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去农村创业呢?
- 杭州写字楼网
- 2009/11/18 14:48:58
不是说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吗?桐庐万强农庄愿意将自己的农庄设施拿出来,提供给大学生们做创业平台。本报帮忙招呼,还带大学生去实地考察现场交流。结果呢?没回音,更不用说着落了。“平台”白搭了一回,农庄只好准备去试试招聘了。
在杭州的纯农村,农庄总有中上游的水平和条件,可为啥农庄和报纸的诚心与努力,还是被大学生冷落呢?
按经济学家郎咸平的说法,大学生之所以严重过剩,是因为制造业所决定的。制造业不需要设计、订单、营销人才,只要大量的工人。但这一回,农庄却是给搞接待、做网站、拉客源进来、销农产品出去的人才提供创业平台的,按说很“对口”的,怎么也不灵呢?
大学毕业生,无非分城镇和农村两种,其就业的取向,绝大多数却是指向城市的。可以说,几十年来,农村大学生扎根城市,从人才和财富两方面,都起着巨大的空间搬移作用,是城市更新、扩张的重要推动力,功莫大焉。但这种供需两旺的局面近年来之所以发生改观,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的供给源源不断,且由于大学扩招而显得愈发迅猛,“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城市房价的一路上扬,也给众多大学生在城市立业成家,竖起了更高的门槛。也就是说,城市的“胃”,再也无法“消化”这些生源了。于是,散落在广阔天地的农村企业,似乎有了赢得大学生“插队落户”就业创业的时机。此前的动向,则是大学生当村官。据有限的了解,据说工作比较清闲。发展方向,是升级到镇政府,如果通过考核的,那就是公务员了。
当村官,毕竟人数有限的,远不如中小型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强。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哪怕是农村来的,也未必了解农村状况,并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萌发出在农村创业的渴望。不要说学生们的个人意愿了,做家长的,还不是指望子女“跳龙门”的吗?且不说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如何,大学生们毕竟对城市生活更有一种精神上的认同和投契。这样的“地段”因素,使得大学生们产生类似过去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心态,混得差点最好也在城里混的想法与做法,就显得不足为怪了。最典型的,当数深圳。当地同行说,深圳是年轻人的天堂,同时像宾馆大堂那样,服务员只挑年轻的,一茬茬地换,如今官方宣布的“剩女”,就达20万之众,高房价使得要想扎根定居,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现实的严酷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错位与冲突之外,还有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培养大学生所费不菲,按照原先通常的想法,毕业就业,就意味着逐步收回成本而不是继续投入甚至追加更大的投资,除非到了成家的时候。如果是这样,仅靠政府的项目支持,在资金上,肯定是捉襟见肘的,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我想说的意思,创业资金如果能解决,剩下的,就是社会经验与意志能力的历练了。这两块是许多大学生的弱项,根子可能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果。就像这次去农庄的大学生无法提出有针对性、有质量、可供操作的建议一样。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实质上是对企业、对农村的一种陌生。这种很难马上进入角色的通病,其实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有必要在中小学时期就开始培养学生社会调查的本领,从而有较好的应变能力,一旦学成,能在社会大环境找到自己的位置,合情合理地设计出人生的奋斗途径。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杭州日报
相关阅读:
- ·杭州大力扶持大学生就业见习和创业见习(07/02)
- ·扶持大学生创业 “扶资”更要“扶智”(07/01)
- ·杭州:古荡悉心呵护,孵化创业“金凤凰”(06/14)
- ·杭州余杭多措并举打造就业创业新热土(06/04)
- ·杭州滨江区大学生创业企业数量全市第一(05/31)
- ·大学生创业“踩雷” 因侵权被告上法庭(04/29)
- ·杭州西湖区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显现“倍(02/26)
- ·大学生要不要休学创业,要因人而定(01/23)
- ·扶持大学生创业 杭州做了哪些?(11/29)
- ·《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报告》发布:创业者(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