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塘科学城揭牌设立 聚焦“科产城人”融合发展
- 杭州写字楼网
- 2021/3/26 10:01:38
(原标题:更高端的技术、更活跃的人才、更美好的城市 记者:汪株燚、李如艳 通讯员:于坚栋)
昨天,在大创小镇国际创博中心千人会场,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杭州市副市长柯吉欣携手揭开一块铜牌上的红布——杭州钱塘科学城,七个大字赫然入眼,这也意味着,在杭州的东部,一座“科学新城”已然诞生。
为什么要建钱塘科学城?这座科学城有什么“不一样”,又将打造成何种模样?通过一场发布会,我们要寻找的答案逐渐变得清晰,一幅科产城人融合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建设钱塘科学城 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双向助推
杭州钱塘科学城新鲜出炉,首先彰显的,就是杭州创建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雄心。
目前,国内仅有北京、上海、合肥和深圳四城建设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而杭州,正在向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迈进。前不久,浙江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建设创新策源地,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如果说城西科创大走廊实现的是“0到1”的原始创新,那钱塘科学城则要做好“1到N”的产业创新,积极参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
在昨天公布的《杭州钱塘科学城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到,到2025年,钱塘科学城要初步建成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走在长三角前列、特色领域创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创新高地,产业引领力、技术供给力、产业创新力、要素集聚力、城市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成为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
如此重要的科学城落子钱塘新区,则源于钱塘新区自身的资源与产业优势。钱塘新区有什么?杭州的智能制造高地——杭州医药港、大创小镇等六大产业平台聚集于此,创新创业先发优势明显;全省最大的高教园区——集聚14所高校、25万师生、4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30余家科研院所、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汇聚人才总量15万名。
正是依托了雄厚的产业基础、独有的人才优势,杭州钱塘科学城的设立,可谓是水到渠成。这既是钱塘新区发挥区域创新引领作用和区位门户功能,更是以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推动“钱塘制造”迈向“钱塘创造”“钱塘智造”的必然路径。
根据《实施方案》,钱塘科学城将依托钱塘新区下沙片区,着力构筑形成“一核引领、两区联动、全域覆盖”的发展格局,即以环大学城区域为创新引领核,两翼联动“创新成果转化区”和“城市综合功能区”,最终辐射带动整个钱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钱塘科学城如何突围? 聚焦“科产城人”融合发展
作为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钱塘新区如何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让钱塘科学城实现突围?钱塘科学城的成立,又会带来哪些利好,哪些方面将迎来重大发展?
“科产城人”融合,是钱塘科学城抛出的战略路径,把“科”提到“产城人”之前,就是表明了钱塘科学城要让科技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在科技创新方面,钱塘科学城明确将围绕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优势产业,深化“14+2+N”区校合作,引进培育若干重点实验室,部署一批科学基础设施(装置),集聚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在关键核心技术与断链断供技术上进行攻关,承接高端智力资源和产业化成果,力争在特色领域建成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创新高地。
要科技引领,首先就要吸引高端人才。“科学城的核心,就在于人才,而且是世界顶尖人才。”现场,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指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所长谭蔚泓带来这样一组数据:研究所在钱塘新区落户不到两年时间,已经引进了6名院士,组建了一支200人的高精尖医学研究团队。研究所也将致力于助推科学城在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等基础医学领域的发展。
但现阶段,钱塘新区也面临着创新资源散落、发展空间不足、城市能级不高等问题,因此除了推动产业发展,钱塘科学城也将“都市功能”提升出来,宜业更要宜居。《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钱塘科学城将新建11个优质中小学,提供2500套人才租赁房,形成活力四射的新型科创空间、绿色生态的宜居空间、复合多样的城市空间。
更高端的技术、更活跃的人才,还有更美好的城市,当这个功能齐全的城市创新“磁力场”形成,这片热土也将突破“开发区”的单一路径,向“科产人文”融合发展的都市型城区迈进。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