喜。   岁末年终,回首中国报业走过的2008年,我们突然发现,纸价、减版、突发事件、奥运、封口费、广告缩水、亏损、改制……在这一年里,有太多热点话题值得报业回忆,有太多关键词值得我们点击——   更自觉更主动,深阅读功能凸显   2008年

    雪灾、地震、奥运、房价、金融危机……2008年有太多的词汇震撼着我们脆弱的神经,让中国经历了大悲大喜、走过了大风大浪。在这不平凡、不平静的年份里,中国报业是见证者,同时也是亲历者,感受着属于自己的冷暖和悲喜。
    岁末年终,回首中国报业走过的2008年,我们突然发现,纸价、减版、突发事件、奥运、封口费、广告缩水、亏损、改制……在这一年里,有太多热点话题值得报业回忆,有太多关键词值得我们点击——

    更自觉更主动,深阅读功能凸显

    2008年是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的不平凡年份。这在为新闻媒体提供大量新闻话题的同时,也让中国媒体的传播力、反应力和生存能力经受了一次重大考验。那么,中国报业在这些重大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报道中的表现到底如何呢?

    传媒专家陆小华用“超常发挥”对中国报业的表现做出评价。“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超强的努力去弥补平面媒体时效性的不足,这不光是指在奥运会和火炬传递中发‘号外’,更是指他们在报道过程中,尽力地在每一个环节提高时效。二是特别注重视觉化。在重大事件、公共事件和突发事件中,更加注重利用图片、版面以及其他形象的手段来烘托和强化传媒效果。三是特别注重表达,利用分析、解释、言论来表达观点、意见和判断。如果说以往这样的时评、专业评论还只是一些报纸作得比较好,在2008年,这已经成为中国报业比较普遍的现象。”

    中国广告协会报纸委员会主任梁勤俭认为,在过去一年里,中国报业的报道在主动服务大局、服务中心工作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报业老总们对国内外大事的思考与过去相比也有了明显进步。更重要的是,报纸越来越注重承担社会责任,在大事和难事面前变得更加主动,在释疑解惑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也表示,2008年中国报业在大事件当中的表现比较优秀,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自我作为,都表现出比较高的水平,与过去相比更加自觉和主动。

    谈到报纸在释疑解惑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陆小华认为,中国在2008年所遇到的都是超大型事件,过程复杂、线索复杂、层次复杂、场面复杂,传播报道不是电视单一的视觉化和网络单一的快速化就能解决的,报纸则可以通过描述、解释、分析,给人以全景和层次感。“应该说,报纸在2008年的表现不输于电视和网络媒体,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位置和影响力。也就是说,报纸在2008年更明显地体现出为读者提供深阅读,网络则是更明显地提供浅阅读和快速阅读,二者的差异越来越清晰。”

    “涨”还是“不涨”,依然是个问题

    2008年,一个“涨”字搅动整个报业市场。据了解,2007年底新闻纸的价格为4700元/吨,然而到2008年年初,市场价格就上调至4900元/吨。在此后的一年里,新闻纸价一路飙升,最高时达到6300元/吨,为近10年来的最高点。

    作为报纸成本中最大的一部分,新闻纸价的上涨无疑给报纸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于是,随着新闻纸涨价之风的劲刮,随着《南方都市报》在全国纸质媒体中率先提价,不少报社也纷纷做出提高定价的决策。尽管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新闻纸价格有所回落,个别报纸也将调高的零售价格又降了回去,但几乎贯穿一年的纸价上涨以及由此引发的报价提升,依然是中国报业在2008年最热门的话题。

    报纸涨价是一个战略性问题,需要慎重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采访中记者就发现,尽管已经经过一年的观察和尝试,但业界对于报纸是否应该提价依然心存困惑。比如,有观点认为,从国际上看,中国的报价普遍偏低,仍然有上涨的空间,但从中国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看,是否应该涨价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有人担心,在已经面临新媒体冲击的情况下,报纸提高定价会使更多的读者流向网络。

    陆小华坦言,对很多报社来说,决定是否提价确实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抉择,而提价之后,面对新闻纸价的回落、发行销量的萎缩,一些报纸决定将已经提高的零售价格再降回来,也同样是一个很费脑筋的选择。

    对于“涨”还是“不涨”,《经济日报》新闻研究部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曹鹏认为,要视报纸的经营模式而定。基于发行利润的报纸,在纸价上涨后,当然必须涨价,如各类学习教辅类报纸;而基于广告利润的报纸则不同,如果广告营收状态尚好,也许就不必涨价或者涨幅小一些;而广告较少的报纸,特别是有行政优势的报纸,则可以毫不迟疑地大幅度涨价。“中国报业的复杂性在于,既有竞争市场的存在,也有垄断企业的存在。对竞争性报纸来说,涨价是个双刃剑,而对垄断性报纸,涨价则是不得白不得的好事。”

    梁勤俭认为,在同质化和同类报纸当中,价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是否涨价,首先必须考虑竞争对手的动向。其次必须提高报纸的品质,避免内容的同质化,给读者提供独有的东西。有更好的产品,才能有更好的价格,才不用担心读者会流失到网络上。对此,曹鹏也表示,如果报纸涨价达到靠发行即可有利润的幅度,势必在质量上要有很大的提高,否则就是自杀。“纸价会是压倒质量差、没有市场生命力的报纸‘驴子’的最后一根‘干草’。”

    自身问题显性化的一年

    2008年,经历用工成本提升、新闻纸价飞涨、金融危机袭击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打击,中国报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近日发布的《2008年中国传媒创新报告》显示,2008年1~7月份的报业广告增幅高达26%,但进入第三季度以来,中国报业广告增幅急剧下滑,跌破近8个百分点。

    面对经营形势的恶化,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宋建武认为,金融危机等因素放大了报业自身存在的不足。喻国明认为,这些因素使报业自身的问题变得显性化,变得更加突出。曹鹏也认为,经济上的困境突出或加剧了报业本身存在的毛病。“2008年对中国报业来说是‘屋漏偏逢连阴雨’的一年,持续了几年的经济低谷,又受到地震的破坏以及美国金融海啸的袭击,可以说是危机深重、步履维艰。”

    谈到暴露出的问题,梁勤俭表示,从新闻纸价上涨来看,首先是缺乏思想准备。其实,不光是纸张,报业所有的成本都在逐年上涨,这是一种趋势,但报业包括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这方面的思想准备不够,对整个市场也缺乏前瞻性的研究。此外,应对举措不力,很多报社没有消化这些成本涨价因素的有力措施。

    曹鹏也认为,市场经济中,原料成本的涨跌本来是很平常的,但报业以往过度相信广告营收能力,而没认识到纸张成本有可能会高到无法消化承受。只要改变观念,采取成本定价,根据纸价而调整报价,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这一轮涨价仍然是改良,而不是革命。几乎所有涨价的报纸都还是把价位定在低于成本的标准,虽然可以由此而增加收入,但并没有解决销售量越多、赔钱越多的先天性缺陷。”

    “提价是很多报社在纸价暴涨期自然而然的选择,是一个本能反应。应该说,在当时做出这样的选择没有错。但在目前这样一个经济波动期,报业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陆小华认为,2008年最考验报业经营者对形势的判断,首先考验的就是对供应链的掌握。过去,报社更多的是关注销售端,对供应链的关注和管理却比较少。而2008年对中国报业首先产生较大影响的,恰恰是供应端的纸张突然涨价。

关键词:报业
  • 返回顶部
  • 责编:5sw
  •        
  • 浏览: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