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古城不语任春秋(3)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3/6/18 13:37:41
五
城楼上站久了,且走下去,走进街坊巷闾。
我喜欢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行走在这些巷坊。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铭记着一段历史,每一个名字都回荡着一声久远的回响。走读地名永远是解读一座城市最便捷的途径。43坊,24街,125条巷,构成了旧时衢州纵横交错的血脉经络。名号或雅或俗,或虚或实,却意味无穷。
衢州拥有浙江最早的州学之一,府学里、讲舍街、县学街、进士巷、衣锦坊、奎星路……每一个名字都印证着古城的崇文尚教,体现着学而优则仕的生命荣耀。衙门位置的迁移,则左右了县西街、道前街、南街、贡院巷、盐仓巷等名字的变迁。因为驻军的布局,又有了上营街、下营街的出现。儒家文化的浸润也渗透到了巷闾之间,礼贤街、仁德路、道贯巷等,安静演绎着衢州人的价值观。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望族,于是杨家巷、崔家巷、童家巷、高家弄也就随之而生。坊门街是数百年来衢城不变的商业中心,这条只有490米的短街连通大南门,因两边商贾云集古坊林立得名:状元坊、崇贤坊、招贤坊、鲁儒坊等,每一个都透着一股矜持。
更多的名字与市民息息相关。福禄寿禧、平安顺意、前程似锦等,都是历代百姓永远的祈祷。盛世坊、保安巷、化龙巷,每一笔都蘸满了他们淳朴的梦想。上海有长寿路,广州有长寿街,唯独衢州把长寿给数量化了,一条百岁坊,实在直白的有点可爱。愿望有了,还得烧炷香,期盼得到各路神仙的眷佑:天皇巷、天后巷、三圣巷、城隍巷、土地巷等,每个人都有自己信奉的神灵。还有那些更怪异或者直白一些的,什么长竿街、锁匙弄、裱背巷、旗杆巷、棺材巷、皂木巷,以及馒头巷、醋坊巷、拱酱巷、葱椒巷和豆芽巷、柴巷、饭巷等等,一目了然,大俗胜雅,衢州人的性格也由此可见一斑。
许多的街衢其实只能空谈名字了,真正的古街衢早已辉煌湮灭,然而它们的名字却穿透千百年的烟尘,顽强地浮现在你的眼前,撩拨着你的神经,让你在许多个车水马龙的瞬间失神。那些现代化高楼的背后,那些平坦宽畅的水泥路或沥青路下面,究竟隐藏着多少传说和故事?
巷闾平平仄仄,斗折蛇行。两旁多是高墙深垒的大院,“青砖小瓦马头墙,灌木回廊绣阁藏”,两叠或三叠式的马头墙黑白相间高低起伏,半遮半掩,静止呆板的墙体由此增添了一些层次感、韵律感。那吱呀作响的木门,龟裂的窗台,阳光中散发着陈旧气息的深褐色雕花窗棂,长着斑斑苔痕的石阶和青砖,浸透了岁月风雨濡染的沧桑;年代久远铺满爬山虎的墙面,庭院中的花木,隔墙透出的花枝,又表现出勃勃生机。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似乎不起眼的小巷旧宅,说不定里头就是哪户诗书人家,达官贵人。衢州素有“进士之乡”之称,自宋至清共有文科进士1013人,仅两宋时期就多达778人,名宦重臣层出不穷。
衢州如今在浙江属于相对欠发达,但当年的确阔过:北宋熙宁10年,衢州城的商税一度位居浙江第二,仅次于杭州城。
而巷闾之间文化遗迹之多,则也令人咋舌。南北朝时的古刹天宁寺,佛号悠远;元代修建的神农殿,兼济天下;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周宣灵王庙,宣扬礼教;甚至连一直来为福建商人专供的天妃宫(妈祖庙),也在这里占据了一席之地。除了朝廷赐居的南孔家庙独居一隅,其他都云集一起。挤一挤,腾个身位就驻足下来了,看似杂乱无章三教九流,却平安共居和睦相邻,静悄悄展示着中国文化的丰富。
衢州,就这样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包容,让来自天南海北的士子商贾,都在这里找到归家的亲切。缓一缓节奏,凝一凝心神,养一养底气,然后点一炷香拜拜自己的信仰,重新上路。
唐代那位叫崔耿的太守,痴迷于这种氛围,不经意间发出一声感慨,却成为千百年来对衢州城市密码最贴切的解读:
一邑风景,万井人烟。
衢州,就是这样一座富有人情味的城市。
六
时光漫漶,岁月逶迤。
每一座古城走到今天,都已经步履蹒跚。千百年雨打风吹,无数次金戈铁马,古城承受了太多不能承受之重。
上世纪40年代,衢州古城遭受了毁灭性创伤。1942年与1944年,日本侵略军的2次狂轰滥炸,让屹立千年不倒的“铁城”衢州伤痕累累,遍地残垣断壁,古迹文物毁坏不计其数。《重修浙江通志稿》记载:“衢州城墙……屡遭日军轰炸,城毁甚多,战后仅余残垣,月城皆已拆毁。”再之后又被“史无前例”地“革”了一次“文化命”,经受了一番市场经济大潮的“惊涛骇浪”,古城遭受了大规模的建设性损坏。偌大古城,而今古城墙只剩下2000多米,完整的古城门,也只剩下了3座。
不能不说,衢州的决策者清醒还是早的,对古城价值的认识远超同类城市,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大古城的保护修缮力度,罗哲文、阮仪三等国家级专家,也被邀请来衢指导古城建设。但损坏的终究已经损坏,留存下来的,以一种倔强的缄默,在现代化摩天大楼的流光溢彩中无语坚守。
保存相对完整的衢州尚且如此,更多的古城又将面临怎样的尴尬?
尽管是经过漫长争议后,古城保护的意义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古城的明天该何去何从,依然牵动着太多人的神经。
留存相对完好的古城如何实现价值再现?
城垣残留的古城,如何进行修缮复古焕发昔日荣光?
湮灭的古城,如何利用历史的符号连接上断层的文脉?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先前看到新闻:近年来不少地方纷纷掀起城市复古运动,河南开封“千亿元重建汴梁古都”、山西大同投资百亿元再造大同古城、湖南凤凰拟投资55亿元复制凤凰古城、甘肃敦煌欲投30亿复建敦煌古城……
媒体对这些众议纷纭,或褒或贬,各执一词,甚至有了火药味。我无意参与其间。就我看来,至少有两点值得欣喜:其一说明愈来愈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了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价值,古城在大众眼里已经不再是破旧落后阻碍发展的存在;其二,这些决策的出发点和初衷毫无疑问是好的,都是希望用文化复古的形式重新铸造城市的魅力,重新接上已经日渐断裂的文化传承。
当然,是不是这样就可以接上那另当别论,但这样的认识和追求,无论如何,有总比没有好。
我们已经毁弃了太多。半个多世纪前,梁思成先生针对当时大拆古城运动痛心疾首预言:“50年后我们会后悔。”无论是修复还是重建,都说明了我们已经在后悔。现在所做的,只是希望将来不要有更多的后悔。
又岂止是城市。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有太多值得敬畏的传承。
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骄傲,我们又该给后人留下些什么?
从大南门城墙拾级而下,可以感知历经千百年风吹雨打的衢州古城,一直以一种倔强的缄默,在现代化浪潮中坚守。
原先的瓮城,看上去虽略显破败,却能传递出浓浓的人文气息。
水亭门,也称朝京门,是衢州古城保留下来的最完整的一座城门。
小南门,也称通仙门,是古衢城至今完整保存下来的三座城门之一。
衢州古城,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永久骄傲。那么,我们又该给后人留下些什么?
钟楼里的钟声,曾经可以传递到古衢城的每个角落。
孔氏南宗家庙的后花园。
蛟池塘是古城水系的组成部分。关于古城水系,我们还知道多少?
衢州古城有不少像神农殿这样的古迹。
(原标题:古城不语任春秋:姜建勋/文 鲍卫东/图)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