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三次转型”的江干区 要做“世界级企业总部中心”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9/12/23 11:20:32
(原标题:完成“三次转型”的江干区 要做“世界级企业总部中心” 记者:林建安 通讯员:应琦)
“想了想,还是最想去小区对面的东城幼儿园快乐园区,不过得摇号。”
在杭州打拼了6年的方强,是来自四川攀枝花的“80后”,2017年他在九堡九昌路附近买了套房子,彻底把家安在了江干。明年,女儿就要上幼儿园了,最近他正在选学校。
两年住下来,方强觉得九堡这个地方挺好的:“附近有九堡文体中心,还有金海城购物中心,道路挺宽的,晚上路灯也亮。”所以他不准备为了女儿搬家,而决定继续在这里住下去。
昨天下午,江干召开“辉煌70年江干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暨政府数字化转型成果新闻发布会”,回顾了钱塘江畔的这个杭州老城区70年来的发展。
从中可以看出,这几年,江干是怎么让许多像方强一样的新杭州人,以及老底子的江干人,在这里住得越来越好的。
今年又有10所学校开门招生
江干将来还要建66所学校
家门口有一所好的学校,越来越成为大家选择一个城市安居的重要理由。
2015年,江干提出要建“教育新共同体”,打算通过引进高校资源合作办学、盘活内部名校资源、集聚省内名师资源的方式来办教育。后来,江干牵手了浙师大、杭师大、浙江教科院合作办学,效果很好。现在,江干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在浙江省排进了前四。
2018年,钱江新城的贝赛思国际学校开学,包含学前到高中段教育,办学规模1200人。创立于1998年的贝赛思学校,在美国很有名气,在全美最佳高中最新排名中,多所贝赛思榜上有名。
今年,又有10所学校在江干开门迎新生,还有66所学校即将开建或正在建设中。
再说两个数据,江干的小学学业均衡指数列全省前三,初中学业水平监测连续四年全市第一。这是让很多江干家长安心的数据,也是让很多像方强这样的年轻人,愿意在江干买房子的原因。
以前,大家聊到江干的名校,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所。现在,江干的每个区块,几乎都打造了自己的教育品牌:采荷有“采一”“采二”“采三”“采中”“采实”等;钱江新城有“采荷”系列延伸的“钱江”;闸弄口有“濮家”“天杭”“教科附”;景芳有“凯旋”;彭埠有“夏衍”;九堡有“东城”;丁桥有“丁荷”“丁信”“丁兰”“丁蕙”。
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
让杭州迈入便捷的高铁时代
方强讲的,是新杭州人在江干的故事。江干以前的事,他或许并不知晓,但是80岁的丁桥人沈炳涛记得。
丁桥,就是现在的丁兰街道。南连沪杭高铁和笕桥机场、北靠皋亭山,是远近闻名的孝道之乡。
1961年,“老沈”还是“小沈”。那年的12月28日早上6点,小沈骑上自行车出发去接新娘,目的地——临平山北小林公社轴头村。
接到新娘后,他们赶到临平西洋桥,准备搭乘从许村开往艮山门的轮船,这样能少走几里路。可惜晚了一步,等他们赶到时,船已开出老远。三人只好沿着沪杭铁路,从临平一路走到丁桥。
等三人赶到家时,喜宴都快结束了。
若现在从丁桥出发去余杭轴头村,即便还是骑着自行车,大概也只要一个半小时。
“现在的路肯定比以前好走多了啊,通畅了嘛。”老沈说。
新中国成立之初,江干区是个大农村,全区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现在,这里建起了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火车东站枢纽、沪杭高速、秋石快速路等重大交通工程,累计建成了409.6公里市政道路。另外,江干还建了1.3万个公共停车位。
2013年7月,杭州火车东站新站房启用,从那时起,杭州迈入了便捷的高铁时代。
杭州东站对江干来说,远远不只是一个车站,它带来了便利的交通,也带动了包括丁桥、九堡、钱塘新区在内的大型居住区的建设和改造,激活了整个城东板块的能量。
让江干人来往更通畅的,还有地铁。目前,江干建成了3条地铁线路,开通了22个站点,里程29.62公里。
以前只有一家市属企业
现在有了12家上市企业
老沈家最早的房子,是一间草棚。因为要结婚,就在屋顶上加了层新稻草。草棚房里,四周用纸糊了糊,“看起来稍微有点新房的样子”。
和他家紧挨着的3间草棚,住着他的三兄弟,加起来有十一口人,“在当时算是大户人家了”。
1966年春天,小叔家的两位堂兄弟搬走了,老沈在原地重新建了三间“草房”,在西间房门边砌起了砖墙,还装上敞亮的玻璃窗。“当时住草房的人家,几乎没有装玻璃窗户的。”老沈也算是率先赶了趟时髦。
1975年夏天,老沈把草房改成三间“平瓦房”,白墙黑瓦;1988年秋天,三间平房,改成了三间“楼房”。
1996年夏天,老沈又把两层半的楼房装修了一番,在三面建起了钢管围墙,安装了铝合金的大墙门,大门台上,还盖了彩钢瓦,看起来很“洋气”。
上世纪90年代末,村子里先富来的人,还盖起了别墅。
几十年来,老沈家不断在升级的房子,被称作是丁桥房子的“三级跳”,也是江干城市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老底子杭州人对江干的印象,大抵都离不开“菜篮子”。
1949年,杭州把“第五区”改称“江干区”。昨天在会上,江干区副区长王文硕这样介绍江干这70年来的发展:经历了从农业重区到市场大区、到民营经济强区、再到国际化城区的“三次转型”,实现了从菜地走向CBD、从金球走向全球、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的“三大跨越”,真正成为杭州经济、枢纽、行政、文化新中心,城市国际化的桥头堡。
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干区一穷二白。1950年的工业普查时,整个江干只有杭州自来水厂一家市属企业纳入。
现在,江干集聚了12家上市企业、1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幢税收亿元以上商务楼、73幢千万元楼,还将“2018中国楼宇经济十大活力城区”收入囊中。
在钱塘江畔打造钱江新城2.0版
要做“世界级企业总部中心”
老沈的老房子,就在丁兰幼儿园东侧的勤丰港东岸,现在已经是美丽的景观游步道了。老沈常说:“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为了“后头更好的日子”,江干已经在着手做很多事情。比如,在钱塘江畔打造钱江新城2.0版。
钱投集团要在钱塘江畔,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引领,深度开发地下空间,挖掘出一个约33万平方米(约4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地下城。一期工程在今年9月已经开工了,整个项目全面实施运营,需要5-8年时间。
不久以后,杭州人将能在这个“藏在地下的隐形城市”里,遇见一个集商业、办公、餐饮、住宅、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也将为我们解锁更奇妙的生活方式。
再比如,推进“湾区之芯”建设,打造立足杭州、辐射长三角、覆盖全国的世界级企业总部中心。
“湾区之芯”的范围,自西兴大桥往东至九堡大桥,北以艮山东路为界,一共12.7平方公里。这块沿江区域,恰好是钱江新城核心区和钱江新城二期。
现在的钱江新城核心区,已经集聚了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浙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40多家省市级金融机构,微软、宝马等众多世界名企的区域总部也相继落户。随着“湾区之芯”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来这里安家,推动着江干甚至杭州的城市发展。
昨天下午,江干同步发布了“基层治理四平台”体系,把各个部门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和协作密切的事务进行了统筹,形成了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4个平台。
平台打通了33套省级、6套市级、5套区级部门系统,能更快接收和处理老百姓反映的事情。比如,今年江干推出了微信小程序“邻里E家”。以前,居民发现辖区的问题,只能向社区反映,或者打电话投诉,现在,居民通过微信就可随时报料身边问题,再经过“基层治理四平台”流转,还可以实时掌握处置的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都市快报
相关阅读:
- ·杭州江干区全力打造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12/11)
- ·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项目在未来科技(11/16)
- ·7月杭州楼宇总部经济及特色小镇动态(08/06)
- ·江干区打造“湾区之芯” 目标世界级企(07/31)
- ·杭州江干区要打造世界级企业总部集聚地(07/03)
- ·杭州江干区瞄准后G20契机 发展旅游和商(10/10)
- ·鼓励引进企业总部(09/25)
- ·鼓励引进企业总部(09/24)
- ·杭州高新区(滨江)重推四大地块 升值潜(11/15)
- ·大企业总部到底喜欢哪些城市?(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