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面向未来,崛起新制造中心
- 杭州写字楼网
- 2021/3/26 9:41:54
(原标题:萧山:面向未来,崛起新制造中心 陈潇奕、林锋燕)
赢得先机,不过一夕之间。萧山,抢抓新经济机遇,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双轮驱动下,发挥优势、主动作为,以新制造中心为引领,聚焦智能制造、优势制造、未来制造,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钱塘潮起千帆竞。萧山,正以数字之变重构想象。2020年,萧山区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引领,发展模式全面转型,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积极构建“1+4+X”产业总体布局,聚力聚焦“4286”产业平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全力打造产业集聚新样板和产城融合新模式。在此良好态势下,2020年萧山区工业投资较上年增长10.5%,扭转了近5年工业投资连续下滑态势。
与此同时,数字之变,正席卷整个萧山。
正如萧山经信局主要负责人所指出的,产业数字化——让“数据驱动力”成为最大生产力,也是打造新制造中心的关键核心。从某种角度看,萧山入围全省第一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培育名单,重点也在于此。
无论是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萧山意气风发,大力推进从制造迈入智造、创造,不断培育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新旧动能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据悉,2020年萧山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5%,连续两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站在时代风口,一个面向未来的新制造中心在萧山崛起,激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序曲。
数字赋能涌新机
铸造新制造“强心脏”
要立于区域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就必须在这场数字化变革中拔得头筹。
2020年6月9日,杭州市萧山区政府与紫光集团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新型基础设施智造项目和AI研究院项目,全力助推萧山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两个引擎”一起转,为萧山打造新制造中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为了更好地集聚数字经济发展新势能,萧山大力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持续实施数字经济发展四年双倍增计划,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228家,较2018年数量翻番,培育“骏马计划”“千里马计划”企业38家,比2019年增加了6家,列入首批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名单。
对一座城市而言,生存进化的核心方式必然会涉及到自身的“产业结构”。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所有的传统产业都值得重做一次。数字化改革,也同样为萧山传统制造企业积极拥抱新制造“强筋健骨”,全面激活萧山深厚的制造业底蕴,激发勇立潮头的民营经济创造活力。
萧山,从来没有“小富即安”过。一些善抢“潮头鱼”的萧山企业也早已静悄悄地掀起这场“车间革命”,让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互联网制造业在车间发生激烈碰撞,融合共促,由此产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让数据成为新生产资料,数据计算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这句话经常挂在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孔爱祥嘴边,成为了企业十余年数字化、智能化探索的注脚。在他的带领下,兆丰机电迈向了智能制造新阶段,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譬如,智能轮毂,通过连接总部的“智能大脑”,可以即时地对产品状态提前预警,提醒及时更换或维护,实现智能运维。
从汽车零部件、电器元件到化工、服装、厨电,萧山智能制造分布广,已渗透各行各业,逐步构建智能制造数字新产业集群,更多的尝试在萧山遍地开花。譬如,传化化学集团从“制造”向“制造+服务+平台”转型,晨钟凯瑞项目一期建设时装数字化工厂,德意电器建立厨电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协同平台……
与之呼应的是一组数据,2020年萧山区已经累计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2家,实施智能制造试点项目104个,累计上云企业18000家,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100%,提前一年完成“十百千万”智能化改造行动任务,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激活存量工业土地
加速产业动能转换
从现状看,萧山工业用地存在版图逐步流失、成本居高不下、亩均税收低等多重问题,这是制约萧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骨头”。
正如萧山区相关负责人曾一针见血指出:“萧山制造业转型最大的短板和潜力都在存量,萧山为此必须闯出一条新路,为未来发展腾挪出空间。”而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就是萧山要探索的一条新路。
为此,萧山以问题为导向,将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作为释放存量工业空间资源、破解土地要素制约瓶颈的有效突破口。
存量工业用地的有机更新如何推进与保障?
萧山建立以分管副区长,经信、发改、规划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组成的区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领导小组及联席会议论证机制,从“产业业态、建筑形态、环境生态”等多个维度对项目质量进行把关,严格项目准入。并且,在实际运行中,对于产业业态的考量更为关键,这关系着今后的“亩均产值”。
存量工业用地的有机更新,是对存量的提升,是对生产方式的一次重新选择,是对生产空间的一次重新规划,给有限资源以“二次生命”。譬如,新材料产业园区,预计达产后每年可新增产值25亿元、税收1.8亿元;戴村镇与萧山城投集团合作打造“V制造”产业社区,并以此为载体,筑巢引凤,招引优质项目和人才,全面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据悉,2020年萧山区通过有机更新盘活用地4000余亩。
站在这样一个“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历史关口,萧山正以存量工业用地的有机更新为突破,因地制宜走出工业全域治理的有效路径,统筹各项治理措施,推进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布局优化配置、低效企业改造提升的综合性工作,为实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重生与蝶变之间,提升萧山制造的首位度和能级,重塑萧山制造的竞争力。
培育“链主型”企业
促进产业链现代化
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企业是生产的细胞,也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实施主体,没有企业强,产业链、供应链强都是一句空话。
据介绍,在2020年萧山区成功引进了紫光新基建、采埃孚电驱动、赛默飞CDMO等一批世界500强和产业链头部企业项目。这些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为萧山区的新制造注入了新动力。同时,引领龙头企业,培育了恒逸、荣盛、传化、万向和长龙航空等5家雄鹰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恒逸140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启动主厂桩基工作;传化绿色化工园区项目作为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拓展区块已通过省厅评定并发文。
产业链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源头在于关键企业的上下游衔接力和牵引力。萧山区积极落实好各项惠企、稳企政策,一方面,吸引链主型企业落户,出台产业链扶持培育政策,厚植发展沃土,每年安排4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打造纤维新材料、智能汽车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支持更多中小型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产业链中的“隐形冠军”,攀升产业链价值高端,打造转型升级中的“中流砥柱”。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培育产业链中的“隐形冠军”,更需要从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开始做起。
在萧山信息港小镇,造型独特的“5G自动微公交”成为网红打卡地,它从杨时路出发,经建设三路、明星路、启迪路,最后停在杭州湾信息港门口,耗时5分钟,车里驾驶员无需操作,车辆可以自主完成过红绿灯、避让行人、转弯等操作,基本实现自动驾驶。
而这背后,源自新奇点集团开创的“5G数字轨”技术。诸如此类,综合实力强、竞争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大的数字经济企业在萧山还有许多,譬如智慧医疗龙头企业微医集团、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华澜微等,成为萧山数字经济的新风向。截至目前,萧山区已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6家,省隐形冠军企业3家、培育企业22家。
不难看出,萧山已然构建出梯度培育与精准服务相促进的体系,将单项冠军培育工作融入到制造业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中,形成“专精特新”—“小升规”—隐形冠军—小巨人—单项冠军的高质量培育梯队,量质并举,为企业送来雪中炭、及时雨,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支撑起了更多的有机体。
与此同时,萧山区也在对关键产业链实施重点攻关。截至目前,萧山已有3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即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浙江省智能光学感知创新中心、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智慧视频安防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亚太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重点聚焦人工智能、视觉智能及智能驾驶技术,推动区域内传统产业链改造升级,进一步填补国内空白,开辟发展新空间。
从制造到智造,从数字到数智,萧山马不停蹄,全力创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致力于将萧山建设成新时期的新制造中心,让更多的人因为这片土地而目光炙热、心潮澎湃。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