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明:哲学为什么会影响房价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0/7/2 14:30:10
哲学与普通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甚至房价到底有什么关系?上周末的浙江人文大讲堂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晓明教授,不仅给我们展示了哲学学术的魅力,而且对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真实的事例进行了哲学解释。
博学不等于智慧
哲学是一种思想
不少人经常把一个人懂不懂哲学跟他的智商联系起来。实际上,哲学最初的含义是爱智慧,智慧我们现在谈得并不多,我们更多地谈知识,但是智慧和知识恐怕是有区别的。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通常被说成是智商,就像小说《基督山恩仇记》中的主人公邓蒂斯,遭人陷害被关进监狱后,监狱里法利亚长老教他很多知识,他智商甚高,很快便学会了多种语言、很多知识。但他还是想不出是谁陷害他。法利亚长老就此说了一句名言,“博学不等于智慧”。
知识和智慧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是有区别的。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禅宗大师六祖慧能,有著名的短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继承了五祖的衣钵。据说慧能是不识字的,别人问他时,他说“佛学妙道,无关文字”。
现在的学校主要是传授知识,而哲学则是智慧之学、思想之事。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只有把学和思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解决重大问题。
哲学存在于大众生活中
成都人为什么走路慢悠悠
如此说来,好像哲学是很高深的学理,是大学里研究的东西,跟大众没啥关系。但实际上,众多学科中惟独哲学与大众关系最密切。道理很简单,因为哲学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也许不懂数学、物理学或经济学,但却不会没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哲学是每个人都有的,在学院里学了哲学的人,未必一定比普通人的哲学高明。
我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评选最适合人居的城市。评出来的是成都,我很赞同,因为成都的确是个优美、舒适、有文化积累、丰厚和休闲的城市。有不少媒体去那里采访,他们用秒表掐出不同城市市民步伐的快慢。成都人走路比较慢,而香港人、上海人走路就快许多。有个记者采访一位老太太,问她为什么成都人慢悠悠地走路。老太太回答说:人都在走向死亡,你走那么快干嘛?听得我目瞪口呆,这岂不是哲学嘛,而且还是挺透彻的哲学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而且生活中随处都有哲学。
不同的哲学造就不同的人
诸葛亮为何难胜司马懿
不同的哲学意味着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也造就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叔本华说过,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哲学。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斯说,哲学是个非常奇妙的东西,虽然不能用来烤面包,但却有“兑现价值”。
他举了两个例子,他说你如果是一个房东,你在把房子租给别人时,不仅要注意房客的钱包,而且要注意房客的哲学。意思是说,你不仅要知道租房者的收入状况,还要知道他的哲学是什么样的。美国学生去租房子,房东说1000元一个月,他说没问题;中国人则讨价还价,“800行不行”,最后或许是900元成交。但到了收房租的时候,美国房客是一拖再拖,而中国房客往往是按时交房租。这就是不同的哲学。
詹姆斯又举一个例子。说打仗的时候,不仅要了解对方的军力、配置和布阵,还要了解对方将领的哲学。大家看过《三国演义》,诸葛亮用兵奇诡,但司马懿很了解他的哲学,所以后来诸葛亮率兵与司马懿对阵时,颇难取胜,六出祁山,所得甚少。
不同哲学和不同文化也有关。有个经济学上的经验系数,研究的是不同民族的人多赚一元钱时会花掉多少钱。数据是:美国多花2元,而英国人却只多花几毛钱。从中可以分析出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哲学,它们对价值的领会方式不一样。
影响中国房价的哲学因素
租来的房子不是我的家
房价问题近来一直是人们讨论热烈的话题。其实它也牵涉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哲学对房子的领会方式。
如果我们向中国的年轻人证明:一辈子租房子,你只需花费100万元,而买房子则需花200万元,那么,你究竟是租还是买?
我相信很多人会回答:买房子。
但美国人的回答往往是租房子。因为两者对房子的领会和理解不同。对中国人来说,房子不只是一个居住空间,而且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独特象征和独特氛围的家。
有位学者曾经在电视节目中劝大家不要买房子,毋宁去租房子。立即有两个年轻人站起来反驳,其中一个男孩说,买房子是我能力的证明。女孩说,我的父母不会让我嫁给一个租房子的男人。
我们系里有位年轻老师一直没买房,涨到最高点时买了个房子,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老婆要生了,我不能让我的孩子生在租来的房子里。”不少同事就说:“你的想法怎么那么中国?”其实,在这里起作用的是一套哲学,是一套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
还有一个例子。1987年,我在英国利兹大学学习,上海有个代表团到英国去购买考勤机。到了企业,经理介绍了考勤机的功能和特点。一个随团人员就提问:如果我不去上班,让同事带去打卡,你这个机器能识别出来吗?
当时,翻译翻了三遍,那个英国人还是没听懂:不是因为语言障碍,而是他完全没有这种理解预期。他无法理解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哲学和批判的方法
切蛋糕的“形式公平”
自康德以来,德国哲学特别地发展起来一种批判的方法。康德写过三部最主要的著作,叫“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在这之后,德国哲学便牢固地掌握了所谓批判的方法。德国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后来说过,什么叫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思想就是掌握了批判方法的思想。
批判的原则可以简单地表述为:澄清前提,划定界限。
《纯粹理性批判》的问题是人类的知识有没有前提,如果有,前提是什么?人类的知识有没有界限,如果有,界限在哪里?康德的哲学是为知识划定界限,并从而为信仰留出地盘。
为了能更方便地了解批判的方法,我们可以来考察一下“形式的公平”。
伦理学上曾经谈论过一种公平,叫“形式的公平”,意思是无前提无界限的公平。比如说有个蛋糕,如何能够在分蛋糕时达到形式的公平呢?我们可以指定一个人来切蛋糕,并同时指定他最后拿自己的一份,这样就能建立起形式的公平。
我们来设想一下,这个人会怎样来切蛋糕呢?
他一定会尽可能平均地来切这个蛋糕,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他所能得到的最大一份。如果说有100个人来分蛋糕,那么,切蛋糕的人至多可以拿到1/100,不可能更大,但倒是可能更小(只要他切得不平均)。
这看起来似乎是毫无疑问,理所当然的。但现在让我们来对它进行批判,也就是澄清其前提并划定其界限。我们很快会发现,这样的公平是有前提和界限的。其前提就是“利己主义个人”和“原子个人”。利己主义个人毋需解释,原子个人是指具有独立人格性的个人,亦即在血缘的、伦理的、宗法的、裙带的关系已经解体的地方产生出来的“个人”。只有以利己主义个人和原子个人为前提,才可能需要这种公平,才可能建立这种公平。
对于一切看起来似乎是理所当然、绝无问题的理论和观点,必以批判的方法对待之、审查之,如此方始有自由的思想。
猎人和渔夫是如何交换的
思想已成为当务之急
马克思做过一项重要的工作,叫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亚当李嘉图完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这门学问的教科书便设立了猎人和渔夫两个角色,这既意味着他们有不同的职业,又意味着他们是自然状态和原始状态的人。猎人打野兔子,渔夫捕鱼,不久他们便开始交换了。经济学家发现,他们不是任意交换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交换的。
比如说,3条鱼换1只野兔,那么6条鱼便换2只野兔。为什么是这样呢?回答是,这两者包含等量的抽象劳动。这个规律叫等价交换。
这看起来同样理所当然。但马克思批评说,构成前提的那两个人不是猎人和渔夫,而是两个现代资本家。自然状态的原始人,他们的交换方式也许是馈赠,也许是争夺,但肯定不是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在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成为可能的。只有到商品生产发展起来,并有发达的流通的时候,等价交换才伴随着交换价值的成立而开始起作用。这就是说,经济学的规律是依赖于一定的历史前提的,也是有一定的历史界限的。
我认为中国最近30年做了很多事,但在理论观点和学说方面更多的是学习和模仿,这固然很有必要。但到了今天的发展阶段,必须以批判的方法来消化和反思各种外来的模式、路径和知识,并从而开始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应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哲学是思想的事情,而思想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阅读:
- ·有房的女人更愁嫁?(01/19)
- ·让“创”字成为杭州前行的澎湃动力(06/17)
- ·住建部盯紧房价“冒尖”城市 新一轮楼(08/20)
- ·绍兴开展房价大检查 将严查这些违规行(01/29)
- ·杭州楼市之变:一二手房价格空间现松动(12/04)
- ·一张图看清杭州地铁沿线房价(07/01)
- ·创新须除思维锁定(12/28)
- ·杭州楼市走向会被改变吗?(08/07)
- ·你住在杭州几环?杭州“三环”交通格局(06/04)
- ·杭州楼市持续回暖 房价一年多来首次环(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