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0房地产十大“惹眼”数字(2)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0/12/31 10:28:02
No4. 6540万套
神秘莫测“黑灯率”
事件回顾:2010年3月,有消息称,国家电网公司近期在全国66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高达6540万套住宅电表连续6个月读数为零。尽管此后国家电网明确否认曾发布此类消息,但这一数字仍迅速传播,并成为各方争执的焦点。
此后,有媒体对北京、天津的一些楼盘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近四成的房屋被空置。8月3日,任志强通过博客向此数据发难,质疑其结论的可靠性。这反而激起了网民更大的热情。在随后的半个月中,网民集体晒黑灯成为近年来第一次试图查明空置率究竟几何的民间大规模自发行动,涉及的楼盘遍及北京、杭州、南京、上海、海口等多个城市。而年底,一组来自广州的报道称,他们2010年的每个月里随机选取一个晚上(20点到22点之间)对楼盘进行观察拍摄,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以尽量减少偶然性。通过观察,他们发现,这些楼盘晚上的亮灯率,最低的不到10%,绝大多数的窗口自始至终都是黑黢黢的。
点评:黑灯率=空置率?至少笔者认为两者相差不远。而造成房屋空置的主要原因无非两种:一种是投资而非自住,另一种是尚未售出的单位。社会上很多人所理解的空置房,一般指的是第一种情形,即炒房者手中的闲置房,这也是空置房的国际通行理解。而围绕空置率这一指标上演的话语权之争,在楼市的关键数据,如成交量、房价等统计中也广泛存在,至于乱象之源,则是楼市的基础数据欠缺和公共信息披露不足。
多年以来,相关部门在楼市信息的数据制作、统计、发布与阐释上难言尽职。这些基本数据的缺失,使房地产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一直模糊不清,导致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对市场判断失准、预期混乱。更为重要的是,住房空置率之争看似属于技术问题,实则是当下楼市诸多矛盾的聚焦和升级。面对不断飙升的房价,加快住房保障步伐、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已成为各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No5. 1000亿
万科加快并购销量破千亿
事件回放:1000.6亿元,12月2日晚间,万科正式对外宣布了这一销售数据。而万科也成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第一家销售破千亿的企业。进入2010年,万科加快了并购步伐。今年的中报显示,上半年,万科共收购了17家公司。二次调控来袭,楼市再陷低迷,但行业龙头万科的表现却与整体市场大相径庭。自今年8月份,坐拥单月销售百亿之后,万科连续3个月刷新销售记录。10月份当月的销售额更达到惊人的155亿元。由此,万科2010年销售额破千亿已无悬念。
点评:快速开发快速周转,这是万科自己总结出的成功之道。而政策时点也为其提供了“天时”,即在土地价格平稳期,高周转开发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此外万科已经将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即使几个城市同时遭到调控,万科也能将其化解于无形。而其项目的管理能力更是全国一流,业内有一句口号就是:“向万科学管理,向龙湖学营销,向恒大学速度……”。因此,万科成为国内第一家销售突破千亿的企业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相信对于万科而言,千亿元销售额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目标。进入综合性商业地产项目,增加持有型物业,以并购为主的滚雪球发展模式比过去单纯复制的模式要快得多。因此,万科也将其触角伸向了商业地产,包括11.5亿元收购北京CBD赢嘉中心,10月万科又涉足旅游地产,将在南充投资60亿元打造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而突破千亿,也只是镜子的一面。与万科2004的百亿相比,6年之后的千亿,增长高达10倍;然而2004年其净利润约为9亿元,与今年预期的54亿元(上半年万科的净利润约为27亿元,预期全年为54亿元左右)相比,仅增加了6倍。
显然,万科的规模增长与其成本控制能力的增长并不匹配。而这也是万科今后急需解决的问题,毕竟,保利、龙湖、恒大这些地产“豪门”在万科身后已经“虎视眈眈”了很久。
No6. 1000万套
2011年建设保障房1000万套
事件回顾:自2010年5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各地政府签订《2010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以来,新建580万套保障房民生“大单”的兑现进度,就被置于公众视线的焦点,而在最新出炉的2011年建设计划中,这一数字更被调整为1000万套。而这1000万套保障房还是明年的新增建设计划,而并非是“滚动数字”。有专家就表示“这个数字很惊人,中国一年的商品房竣工量也不过600万套”。 不过,目前来看,中央政府决心很大。
12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视察宁波市保障房建设时就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完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使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点评:具调控工具属性,并渐成民生符号性产品的保障房,注定在聚光灯下成长。从580万到1000万,数字上的变化,难以打消公众对于保障房建设效果的揣度;行政高压的背后,亦拷问着保障房计划与结果间的距离。2010年580万套保障房建设的情况此前便饱受追问。压力之中,保障房“进度”与“目标”的保障,“制度”建设显得更为紧迫。消除保障房建设的混沌状态,根本点还在政策——如何在制度层面,健全和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和保障性住房法制建设,通过多渠道解决保障性住房资金、流转、管理等等问题,都需要在制度层面与路径设计中一一消解。
今年是保障性住房投资力度和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然而11月公布的审计报告已经显示,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存在挪用资金、自行降低廉租房保障金提取比例、向不符合条件家庭分配廉租房等多种问题。群众更为关心的是,哪些地方政府落实政策不到位,其中是不是有违纪违规行为 而中国住房制度史上最大一次“结构调整”的成败,就在于这1000万套保障房们是不是真的能按时建成,并交到需要他们的人手中。
No7. 9409亿元
135家上市房企三季度末总负债9409亿元
事件回顾:上市房企三季报及多家机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国内上市房企资产负债率已升至历史最高水平,甚至超过全行业最艰难的2008年。个别公司如绿城、富力地产的负债率则高达100%以上。
今年以来,20家样本企业经营活动流出的现金达2518亿元,也创下历史新高。截止到三季度末,135家上市公司企业负债总额为9409亿元,环比增加933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延续了上升势头,较二季度上涨0.72个百分点至61.61%。从净负债来看,三季度末环比增加155亿元,企业加权平均净负债率上升至57.95%,创08年以来新高,环比上升2.29个百分点。
点评:房子越卖越贵,负债越来越多。看似矛盾的双方其实正是现阶段上市房企的一种真实写照。尽管遭遇调控加码、房地产信贷紧缩等不利因素,但多数房企并没有采取收缩的战略,而是把楼市调控看作低价获取土地的好时机,积极拿地,增加土地储备,逆势进行扩张。不过,房企融资目前已全面收紧,银行贷款年底也已差不多用尽,房企回笼资金的唯一渠道便是销售,假若销售不畅,房企资金链和财务状况将受到影。而随着明年可能出台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及加息的影响,高负债房企的日子将不太好过。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