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银行理财产品 无风险是“神马”还是“浮云”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1/8/18 9:49:10
受持续通胀以及负利率综合因素影响,我国居民理财热情急剧升温。央行日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3.5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000多亿元。一方面,商业银行提供丰富多样的银行理财产品以满足客户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发展迅猛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误导销售和错误销售等,使客户合法权益和银行声誉受到损害。
不少投资者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品类繁多的银行理财产品究竟该如何选择?投资者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商业银行的理财能力靠谱吗?
疑问一
理财产品多如牛毛 金融创新还是同质化竞争?
债券型理财产品、银保理财产品、银信理财产品、FOF理财产品、QDII理财产品……现如今,几乎每家商业银行都可以提供数十款、甚至上百款的理财产品供客户选择。
但广州白领陈娴女士依然感到很困惑。“我已经跑了好几家银行,他们的产品大同小异,但收益差别却很大。以7天短期理财为例,各家银行给出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从2.6%-8%不等,我不知该如何选择。”陈娴女士说。
2011年上半年,在存款增长乏力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却出现“逆市增长”。12日,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末,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3.57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存款余额(78.6万亿元)的4.5%,比上年末增加8000多亿元。
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副会长程泽群说,在目前存款利率较低的情况下,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变相冲高了存款利率,可以起到稳定客户的作用。然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各家银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忽视了对质量和风险的管控,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
疑问二
淡化风险强调收益 投资者权益如何保护?
“第一次购买就碰上产品亏损,原本以为银行可以尽力帮客户挽回一些损失,所以接受了产品展期方案,结果亏损还是超过30%。”投资者林先生说。
让林先生感到失望的是平安银行在2007年底发行的盈丰基金优选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记者从平安银行网站披露信息获悉,这三款理财产品分别为:盈丰0708基金优选、盈丰0712基金优选、安盈0808基金优选,到2011年7月31日净值分别为0.6995元、0.6638元、0.7745元,亏损幅度分别为30.05%、33.62%、22.55%。
记者查阅《0712盈丰基金优选产品说明》发现,该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为6%-25%,且上不封顶。据林先生介绍,这款产品当时是在客户经理的强烈推荐下才购买的,对方告诉他,该产品以往最低的收益率都超过10%,属非常稳健的投资产品,基本上没有风险。
记者发现,出现亏损的盈丰系列基金理财产品属于FOF基金型产品,是一种以开放式基金为投资对象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广州证券金融分析师俞冲说,FOF产品的投资主要挂钩于基金,与股市的联动性非常强,如果操作得当,在牛市行情一般能取得不错的收益。但近年来市场持续低迷振荡,如果这期间投资FOF,将面临比较大的风险。
广东深天成律师事务所郑绪华律师说,商业银行需对其代销的产品承担连带法律责任。香港雷曼迷你债券风波、美国银行支付1.5亿美元和解针对美林的集体诉讼一再表明,商业银行不能只追求盈利,还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疑问三
银行理财迈入“快车道” 风险管控是否跟得上?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理财理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而普通民众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方,必须依赖法律武器和政府监管来维护自身的权益,监管层对此责无旁贷。
银监会日前出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提高合规销售水平,防止误导销售,最终实现“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和财富。
广东省银行同业公会副会长程泽群说,银行理财产品对于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吸收流动性。负利率时代,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民众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选择之一,迅速发展的银行理财市场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监管规则。
记者了解到,针对在理财产品发行过程中存在的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征求意见中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在理财产品销售文件中制作专页风险揭示书,明确说明产品具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浙江日报
相关阅读:
- ·嘉兴平湖一男子坑骗数名老同学近300万(06/25)
- ·谁绑架了“以房养老”(04/11)
- ·艺龙旅行开始卖起了理财产品(05/28)
- ·一个月十万变十七万其实是个“坑” 宁(07/31)
- ·互联网“宝宝”“破5” 银行理财产品“(06/11)
- ·“余额宝”们收益率持续下降(02/27)
- ·互联网理财产品语焉不详 来不及说明还(02/14)
- ·刘眼看财:理财产品高收益率难以持久(02/11)
- ·互联网理财“乱花迷眼” 消费者需提高(01/23)
- ·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诱人需警惕七日年化(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