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经济的“小康”之路
- 杭州写字楼网
- 2020/10/13 13:25:50
(原标题:浙江民营经济的“小康”之路 王逸飞、钱晨菲)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先发地,浙江的民营经济贡献了该省65%的GDP,74%的税收,87%的就业,91%的企业总数。从最初的马路市场、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影响世界,四十余年,危机意识、敢于求变让浙江民营经济赢得“面子”,也于“里子”层面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小康之路”。
浙江制造的“绿意”
虽车间机器还没有全部开满,但70岁的詹有耕对企业时下的元气恢复仍感到满意。
“国内需求在逐步复苏,受下游合作商的国外市场因素以及停产1个月的影响,我们上半年营收下降了4.5%。但有些月份的销售已超过去年同期。”作为奥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有耕已带领这家主产铝电解电容器零件的企业走过46年。
从一家在猪圈房里起步的机械厂,到如今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全球铝壳制造的隐形冠军,这家企业凝聚了詹有耕毕生的心血。谈及企业变化,不断向“绿色”靠拢是他最深切的体会。
这种感受体现在奥星电子的厂区里。在其车间一侧,一片空置区域内正在进行设备地基开挖工作。不久后,企业新购置的铝壳清洁生产升级项目的设备将安置于此。
“虽上半年收入有所下降,我们还是投入800万元打造这一项目。”詹有耕介绍,该设备运用纯物理的逆流吸收工艺处理生产产生的尾气,实现全回收利用和在线达标排放,在绿色生产上更进一步。
数字经济与无穷可能
互联网的出现与应用堪称小康进程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当信息技术开启新的大变局,浙江民营经济再度因势而变。
数字经济的崛起便是如此。在浙江,其已成为强劲“后浪”,用创新带来无穷可能。
“如果未来我们需要的东西,都能通过无人机配送快速获得,那这种场景就会很爽。”相比于从事制造、外贸的企业家,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庾航的话语风格有着强烈的“80后”色彩。
这家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团队创建的企业,致力于构建大规模机器人运力网络(无人机物流)。他们希望用技术的力量,让物的传递及时高效、再无阻隔。
作为时下衍生的新技术、新业态代表,这家企业创造出多个“国内第一”。如拿到国内第一张城市内物流无人机试运行牌照、完成国内第一次无人机O2O生鲜配送……
“未来,我们在建立空中物流网络的同时,还可利用汇集的大数据为城市管理提供帮助,这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庾航看来,基于数字技术、用新的物流手段改变生产生活模式,既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也能带来更多的社会价值,这便是创新释放的动能作用。
他认为,因信息技术在方方面面的渗透,变化多端堪称数字经济的最大特点,也带来了巨大的需求市场。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市场导报
相关阅读:
- ·浙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迎来新机遇(03/09)
- ·上半年浙江新增减税734.6亿元 擦亮民营(08/19)
- ·浙江31项举措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2/04)
- ·浙江民营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07/26)
- ·经济新形势倒逼浙商转型升级(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