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滨江区培育高科技企业已超过10000家!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9/10/18 14:33:24
(原标题: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选择落户滨江、在滨江发展? 记者:林建安 通讯员:王海韬)
头版要闻,在新闻稿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一家媒体而言,这是新闻的焦点,它体现了编辑部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敏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脉搏的跳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杭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印证在杭州的一个个城区里。
2002年,杭州高新区和滨江区“合二为一”,如今,已经有39.2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找出那些年滨江上过《都市快报》头版的新闻,让我们再认识一遍,这个在壮阔岁月里,马蹄疾驰的杭州新城区。
10月14日起,都市快报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快报头版看滨江,回顾滨江历史上的成长往事,描绘现在生机勃勃的滨江,也展望未来还要大展宏图的滨江。
这3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当年做过探究,答案是:政府强,舍得投资人才;企业强,城区本身像一个大型孵化器,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一一皆有。
这些问题,若放在今天来解答,答案不变。在培育企业这件事情上,滨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产业生态,“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这些年,一直如此。
不同的是,当年的8000多家高科技企业,现在已经超过了10000家。
小企业愿意去滨江
他们觉得,这里能实现梦想
上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赴高新区(滨江),检查调研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制造业计划”推进情况并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他强调,高新区(滨江)要全面打造“没有围墙的孵化器”,奋力争创世界一流高新区。
今年8月,高新区(滨江)与富阳携手,共建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富阳区交净地、高新区(滨江)做产业”,钱塘江南岸创新创业的“滨江模式”,突破围墙,来到了富春江畔。
要说起孵化器,“六和桥”算得上是滨江最老牌的孵化器之一。
因隔江对望六和塔,故有六和桥之名。孵化器创始人马海邦说,“最初的本意,是想在投资者和创新创业项目间,搭建一座像钱塘江大桥一样的桥梁。”
这个老牌的孵化器培育出了许多厉害的企业,譬如,PingPong金融,如今已获得卢森堡颁发的欧洲支付牌照,并在全球多地设立分公司。“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马海邦说。
正是在这里看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更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才愿意来到这里,因为他们相信,在这里能够实现梦想。
“梦想这个词,是在滨江想得最多,却提得最少的一个词。”邱泽西说,因为这里人人都有梦想,人人都相信梦想能够成真。
28岁的邱泽西,是持码网络科技的创始人,这是一家有着科技基因的男装定制公司,从下单到收到货,只要15天。
邱泽西的梦想,是“让全中国的男人穿出个性”,海创基地北楼一间200平方米的大办公室,就是他和团队的造梦空间。
这位杭州小伙子,在美国念完大学后,收到过一家销售公司很不错的offer。不过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回国创业。而种下梦想种子的地方,他选择了滨江的海创基地,原因是“有太多成功案例从这里走出去了”。
2015年,邱泽西团队拿到了一笔650万元的投资,一年后,又入选了滨江“5050”计划,享受到了人才补贴、研发费用补贴、房租减免等福利。
邱泽西团队现在办公的地方,只是一间办公室,不过,未来有可能会是一层楼。“从一张桌到一间房、一层楼、一幢楼,再到一个园区”,这是滨江培育企业的机制。
大企业愿意留在滨江
他们觉得,这里是他们的福地
在很多人看来,“阿里巴巴一直引领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改变着杭州这座城市的创新基因。”
1999年,阿里巴巴在杭州高新区落下种子。2009年,阿里跨过钱塘江,来到了滨江。20年间,阿里巴巴孵化出了淘宝、支付宝、天猫等家族成员,再加上优酷土豆、虾米音乐、口碑等业务单元,组建起了一个生态圈。
杭州高新区(滨江),是阿里巴巴诞生和成长的地方。
“整个阿里的精气神在滨江这一块。”2017年初,马云来到阿里巴巴滨江园区时说,没有滨江体系,就不可能有淘宝、支付宝、阿里云。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余涌也说过,“滨江是阿里巴巴的福地”。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情怀,上个月,阿里把20周年的生日,放在了滨江的“莲花碗”。20周年盛典开始前,“莲花碗”里播放了滨江的宣传片,阿里巴巴的20年,是和高新区(滨江)一同成长起来的。
去年夏天,阿里中心(阿里巴巴二期)建设完工,依然在滨江,阿里巴巴一期北面。
余涌说,滨江是福地这句话,不是客套话,“滨江区政府对阿里的支持,确实相当多,而且都是主动帮助。”
当年,为了迎接“阿牛过江(阿牛是阿里巴巴B2B公司的吉祥物)”,滨江区政府在前半年,就为阿里人的吃、住、行、学等多方面做了很多准备——
专门开辟了9条公交线路,往返于杭州城西、城东、城北;提供每月2500多元的单身公寓;支持员工落户和员工子女入学问题……
那些年,滨江为阿里做的这些事情,这些年,也为每一家落户在滨江的企业在做。
去年春天,滨江发布“1+X”政策3.0,要在未来三年内,安排150亿元以上的产业资金来扶持企业成长。这些钱,不但奖给企业,也用于引才。随着产业新政应运而生的“人才新政30条”,从租赁房、房租补贴、办公场所以及创业资助,到子女就学、父母养老,都考虑到了。
另外,滨江还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一项暖心的服务:人才的父母,不论户籍,可以优先安排入住滨江区政府公办的养老服务机构。
为了解决高新企业员工通勤困难,滨江还开通了网易、恒生、大华3条“心动巴士”。
2001年,海康威视在杭州高新区成立,2011年搬到了滨江,现在是连续多年位列“全球安防50强”榜首的龙头企业;2003年,杭州华三(新华三前身)在高新区(滨江)注册成立,现在是业界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2006年,网易回杭州发展,选择落址滨江,现在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
这些,是在滨江这个“大孵化器”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企业成长故事。截至今年9月15日,在滨江新注册登记的企业有6277家,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企业36家。毫无疑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企业成长故事,在滨江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很多。
新企业落户,一天就能办好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那么多大小企业来到滨江,留在滨江,说明这里的营商环境,确实很赞。
滨江现在的商事制度,频频被企业点赞,不过,时间拉回到5年前,要在滨江开公司,也得跑好几个部门,提交一堆材料,敲上好几个章。
事情在2013年开始改变,这一年的12月,滨江作为浙江省唯一的试点城区,迈出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步伐。
那一年,滨江下了大决心“拧毛巾”,挤干水分,将办事时间压缩到极致。2013年12月31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公布,包含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先照后证、五证一章联发、企业年报制度等9条具体措施,被大家称为“滨江九条”。
在这之前,企业想开业,得分别到工商、公安、质监、税务、统计等多部门依次提交材料,法定的审批时限由是60个工作日。也就是说,没有三四个月,企业是开不起来的。“五证一章联发”登场后,实现了“一门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批、证章联发”的并联审批,审批时限直接压缩到了3个工作日。
2013年以后,滨江发布了许多商事制度改革的创新举措。
2015年,滨江发出全省第一张“五证合一”营业执照;2016年10月,“五证合一”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广;2016年,滨江开展名称自主申报改革,实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全程电子化登记;2017年,滨江的商事制度改革再次升级,发出第一本“1+X”多证合一执照……
现在在滨江,新企业落户,只要一天就能办好。
把服务落到细微处,是滨江陪伴企业成长的情怀,不断改革创新商事制度,是滨江带着企业一起向前拼的勇气,而从这里走出的许多成功案例,让无数的创业者在滨江看到了梦想被实现的最大可能性……这些,正是“海康威视”们看中滨江的理由。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都市快报
相关阅读:
- ·企业写字楼办公选址:要看属相看方位(05/10)
- ·商务园区成企业“迁移”选址首选(06/11)
- ·如何甄选适合自己企业的写字楼?(05/09)
- ·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写字楼办公(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