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2010年将有“三座大山”压顶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0/1/6 13:39:17
2009年上半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回暖和中国楼市的企稳回高,中国的商业地产实现了全球销售额第一的优+异业绩,超过了美国和英国的总和。进入下半年以来,随着中国楼市的升温,以及更多商业地产产品的入市,商业地产的实际销售数据虽然尚未完整统计和公布,但是从整个楼市基本面的情况来看,商业地产的“揽金”总量不仅不会低于上半年的业绩,而且还会超出不少。可以说2009年是中国商业地产的丰收年。
然而,如果从商业地产属于“生产资料”的角度出发,来对照一下2009年消费市场的GDP增长和第三产业的相关增长数据(在第三产业发展旺盛的基础上产值相对增长量每超过30%就会形成约3%-5%的对商业地产的投资需求),就可以看出:2009年商业地产销售总额的骄人业绩,与各行业实现发展的水平及相应需求的总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也就是说,在2009年销售的商业地产面积中,至少有50%左右的产权是购买储值或投机性质的投资,商业地产跟随着住宅地产而起伏的规律性依然特征明显。
尽管如此,许多开发商在商业地产产品的高附加值基础上,也已经赚取了超出住宅地产至少50%以上的附加利润,对于很多开发商来说,这种业绩是他们在2009年春季的时候连想还不敢想的事情。开发商的高兴是必然的,跟着开发商高兴的还有银行和政府。
然而,这股子高兴劲儿还没有过去,对明年的更大更高期望还正在设想之中,楼市的畸形升温就迅速地换来了中央政府出台的“国四条”,紧跟着就是各部委连番打出的“组合拳”,楼市的热度眼看着就要往下降落。如同给正在洗热水澡的开发商兜头泼了一盆凉水。
于是,国内商业地产项目的投资者和开发商一样,都在心怀不安地观察着政策的动向,揣摩着政府的调控部署,交流着彼此的解读体会,预测着2010年的市场动向,暗暗祷念着“楼市千万不能降温”的一贯经文。
从“国四条”推出后,在房地产业内外和网络上就引发了两种论点的大争议,一种观点是激烈推动楼市价格应声而落,另一种观点则强调短时间内会不落反涨。于是乎,全国人民的关注焦点都集中在这两种论点的交锋之中,都在等待着观望着究竟谁是赢家,谁是将要被大家嘲笑的人。
其实,无论持有上述两种观点的人们如何争执争吵,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两大“铁律”,必将在“国四条”的组合措施之下,于2010年伊始给那些宣称“不降反涨”的人们一个颜色看看。这两大“铁律”是什么呢?
凡是有操盘销售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两大“铁律”是“春节前后的销售淡季”和“听风就是雨的中国房民”。我们先从后者说起。
“听风就是雨”的房民特征,是中国房屋购买者最大的群体特征,这是经过销售案场经验提炼出来的结论。在所有的买房人之中,属于“听风就是雨”的购房者占了房民的80%还多,各类房价炒家的抬价花招儿,主要就是针对这类房民而设计和使用的。这类房民的特点,第一个是不会分辨产品优劣与市场虚实,第二个是看见什么就以为什么是真的。——也就是说,当这些房民看见春节前后大家都不买房子,他们不会认为这是淡季的必然,而是会将淡季看作是“大家都在观望都不买房了”或“等一等房价真的就降了”。对于这种现象,老曹在《2010年开发商突破围剿的6个应对之策》一文中,就将此现象比喻成为一道2010年必须首先要破除的“冰墙”。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四条”的降温措施,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谁也抵挡不了的帮手:销售淡季和“跟风不动”的群体盲从。——而这种“跟风不动”的群体表现在某种舆论引导下很容易转型成为真正的“群体望风”,从而给2010年的楼市带来第一股凉意,也给那些喊着“不降反涨”的人们来上一个大耳刮子。
而上面说的第一道“冰墙”,对于商业地产而言,则形同一座冰山。这也是由商业地产销售的特点而决定的。现实中,在商业地产的购买者多数是“投资者”而非“商用者”的情况下,对商业地产的投资热情,还具有“热的慢而凉的快”的特点。也就是说,住宅楼市火到80度的时候,商业地产一般仅仅为50度;而住宅楼市要凉到50度的时候,商业地产往往会凉到接近冰点。——这是由“生产资料”与“住宅消费品”的性质决定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商业地产面前的这座“冰山”,在破除和化解的时候,往往比住宅房产的“冰墙”要难的多,周折也更多,且发力的方向和要求也都不一样。
第二座大山是“国四条”新政配套措施里面的“灵活的差额利率”和“防范泡沫的贷款调控”内容。这两项内容对于在银行眼里“市场风险更高、附加值泡沫更大”的商业地产而言,就不仅仅是一座大山了,而是一座烤人的“火山”。
我们知道,商业地产的产权年限正常是40年,而且此前的按揭首付是50%。也就是说,商业地产吸收投资和购房者的门槛儿本来就比住宅高出一大截,如果再实行差额利率,或者再将首付比例提高的话,尤其是再结合整个楼市的降温趋势和民意背景的话,那么,规模越大的商业地产面临的困难就会越大,打破购房者和投资者的观望“冰山”的难度也就越高,楼市降温意味着商业地产要面临着“雪上加霜”的困境。
第三座大山是新的土地政策。对于开发商的“再生产”而言,一般情况下很少有等着前一个项目全部清盘后再拿地开发新盘的。而是一个在卖下一个盘的土地就要拿到手储备。这就意味着很多开发商在这个阶段正好是资金紧张、青黄不接的时候。
在“国四条”之前,如果存在资金紧张或青黄不接的情况或暂时困难,可以通过协商拿地的首付比例或协商银行的融资支持等办法来解决,但是在与“国四条”配套的政策中,开发商的这种解决办法将失去效力,如果再没有其他的解决渠道或有效方法的话,很多开发商就会在资金紧张的同时,面临着“土地原料”也青黄难接的窘境。
相比较而言,这第三座大山实际上比前两个大山更硬也更难啃。所以,这第三座大山实际上是一座“石头山”,要想撼动它,必须得硬通货充足。否则,后续的产品链会很快断裂。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四条”降温的策略,降温的力度,必须依循着温家宝总理说的“有打有保”的精神来区别实施,否则,在进入2010年后的特殊时段里,很容易会将整个楼市,尤其是将商业地产打入到冷宫之中,一半会儿爬不出来。
- 返回顶部
- 责编:8002
- 浏览:
-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阅读:
- ·投资者转战商业地产、公寓市场?(10/25)
- ·经营价值才是投资商铺成败的关键(03/29)
- ·投资信心增强 苏州商业地产去化量上升(03/08)
- ·商业地产散售九成难以为继(01/29)
- ·商业地产租金首次上升 商铺前景乐观(01/25)
- ·商业地产的“抗调控能力”(01/20)
- ·地产商转向商业地产“铺王”埋下不定时(01/16)
- ·SOHO模式遭商业地产冷环境考问(01/12)
- ·商业地产时代来临多家房企转型(12/31)
- ·成都写字楼商铺成新宠 投资方向转变(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