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office社区 > 天下时论 > 浏览文章

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会变“坏”?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8/8/28 15:59:26
导读:在众多的口诛笔伐中,有一种声音认为,2018年是互联网平台公司的“黑化”之年。

    昨日零点起,滴滴顺风车全面下线,继续整改客服体系,同时免去两名高管职务。温州女孩在乘坐滴滴顺风车途中遇害,让公众把矛头指向了滴滴。在众多的口诛笔伐中,有一种声音认为,2018年是互联网平台公司的“黑化”之年。

    “此前,它们是创新先锋、财富偶像、天之骄子;现在,越来越多人觉得它们为富不仁、飞扬跋扈、敷衍塞责。”传播学研究者、前南方周末记者方可成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表达愤怒,在他看来互联网平台公司的童话年代结束了,他说在9月即将出版的《Platform Society》一书中,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几位研究者总结认为,互联网平台有几大特征:数据化(基于用户数据的商业模式)、集中化(垄断趋势)、个性化(例如个性化推送)、全球化(海外市场扩张),以及模糊化(obfuscation)。这个公众比较陌生的“模糊化”,指的是:这些平台公司往往会用一些美妙的词汇和说法,来掩盖背后的真实产品逻辑。

    因为剑桥分析数据泄露事件,Facebook一夜间黑化,民意从“怎么能监管Facebook”变成了“怎么监管Facebook”。在公众眼里,扎克伯格从美国偶像,变成了全民公敌。从郑州空姐到温州女孩,滴滴从“美好出行”变成了“没好出行”,要求柳青、程维公开道歉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人们不禁要问,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会变“坏”?

    关于创业公司有没有“原罪”,其实早有过讨论,往往只有一家创业公司拥有突破边界的想法和能力,即所谓创新,才会获得成功。但创业公司往往存在长期高速发展,但在钱和其他资源上捉襟见肘的矛盾,以至于存在投机取巧的“原罪”,当然也有人称其为“增长黑客”。一位招聘网站的负责人就曾在私下表示,假若在创业初期就将审核规则设置得非常严格,那用户的增长就不可能跟上同业竞争的速度,最后“死”于无名。只是这份侥幸心理最终传导到用户端,后果谁也无法预料。

    微博CEO王高飞身处其中,观点更为中立,他认为互联网的初心是好的,在10年前SNS或共享经济出现的时候,这些充满自信的创业者相信可以靠新技术解决社会问题,而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确实比之前的传统公司好。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互联网公司也在创造新的问题。而对这些新问题的不作为是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恶化的原因,比如大部分SNS(社交网络服务)都把《失控》奉为圣经,认为系统会自愈,将选择权交给用户就会解决一切问题。这种视而不见终归过于理想化。

    当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公司已经渐渐失去边界,不再是创业创新中的新物种;当互联网带来的好处用户早已习惯,不再感激这些公司带来的改变……社会确实正在反思过去10年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于未来,我们又该如何远离“野蛮生长”?
    (原标题: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会变“坏”? 张丽华)

关键词:互联网公司,滴滴顺风车事件,创业公司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杭州日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