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 杭州写字楼网
- 2020/11/16 16:16:24
(原标题:宁波: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翁云骞、王虎羽)
创新,宁波城市发展的基因。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支半烟囱”到逾12万家工业市场主体、涵盖35个工业行业大类,怀揣着朴素创新梦,一代代创业者带领宁波产业经济走出了一条不平凡发展之路;从成立第一家专业科研机构、第一家厂办研究院,到引进共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69家市级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产业创新这条主线,宁波科创由少变多、从弱到强,支撑实体经济大踏步向前。
如何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如何发挥模范生的“硬核”产业竞争力?如何更好地担负起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的时代使命?
答案就是科技创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亦是宁波对城市未来的纵情擘画。宁波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审时度势,在提出加快形成15项具有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宁波特质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中,明确要求“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打造高素质人才发展重要首选地、打造优势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打造国际智能制造新高地、打造优质创新资源集成地、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市……在创新的坐标系上,宁波有了新方位。
创新为产业服务。超百万户市场主体、蓬勃兴起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双双排名浙江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领先全省……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基础雄厚的产业经济就是创新的“主战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宁波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创新的主引擎是科技。作为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匮乏的产业城,近年来,宁波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扩大开放创新,通过抢抓一系列战略机遇,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超常规推进“科技争投”,高能级平台加快落地,各类创新人才加快集聚,重大创新项目加快布局,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一大批“栽树工程”得到有效实施,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腾跃打下了扎实基础。
行百里者半九十。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宁波已在路上。
重大专项引领 企业先行布局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首先就是要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领域,敢于向国际领先水平发起冲击。瞄准重大装备大尺寸机械密封环这个细分市场,宁波伏尔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奋斗了几十年。
“大尺寸机械密封环是雷达通信、空天探测等各类重大装备的关键部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些装备能否顺利运转。”伏尔肯公司高级工程师戚明杰告诉笔者,密封环尺寸越大,对相关产业成套技术开发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前几年,他们接到了一项任务,为国产首台套大型相阵雷达水绞链开发直径500毫米陶瓷密封环。
“我们这个行业有句话:‘大一寸,难十分。’陶瓷密封环原材料是碳化硅,又硬又脆,加工难度本身就大,并且大尺寸机械密封件一般装备在特殊领域,要求极其严苛,比如表面需要做到极致平整,放大到4个足球场的面积,高低起伏不超过1.6个毫米。”戚明杰说。
迎难而上!从基础的材料配方入手,伏尔肯研发团队大胆测算、艰苦试验,先后解决了热变压烧结、成套加工、产品检测等多项行业技术难题,不光顺利完成立项任务,还创下了若干个行业纪录。2019年,伏尔肯凭借此成果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创新没有止境。而今,在大尺寸密封件相继“上天入海”之后,伏尔肯一边瞄准核主泵机械密封环这颗“皇冠上的明珠”加紧攻关,一边瞄准技术变革最前沿,朝3D打印陶瓷密封环这个创新领域先行探索。“模式成熟后,结构再繁复的碳化硅陶瓷制品十几天也可实现交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戚明杰说。
立足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前沿科技领域。新发展格局下,向来敢闯敢拼的宁波企业开始先行一步,奋力向细分领域产业技术最高峰挺进——
在慈溪,慈兴轴承研发的新能源电机主轴轴承关键指标上不输国外同行;在余姚,天瑞精工机械生产的高端五轴机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镇海,宁波大学教授俞建成领衔的盘福科技正在打造国人自己的便携质谱仪;在鄞州,一家叫云裳谷的企业正针对宁波传统服装产业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联合上下游企业加紧攻关……
春江水暖鸭先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宁波全市企业在研项目近7500项,其中,研发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超过了260项。
市场主体加紧攻关拓市的同时,科技财政也加大扶持力度。2018年,宁波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截至目前,已有110个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十个领域共部署实施项目240个,预算总投入超过百亿元。今年,宁波又聚焦5G、半导体、工业互联网、光电信息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领域启动应急攻关。
与此同时,宁波还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全球创新资源协同破题”的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制度。仅今年的“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就已吸引海内外20所知名高校、37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6家单项冠军企业的232家团队“揭榜”。
发力“栽树工程” 赋能实体经济
新能源汽车产业方兴未艾。如何尽可能改善纯电动车在续航里程、运行平顺性方面的性能,是汽车制造业的一大课题。
从去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高伟博士都会带领团队前往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商讨项目进展。“我们瞄准的是电动汽车增程器关键技术这个方向,通过一系列原创技术创新,实现三缸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大幅提升并减少运行抖动。”高伟介绍。
这是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为代表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科技专项赋能地方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8年,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正式落地宁波梅山。两年多来,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边建设、边运营、边攻关,一批曾应用在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的原创技术成果通过该院“嫁接”甬城。
“眼下,我们已经与慈星、胜克、九胜、柯力传感等宁波企业开展了产研合作。”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文通介绍,科技成果转化原本就是产业技术研究院肩负的使命,落地宁波以来,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将北航原创引领性技术如高精度磁悬浮轴承、高速高效电机驱动、大抽速磁悬浮分子泵等在宁波实现产业化应用,“我们将继续依托旗下六个创新研究中心,加快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创新,离不开科创体系的持续完善和科研能力的不断夯实。这两年,瞄准科创要素资源薄弱这一短板,宁波提前规划、统筹布局,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建设这个“栽树工程”持续提速。目前,宁波全市累计建设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69家,其中,近三年新引进建设21家。69家研究院所也覆盖了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
倚靠顶尖院所团队,面向宽广产业市场,科创“栽树工程”的赋能效应正在显现。数据显示,宁波2018年以来新引进的2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已产出创新成果264项,带动社会经济效益超16.7亿元。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等宁波重点布局的产业集群范畴,新引进研究院所累计获授权发明专利170件。
高精尖人才集聚,让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宁波攻坚前沿技术、催化新兴产业的“尖刀连”“先锋队”。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十月底),宁波全市21家新引进研究院已集聚科研团队117个、科研人员1677名,其中,高端创新人才169名。
作为“旗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落地16年来,已拥有3位院士,7位“杰青”,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近几年,该所突破了包括耐高温高性能复合材料全产业链技术、QLED核心材料关键技术、新型海洋重防腐材料研发、直线和旋转伺服电机及其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等在内的一系列标志性技术成果。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技术攻关能力,宁波持续更新迭代“246”产业集群关键技术、企业技术难题、研究院研究领域、研究院科技成果供给等“四张清单”,定期举办技术成果推介、技术难题竞标等活动。“百日百场”院企对接活动累计举办院企专场对接会102场,参与人员近2万人,推介科技成果近600项。宁波还大力鼓励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企业共同承担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形成稳定的、基于共同创新目标任务的联合体。
创新服务机制 谋划高端平台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合作伙伴。”在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宁波)重大需求的评审答辩现场,宁波国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磊频频点头。活动中,该企业与挑战团队签署了500万元的意向合作协议,用于“面向服务机器人的3D视觉系统技术”的攻关。
作为“揭榜挂帅”的一项创新举措,发韧于宁波的中国创新挑战赛为技术供需双方搭建了精准对接的平台。在科技创新攻坚战中,这样的平台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均胜电子旗下的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攻坚汽车内饰功能件及其智能化控制系统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理想情境下,未来的汽车里将不会有一个物理按钮,取而代之的是汽车内饰上集成虚拟按钮——人们只要触碰到内饰,按钮就可以被唤醒。
针对这个项目,均胜群英的德国研发中心已经完成了概念设计和客户对接,公司也投入巨资用在智能内饰件团队的组建和实验室的搭建等一系列基础建设上。然而,他们始终未能解决的一个技术难点在于,电容感应柔性电路如何满足在铝、木材、塑料或织物材料和智能交互材料上的适配,且寿命能够达到10万次?通过本次大赛,均胜群英找到了最优解。
不仅仅是创新挑战赛,今年以来,宁波还发挥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联盟作用,接连启动“百家科创平台服务万家企业”“‘百日百场’院企对接”等覆盖全市的特色行动,通过精准的需求征集和项目对接,多措并举推进技术难题“揭榜挂帅”。
创新机制促进攻关,统筹布局确保实效。今年,作为一项创新举措,宁波市在全省率先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百强企业、高成长企业、单项冠军、产业技术研究院等3000余家单位,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建立“三色图”技术需求库,启动实施三大技术攻关行动。
笔者了解到,目前,宁波已梳理出可实现国产化替代适用技术(绿色)705项、正在研发有望实现进口替代的技术(黄色)226项、国内尚无能力替代的重难点技术(红色)183项。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三色图’为基础,建立强大有韧性的重点产业链精准靶向攻关清单,引导全市企业加快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宁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据介绍,围绕打造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宁波正在积极推进甬江实验室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目前,甬江实验室临时过渡场地已落实,甬江实验室场地规划建设及相关人员招募工作已经启动。接下来,宁波还将积极对接上级科技部门,加紧推进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争创工作,并谋划启动省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建设,为相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更高能级的创新平台。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浙江日报
相关阅读:
- ·“长三角”41城 杭州科创有哪些机遇?(01/08)
- ·杭州西湖区科技进步创新指数全省第三(12/02)
- ·科创能级持续提升 杭州全域创新格局初(10/28)
-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07/13)
- ·嘉兴科技城:一座崛起中的国家一流科技(06/03)
- ·2020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开赛(05/21)
- ·“医疗科技创新集聚区”项目正式落地杭(05/18)
- ·疫情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方向(04/20)
- ·嘉兴嘉善经开产业新城打造长三角瞪羚型(11/26)
- ·绍兴越城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积极融入(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