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宁波独有 > 三江视点 > 浏览文章

十年蝶变 鄞州区再造“质量新鄞州”(2)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2/11/2 10:59:36
导读:  十年前,有县无“城”;十年后,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华丽崛起。   这十年,鄞州经济持续发展,趋稳向好,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乡融合水平全省领先。   创新,突破,率先,成为鄞州发展的关键词;一个个“鄞

  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
  城乡统筹大普惠大联动大倾斜

  围绕农民市民化,着力创新优质公共服务“大普惠”机制;围绕农村城镇化,着力创新城乡建设发展“大联动”机制;围绕资源配置一体化,着力创新要素保障“大倾斜”机制,这是鄞州城乡统筹的实践路径和经验总结。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鄞州率先从“城乡统筹”走向“城乡融合”。
  2002年5月,鄞州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作。首创“尊重民意,依靠民资,强化民管,维护民利”的“四民”方式,经过十年努力,鄞州成为全省新村建设中首个建设面积超千万平方米、投资超百亿元的县(市)区,并谱写了“住上新房子、迎接新生活、开启新观念”的惠民“三部曲”。去年,全区用于新村建设的资金达到20亿元,完成、在建和启动新村建设的建制村达到建制村总数的65%。
  2007年起,我省对各地进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鄞州区首摘桂冠。之后,全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并于2009年率先进入全面融合阶段。
  2008年下半年,鄞州被确定为全市小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后,随即出台了改革发展举措,按照推进城市建设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的“四个向农村”,全面推进城镇化。
  这些扎实的基础,打造了鄞州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荣膺全省“四连冠”的辉煌。
  今后五年,鄞州将做好区与市、城与乡、城乡基础设施“三大融合”,扎实推进区域之间、组团之间、功能区块之间的有机互动和错位发展,联动建设品质新城区、特色小城镇和幸福美丽新家园,使城市功能更完善、城乡形态更协调、公共服务更均衡、基础设施更完备,全面增强城乡一体的支撑力。

  从“人均享有”到“人人享有”
  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普遍提高

  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之后怎么办?鄞州的答案是,要尽可能多地“切”给公共民生事业,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好处,从“人均享有”变成“人人享有”。
  从2006年春季开始,鄞州区在全国率先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又相继实施免费职业教育、免费普高教育,全面实现12年免费教育,每年1.3亿元的专项经费惠及全区14万名学生。
  早在2008年,“将医疗卫生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着力体现公益性”的农村医改“鄞州模式”就在全国推广。经过三年努力,目前全区已经新建、改建280余家高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十五分钟医疗圈”基本建成。
  2008年7月1日起,鄞州区全面启动实施“幸福民生40条”,其覆盖范围包括促进创业和扩大就业、建设城乡共享型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综合素质、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新一轮道路交通建设、放心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新鄞州人”服务管理、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大幅提升了民生服务水平。
  近三年来,鄞州区每年的财政支出中,有近七成流向了“三农”、教育、卫生、社保、就业、生态等民生领域,比例、资金总量多次创下全省新高。做到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这些创新性做法让鄞州的民生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形成了独特的“鄞州现象”。老百姓都说,正是“大社保”与全覆盖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为大家撑起了“保护伞”。
  今后五年,鄞州区将以工作好、生活好、环境好“三个好”为目标,完善就业创业体系,优化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民主法治、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使广大群众对发展更认同、生活更幸福、归属更强烈、感觉更自豪,全面增强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协同力。

  见证

  村里年年换新颜
  口述者:石碶街道联丰村党支部书记  陈伟东

  如今,联丰的老百姓都说,村里这几年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概括一点也不过分。
  

关键词:鄞州经济,质量鄞州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宁波日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