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谈“税”色变是喜是忧?
物业税旧话重提影响楼市几许?
从风生水起到渐渐沉寂再到重出水面,这些年,“物业税”时隐时现般出现在公众面前。但物业税何时开征,迄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谜。日前,搁置近两年的物业税与环境税改革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其中特别提到今年将研究开征物业税。一时间,物业税成了热点话题,有人说:要立即开征,平抑房价;有人说:要征的话,要界定土地的产权,才有征收的法理依据;也有人说:问题太多,技术上难以操作等等……这无疑将对于楼市产生不小的影响,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应该予以关注。上周四至昨日,杭州日报网楼市论坛对这一话题进行了网上讨论,网友反响空前热烈。
新闻背景:开征物业税风声又起
2009年5月25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今年要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税收制度;研究推进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制订并择机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加快理顺环境税费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物业税。
新年伊始,有关物业税的消息再次提上日程。有消息称,2010年税务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房地产模拟评税,昭示着物业税“空转”在部分地区试点6年后,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据了解,本轮国家财税部门释放推进物业税开征的信号,主要还是为了配合“国四条”的要求,打击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因此,北京、深圳、上海等目前房价已经超出国家“房价警戒线”的城市将有可能率先对商业物业和高端住宅进行实征试点。
讨论话题:开征物业税你有什么话说
如今,房地产行业正处于多事之秋,因而,围绕物业税展开的讨论主要产生了两大派系:支持派与反对派。
支持派说,物业税的开征是稳定房价、限制房产投机行为最有力的武器;反对派说,物业税就是加重民生负担……那么开征物业税究竟会对楼市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本期,楼市论坛照例摘录部分网友观点,分类陈列于下,也许能拨开关于物业税争论的一些迷雾,给大家一些启发。
支持派:有利于抑制房地产投资的过度炒作
打击投机:投资人只要不转让交易,就可以零税收成本地持有商品房。当楼市涨价时,投资者可以轻松地将手中的房产提价出售,并可以不费力地将各种交易税费转嫁到买家头上,从而变现投资收益。这在客观上鼓励了房地产投资或投机行为。因此,收物业税,有利于充分发挥税收对社会资源的二次分配和调节作用。
Enter:开征物业税将增加囤房捂盘者的持房成本,最终‘逼迫’炒房者降价出售存量房,平衡市场供需关系。
劫富济贫:很多人很简单地看待物业税的征收,认为只是增加了一个税收,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这是对物业税征收的误读,也是高房价时代不可能进行的事。中国的物业税如果开征,将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是在推进住宅开发和供应模式的转型,是作为社会保障住宅推广的基础保证,同时,也是从某种程度上平衡社会财富的分配。
反对派:物业税无疑增加民众负担
lucyy:既然购房人已经一次性缴纳了70年的土地出让金,如果把这部分民众已经缴纳过的土地出让金转嫁到物业税中,就会出现重复征税,加重民众的负担。物业税只能针对不含土地出让金的商品房征收。开征物业税等保有环节的税,必须以“相应取消有关收费”作为前提。
孤独的心:物业税改革的基本框架是,将现行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土地出让金等税费合并,转化为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并使物业税的总体规模与之保持基本相当。这样一来,物业税一旦开征,将对地方政府、消费者、投机者的经济行为产生不小的冲击。
镜花缘:我认为,物业税的开征应对高收入阶层的购房者影响最大,因为开征物业税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在保护必要消费的基础上抑制过度占有资源,按个人持有的资产价值征税,对单套面积过大,超出普通住宅标准或者生活必要限度的房子可能将适用税率明显提高,因此那些拥有一套或几套豪宅的富人未来要为这种奢侈的行为和生活付出更高的使用代价。
sptj555:前年和去年打压房价时也是这样说的,不知道这回是不是真的狼来了?
多拉A梦:今天看到了很多前辈都在论坛上大谈特谈物业税,物业税要来了,似乎成为了一个新的话题。但单纯以物业税将商品房的投资、消费功能加以区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象。很可能反而加重了穷人的负担,对富人炒房又没有多少抑制作用。
相关阅读:
- ·写字楼进入年底冲刺期 商业地产风险加(11/21)
- ·中国商业市场第三季度继续火热(10/28)
- ·两三年内写字楼市场需求较大(10/28)
- ·半数杭州购房者认为房价将小幅上涨(10/24)
- ·杭州北部新城:刚需的天堂(10/11)
- ·写字楼买家反映市场行业景气度(10/08)
- ·写字楼存量大 商业地产竞争激烈(09/27)
- ·写字楼过剩 市场诉求和规划是关键(09/17)
- ·杭州开发商忙“出货” 二手房反应滞后(09/16)
- ·金九开局 杭州商业地产遇冷(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