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一“点”到湖州一“链”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3/1/21 16:27:54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已在悄然改变。记者最近在浙江湖州采访时发现,多个由上海与湖州两地合作的产业基地正在稳步成长,呈现出更紧密、更融合、更高效的态势。
从检测中心到产业园
一张员工身份卡,就能实现楼宇智能节能?记者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湖州基地看到,加入无线射频技术的员工卡能实现人员在一定区域内的精准定位,连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都能测出,当定位数据传输到后台,控制器就能分析哪里人多,哪里人少,人少的地方就自动关闭照明和空调设备。该技术能弥补GPS的不足,GPS无法测出道路清扫车在高架还是在地面,而该技术通过在道路上设置感应标签,配备感应器的车辆通过就像刷卡一样,可以实现准确定位。湖州上电科电器科学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新华说,该产品应用十分广泛,比如能实现楼宇发生火灾时的紧急呼叫定位功能,矿洞、监狱等需要人员定位的地方,物流快递等需要商品定位的地方。该产品目前已正式面向市场,而在湖州基地研发的另一个产品——低磁检测器也已进入最后的测试阶段。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州市吴兴区于2010年9月建立合作基地以来,双方以各出资50%成立运营公司的紧密型合作方式,推进建设“一园三中心”的主体框架已初具雏形。“一园”即湖州市电器(电机)特色产业园,“三中心”是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和研发中心。吴兴区科技局副局长郑玮说,吴兴区当时把上电科请进来,是想通过上电科在湖州设立检测中心吸引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低压电器企业来湖州落户,从而发展一条低压电器产业链。如今,这一设想在双方努力下正一步步实现,不仅检测中心,上电科把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也放在了湖州。在上电科影响下,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也有意在湖州设立华东检测中心。蒋新华说,从检测中心到产业园,对于湖州是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对于上电科也是从“点”到“链”,能够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产业的支撑能力。
从实验室到工厂
对科研人员的考核标准,不再是发表多少论文,而是能为企业创造多少销售收入,这是中科院湖州技术应用及产业化中心的创新做法。在我国,大量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很难,难就难在量产工艺的实现,而由中科院上海分院与湖州合作建立的“湖州中心”为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该中心主任王世杰告诉记者,湖州一家企业曾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合作开发一项微晶玻璃技术,在实验室里一小块一小块都很成功,但一上窑炉量产就不行,研究十多年没有进展,企业濒临倒闭,但在双方坚持下,最后终于实现了300米窑炉的生产工艺,取得了该行业的一大突破。
而跨省院地合作,在南太湖开辟科研体制改革 “试验田”,科研人员走出“大院”,经过瓶瓶罐罐里的小试、500升至5吨的中试放大,一个个项目攻克了工程化和产业化难题,一家家企业接手在当地建起年产值超亿元的生产线……如今的湖州中心已建立起20多个专业技术平台,利用技术快速转化能力,专注于开发生产小规模高附加值产品,孵化创新小企业:以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多拉菌素,帮助浙江海正药业打破了美国辉瑞公司垄断,投产后年销售收入达6亿元;把酶法制备D-对羟基苯甘氨酸中试放大,一举打破荷兰与日本的技术垄断,投产一年销售额就达8000万元。
从上海到湖州,从实验室到工厂,带来的是区域新兴产业的链条效应,预计到2015年,湖州中心将能带动企业实现超过50亿元的销售收入。
从商住楼到区域产业平台
原本旨在突破发展空间和商务成本上的双重压力,到现在成为“智慧城市”的区域产业平台建设者,上海新长宁集团负责人连说想不到。新长宁集团与湖州吴兴区合作建设的湖州多媒体产业园,原先是为了承接从上海转移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而一期正式营运一年多,已注册企业30多家,总投资达3.6亿元,其中20家企业正式运营。除了当初构想中的上海转移出来的企业、全国各地投资企业外,一些世界500强企业也慕名而来,惠普、施耐德已和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园区全部建成后,可为100家现代高技术服务企业提供生产、生活服务,集聚人才2万人以上,实现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创造地方税收2.5亿元以上。
有了好的开头,长宁区与湖州两地政府在去年5月又签署了新一轮合作框架协议,确认新长宁集团将参与开发建设规划面积达9000亩的湖州东部新区 “东部科技新城”。从600亩到9000亩,从“造园”到“造城”,新长宁集团在湖州的步伐越迈越大。据介绍,此次东部科技新城开发,新长宁请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与上海财经大学共做研究报告,按照“智慧城市”的标准打造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科技新城。目前,这一平台已吸引国家级项目——中机国信物联网专属芯片项目入驻,同时,与施耐德、联通等企业合作的区域能源管理中心也有望在此落户。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