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的海派气质与诉求智慧(3)
- 杭州写字楼网
- 2009/7/30 10:55:41
在实践中打造队伍扩大影响力
通过十年来的整合和锻造,《新民周刊》拥有了一个水平较高的策划团队和执行力较强的采编队伍,这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当然,刊物海派气质的滋养,记者队伍的素质是一个关键。创刊初期,人员构成以上海本土出生、在上海接受高等教育和专业实践的中青年资深记者居多,这也是“周刊”养成海派气质的优势所在。但十年后的今天,随着人员的优胜劣汰与正常流动,占四分之三的人员为外地来沪发展的青年记者,他们虽然也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背景,但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状了解较浅,与上海市民的感情与心理有着一定的隔阂,对上海的文化特征也有误解,甚至对上海的一些地名、习俗、风尚、历史沿革和大事件都一无所知,对上海的名人轶事也知之甚少。还有些青年记者对海派文化还有自卑感或排斥感,故而在采访或写作中,时有谬误和错位,这都有待于老记者的传帮带,有待于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上海,零距离地与上海人沟通,成为一个与海派文化近距离、零距离的新上海人。才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及时、更准确地发现和报道具有海派气质的新闻,提出更具上海城市精神的新闻观点。唯有如此,才能为海派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才能使海派气质具有更强悍、更具杂交优势的精神气质。
另一方面,以海派杂志面目出位的“周刊”,可能会影响其在全国的号召力与亲和力,外地读者会以为这是一本“本土化杂志”,内容仅限于上海或长三角而放弃购买阅读。这对“周刊”做大做强,以更强悍的姿态参与新闻周刊第一方阵的竞争或许不利。因此,在营造海派文化气质的同时,“周刊”并没刻意将此作为自我标榜,更不作为旗号。对外宣传还是恪守以“影响主流”为己任,坚持纯粹的新闻视角,注重“新闻、新知、新锐”,关注“民生、民情、民意”,追求理性、建设性和智慧表达的办刊风格。在实际操作中,“周刊”也从来没有放弃对全国性事件的关注热情与深度报道,相反一直致力于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南方扩大发行量,争取更多的读者。相信随着上海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随着海派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加强,“周刊”的海派气质一定会引起更多读者的共鸣与赏识,最终成为真正的全国性品牌。
- 返回顶部
- 责编:5sw
- 浏览:
-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