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CBD > CBD城建 > 浏览文章

杭州市钱塘区:奏响长三角一体化“交响乐”

  • 杭州写字楼网
  • 2021/5/27 10:53:34
导读:地处杭州湾V字形拐点的钱塘区,是杭州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肩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使命,成为杭州融入长三角的主阵地和主平台。这一年里,钱塘区坚持全面接轨,抢抓战略机遇,乘着区域一体化的东风,与连江通海的长三角形成抱团之势,开启共谋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原标题:杭州市钱塘区:奏响长三角一体化“交响乐” 糜利萍、刘健)

  潮涌长三角,扬帆正当时。

  近日,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沪苏浙皖自贸试验区代表签署联盟协议,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搭建新平台。半年前的11月,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钱塘区块将启动仪式直接“搬”到上海,签约30个总投资额达110亿元项目,涵盖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等诸多领域,积极抢抓“进博会”红利。

  地处杭州湾V字形拐点的钱塘区,是杭州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肩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使命,成为杭州融入长三角的主阵地和主平台。这一年里,钱塘区坚持全面接轨,抢抓战略机遇,乘着区域一体化的东风,与连江通海的长三角形成抱团之势,开启共谋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机制先行
  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

  去年8月20日,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合肥召开,会议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

  钱塘区积极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奋力书写精彩的“钱塘篇章”。过去两年来,钱塘区积极深化各领域改革创新,开展了平台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街道体制改革、营商环境集成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特别是,平台体制改革推动成立6个实体化产业发展平台,通过减负放权赋能,制定出台了干部人事管理、财政保障、招商决策、审批服务、考核评价等配套体制机制,真正理清平台、部门、街道、国企的职责分工,明确平台就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企业服务的主攻方向。

  体制创新不能就钱塘看钱塘,更要跳出钱塘看钱塘。4月9日,杭州市官宣区划调整之后不到4小时,钱塘区便召开了区委常委(扩大)会议。这次大会,意义特殊——

  这既是一种继承——早在两年前的4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杭州钱塘新区,就明确了它的战略定位: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

  这更是一次破题——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原先坐拥531.7平方公里土地,下辖近3万家企业的钱塘新区,在机构设置方面一直处于“小马拉大车”的状态,亟待体制机制创新突破。而钱塘区的设立,为突破这些掣肘提供了重要机遇。

  钱塘区的设立,是对现有体制的进一步赋能,将结合当前的职能定位,在体制上做到最有效的结合,既发挥行政区依法规范的特点,又保持功能区精简高效的优势,真正实现以区政叠加放大发展优势。

  更多融入长三角的顶层设计正在加快推进:钱塘区推动“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生态海岸示范段、产业目录导向和布局指引等相关方案;完成发展战略规划、产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生态规划等编制的同时,按照“有核无边”的理念,开展长三角小镇的谋划,在产业、科创、开放平台、公共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对接上海等长三角城市高端要素,打造杭州的“新浦东”。

  产业合作
  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5月8日,作为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大项目,中科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放大招”——引进俞书宏院士团队、杨焕明院士团队,与吴芩、魏永、肖润、沙雏淋等青年人才代表签约,为杭州重离子研发中心揭牌,与中欧未来医学健康技术成果推广转化与育成中心签约……越来越多来自长三角的创新力量在钱塘集聚。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本质上是高质量发展,必须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区域创新资源的联动上,纵观长三角三省一市各具特点,譬如上海综合优势突出,江苏制造业发达,浙江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先,安徽创新活跃、生态资源良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钱塘区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在合肥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为三省一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久前,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串起沪苏浙皖的9个城市,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七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计划按照“优势互补”“拉长长板”的原则,打造更多优势竞争领域。

  生物医药成为钱塘区与长三角产业合作上发力的重点。去年8月4日,钱塘区在上海举办生命健康产业推介会,吸引包括生物医药研究院所专家、在沪知名生物医药企业代表、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等在内的百余人参加,实现与高特佳、华盖资本、华夏恒天等20余家知名投资机构加强沟通合作。此外,杭州医药港还发起建立了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加快推动区域间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共享、统筹发展,推动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同步发展。

  得益于钱塘区为企业提供的良好发展环境,时至今日,杭州医药港已集聚天境生物、药明生物、华海药业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1400余家,默沙东、雅培、强生等全球10大医药企业已有7家落户。截至目前,中科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项目、格力电器杭州智能产业园项目、云帆未来社区等9个项目已列入杭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库。

  打破壁垒
  百姓跨区域办事更方便

  最近,身在钱塘区的郭先生打算在海宁长安开办一家广告公司,本来他只想去钱塘区行政审批局咨询下,没想到一个小时后,他轻松实现了异地办证,省去了原计划的两地奔波。这得益于去年9月15日,钱塘区、临平区、海宁市三地签约启动政务服务“杭海通办”专窗,标志着杭州市政务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步伐又往前迈出了一步。

  长三角的营商环境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上海推行“一网通办”,江苏实行“不见面审批”,而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重点,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省份。“通过持久开展‘三服务’2.0,我们在解决问题中将营商环境建设推向深入,以政务服务的‘一体化通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钱塘区相关负责人说。

  钱塘区、临平区与海宁市地缘相近,两地人员流动频繁,但由于所在行政区域不同,两地企业群众办事经常“往返跑腿”。为了突破政务服务同城化的“行政壁垒”,实现服务事项“跨城通办”,三地通过深入对接沟通,将高频办理的15项商事登记事项作为战略合作中先行“试验田”,依托全省统一的全程电子化平台,实现账号权限交换,窗口服务、证明材料、审批结果等效互认,形成“本地申报、数据流转、属地审核、本地发照”的跨区域通办模式。

  此前,钱塘区和海宁市已互相投放自助服务终端,两地市民可凭身份证异地自助办理社保参保证明打印、房产证明打印等业务。借助此次政务服务的“一体化通办”,今后,海宁市民可在当地办理543项杭州政务服务事项,杭州市民可在钱塘区和临平区办理海宁市的653项政务服务事项,及上海、江苏近180项长三角一网通办事项。此外,钱塘区还与上海静安区开展党建共建结对活动,共同探索新时代跨省域“两新”党建合作新路径。

  今年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攻坚之年,钱塘区将以平台建设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以互联互通推进区域协作,以对标学习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比如,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将积极开展营商环境与沪对标工程,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共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共同奏响长三角一体化的“交响乐”。

关键词:钱塘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浙江日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