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领恐慌”催热职场充电 正当进行时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1/3/3 9:16:15
西方白领阶层流行的“知识折旧定律”称:“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会折旧80%”。更有资料显示,以每年6%到10%的速度更新知识,更新思路,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时光倒溯至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开展学习运动时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他把学习比喻为“开铺子”,如果存货不多,取一点少一点,不久就要告罄,不进货就要关门倒闭。
而在一个知识更新越来越快,陌生领域越来越多,对创新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这一说法仍具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本领恐慌”正逐渐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上寻求再教育之路。
60后:增强的是能力,带来的是机会
出生于1968年的叶子青(化名)现在是一所高校学生处处长,1993年,他从现在工作的这所院校前身(师范学校)物理系毕业留校。
“刚开始上班就有危机感,觉得自己是专科生,处处矮人一等。” 农家出身的叶子青说,自己考了三年才上专科,起点低,但身上韧劲很足。“别人在花前月下,我把业余时间花在了学习上。” 专升本文凭,叶子青拿下的是行政管理专业,“那时在组织部,觉得学行政管理比较对口。”拿下本科文凭不足一年,叶子青调到计算机系当上了党支部书记。看看身边同事有的还是自己从前的老师,叶子青铆足了劲要读研究生,而且就是计算机专业,“学这个专业,在系里才会有发言权。” 狠狠准备了三个月,他如愿读上了浙大的在职研究生。
有了研究生学位,叶子青的晋升也开始顺风顺水。2004年拿到副教授职称,2006年,经过数轮竞争,叶子青晋升到学院学生处处长一职。“学校升格为学院之后,从别的院校并入以及涌入的新人文凭高能力强,让我不得不努力。”叶子青近来正在和学院的几位教授合作写书,写下自己关于教育方面的思考。
他说,工作这些年的体会,就是要抓住一切学习进修机会,“在高校这种环境,文凭非常重要,我想我可能是因为先天不足,所以看得比别人重些。但从长远来看,通过不断学习,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的确会给自己增加很多机会。”
70后:不为功利,关键是充实自己
在省级某事业单位工作的程女士去年考上了MPA(公共管理硕士),现在她的周末时间基本上都泡在了学校。“因为常常要考试,学习很紧张,现在连逛街都没什么时间。”
自嘲在自讨苦吃的程女士说起自己为什么重返校园时认为,读书就像是给自己紧上了一个发条。“参加工作十多年,突然出现了一种疲态,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已被掏空,充电成为一种必须。”
和身边一些同事读研究生时选自己的老本行不同,程女士选择了看似与自己专业并不搭界的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应该说应用广泛。”程女士补充说, “再学跟以前一样的专业就没意思了。”程女士比对各学校的学院背景,在特色课程上选了经济类的,“学经济是因为自己有兴趣,现在读书不像从前,要有兴趣才去学。”
程女士说,文凭不会为自己今后评职称或晋升增添筹码,“文凭不过是一张纸,学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学习,认识一些各行各业的人,也是学习之外的又一收获。”
80后:情势所逼,不进则退
在杭州某政府机关工作的小吴,生于1983年。在旁人眼里,相貌甜美的小吴是个幸运儿,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系一毕业,就考上了公务员,没两年,就从杭州周边的政府机关调回市里。
小吴却坦言,自己在单位很焦虑。“我们这个研究中心是新近成立的,主任才三十多岁,进来的新人不是硕士就是博士。”小吴也没闲着,业余时间在浙江工业大学学硕士课程。“不学不行,现在这个岗位如果只用我的新闻专业知识太不够了,我这属于恶补。”
小吴说,一般人可能会觉得,公务员的工作技术含量不大,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很多公务员岗位需要相关的知识背景,像我从前在统计信息科,现在是文化处,深处其中才知道这里面的跨越有多大。”
工作岗位决定了小吴必须随时充电,小吴笑称,就连自己在老家当公务员的五十多岁老爸现在也不得不学习。“这是情势所逼,不进则退。现在公务员队伍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都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经验性管理转变到理论指导性管理。我爸爸也说,如果不学习,上台连话都讲不好。再说现在各机关都推行了电子政务、无纸化办公,人人都要适应这种新变化。”
“本领恐慌”渐趋年轻化
知识能保鲜吗?据人才市场统计,2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人均为一年零四个月。
知识折旧速度加快,不但让进入职场多年的人深感“充电”的迫切性,也让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努力地充实自己。
据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的统计,近年报读学生中,年龄结构主要以22-35岁的居多,占到了80%以上。大部分学员都是工作2-5年之内,其次是工作1年以下,再其次是5-10年的。
在知识更新最快的IT业,来自北大青鸟等杭城知名的计算机培训机构的数字表明,在接受网络、软件培训的人中,在职人士接受再教育的占到了60-70%。
负责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的徐坚老师也认为,这几年招生给人的感觉是考生越来越年轻化了。2004、2005年时,考生年龄一般在三十二三岁左右,现在则是二十五六岁。“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强,希望通过学习,跟老师沟通,获得超前理念。”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浙江日报
相关阅读:
- ·职场小白该如何遇见自己的春天?(09/04)
- ·杭州白领每10人就有7个要跳槽?(03/21)
- ·职场“奇葩”规定 为何能频频出台?(11/14)
- ·《2018杭州互联网职场报告》发布 杭州(10/25)
- ·职场“攻略”全在后宫?(08/30)
- ·职场散伙饭的正确姿态(07/06)
- ·35岁成职场“生死线” 你认同吗?(05/09)
- ·杭州白领跳槽比例高于上海 超七成在为(03/21)
- ·新一线城市成为白领求职新高地(03/20)
- ·《谈判官》教你轻松驾驭职场轻熟风(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