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的三团迷雾成房价上涨的隐形翅膀
剥开这层表象,楼市的冷与热、萧与荣、跌与涨,似乎依旧“乱花欲渐迷人眼”。这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市场,并不差钱,只差诚信。
前一阵子还是土地流拍,转眼新地王横空出世;前一阵子还很冷清的楼盘门口,转眼又见排队抢号景象;前一阵子还在打折促销的房价,转眼重回强劲上升通道……正经历一场“小阳春”的楼市,是什么兴奋剂让一度冻结的楼市陡然亢奋?有人分析流动性充裕,有人分析通胀预期,有人分析冒险家、投资客卷土重来……
但老百姓就是不能明白:既然前一阵子房子能卖每平方米8000元,为何转眼非要涨到每平方米1万多元?难道楼市的价格就是开发商手里把玩的橡皮筋吗?难道楼市的价格就不受任何监管吗?
剥开那些看上去堂皇的表象,楼市的冷与热、萧与荣、跌与涨,似乎依旧“乱花欲渐迷人眼”。
也许除了房地产商,没有人看得清里面的江湖门道。这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市场,并不差钱,只差诚信。
比如,房价成本始终是一团迷雾。
抱怨了好多年,房价成本一直潜伏很深。房地产商将其视为“商业机密”,有关部门也相当配合,一直“不便过问”。问题是,房产成本一天搞不清,围绕房价的一揽子问题就仍然是一笔糊涂账。
目前,国家统计局瞄准40个重点城市商品房价,正着手成本摸底调查,直指项目土地费用、城市基础建设费、项目建造费用、项目销售费用和各项税费、项目总建筑面积和项目销售总收入,而这些正是目前房地产常规统计制度还无法全面、详细覆盖的统计信息。摸底调查能不能打开房地产成本的“黑匣子”,对于一个健康、透明、诚信的楼市很重要。
涨跌是一团迷雾。
一边是商品房热销,另一边是退房频发;一边是存量压力较大,另一边却又供不应求;一边是市场预期仍未完全乐观,另一边已是涨声一片……楼市怪相后面,开发商是导演兼主演,一些地方政府和银行是配角,上演了一部楼市涨跌悬疑大片。
悬疑的真相在哪里?
有人揭秘——开发商为缓解资金困局,通过“自产自销”等手段骗取银行房贷,同时营造热销假象,又迷惑消费者。有一些开发商常说不要“妖魔化”开发商,实质是他们自己把自己“妖魔化”了。难怪,很多只好说:楼市里的水很深……不过,《无间道》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在任何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里面,靠发布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这样的假象终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冷热是一团迷雾。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统计局最新发布的5月份的房地产数据,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出现连续三个月保持上涨,五月份环比涨幅达到0.6%。与此同时,今年前5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5.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6.7%。
伴随楼市回暖的,还有一些令人忧虑的消息传来。比如,一些开发商把央行出台的第一套房贷优惠政策,用到了第二套甚至第三套房身上。去年年底央行发布个人房贷“新政”,也就是首套住房利率打七折,首付降至二成的优惠政策。各大银行集体违规给二套房贷暗中松绑,开发商竟然声称“一人竟可贷35套房”。如此“回暖”,有多少是百姓购买力的真实反映?又将为未来埋下多少隐忧?
三团迷雾已经化成楼市里的“隐形的翅膀”,带着房价扶摇直上……
经济学家易宪容说:现在一些概念都是开发商自己编造出来骗人的,舆论应该炼就火眼金睛,帮助民众辨明真相。
关于楼市,老百姓的疑问还有很多:楼市是不是消费市场?老百姓是不是消费者?市场尊敬不尊敬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有没有权利看清这个市场,谁又为普通消费者打开楼市的天窗?谁应当肩负起“消费者的慧眼”的职责?
无论是火爆还是低迷,楼市一直被呼吁要理性,要维稳。缺乏完善的监管,难有健康、诚信、透明的楼市。
相关阅读:
- ·写字楼进入年底冲刺期 商业地产风险加(11/21)
- ·中国商业市场第三季度继续火热(10/28)
- ·两三年内写字楼市场需求较大(10/28)
- ·半数杭州购房者认为房价将小幅上涨(10/24)
- ·杭州北部新城:刚需的天堂(10/11)
- ·写字楼买家反映市场行业景气度(10/08)
- ·写字楼存量大 商业地产竞争激烈(09/27)
- ·写字楼过剩 市场诉求和规划是关键(09/17)
- ·杭州开发商忙“出货” 二手房反应滞后(09/16)
- ·金九开局 杭州商业地产遇冷(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