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杭州写字楼网 >> CBD >> 杭州城建 >> 浏览文章

转型发展 杭州下沙化茧成蝶(2)

2013/5/29 8:36:28 杭州写字楼网 浏览: 【字体:

  作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重点发展软件外包的同时,也加大对信息技术、医药研发、物流、金融等外包产业的培育力度,逐步形成以ITO为主导,BPO、KPO为先导的服务外包产业规划。2012年,开发区服务外包企业完成合同签约额为61765万美元,培训服务外包各类人才5875人。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开发区服务外包大楼也正式启用,将成为杭州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新的重要载体。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下来的种族既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有智慧的,而是最善于适应环境变化的种族。”从曾经的一片荒芜,到如今的气象万千,与时俱进始终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题。

  打造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钱塘江畔的开发区人早已扬帆起航。

    城市转型——建设“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的下沙副城”

  工业开发区向综合性城市新区转变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开发区的形态、功能以及国际发展经验看,绝大多数开发区未来会被城市化所覆盖,城市化转型将成为开发区重要的探索路径。

  “建区”到“造城”转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早在10年前就开始了这一路径的探索和实践。10年造城,从功能单一的工业区向功能多样化、综合性的副城转变,是城市转型最直接的成效。

  几年前,住在下沙的周良,出门基本就靠一辆B1公交车,活动范围也仅限于这趟公交车所能辐射到的地方。B1公交车上学生多,遇到双休或者节假日,挤上了车,连转个身的地方都没有。

  2012年11月地铁开通后,周良都选择坐地铁上下班。他说,这样一来,可以比以前多睡15分钟。关键是,下沙越来越有一个城市的感觉,他的生活渐渐有了质的变化。

  交通,拉近的不止是距离,更是一种身份。下沙与杭州主城区的无缝对接,也使得其“副城功能”的定位愈加凸显。

  今年,下沙将继续加快完善交通体系,推进德胜东路高架、之江东路、地铁1号线延伸段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文汇立交、绕城南入口也列入开工计划,努力实现区内10分钟接轨地铁、20分钟接轨主城。最近,开发区开通了到萧山机场的直达大巴专线,进一步完善了区内交通网络体系,公交与航空、地铁全面无缝链接成为了现实。

  产城融合的终极目标是让开发区中的人、产业和城市共同成长。10年造城,下沙的副城功能越来越凸显。但对其来讲,城市转型更多意味着“品质”的提升。

  在后开发区时代,人们越来越渴求久违的自然、舒畅、健康、人本化的环境。

  从千百年沧海桑田,芦荻密布,渔火星夜闪烁的滩涂;到如今高楼遍地,长龙横卧的江岸,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长,从来就离不开水的孕育。2010年5月,下沙新城中心区块挖掘机轰鸣,挖出了金沙湖工程的第一铲土。国际建筑设计大师卡洛斯奥特说,金沙湖的设计,就是要体现出水与建筑、水与环境的关系,把水带到人中间。

  一面生态、环保的金沙湖,一个繁华、现代的金沙湖。如果说,下沙新城中心区是整个副城的核心,那么金沙湖就是中心区的“心脏”——希尔顿酒店、邵逸夫医院、东部国际商务中心、下沙文化中心、高档住宅小区,如一颗颗珍珠,璀璨了一湾金沙湖。而更多商贸配套、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文创产业等一批项目,旖旎着金沙胡的风光,浸润着下沙的血脉,在这里扎根开花。

  2012年,金沙湖板块正式启动商业航母——龙湖天街。这是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国际化购物广场。从下沙出发,辐射整个大城东,将打造杭城东部的生活地标。与此同时,下沙另一个核心区块大学城北板块,也已经驶来了一艘商业旗舰——宝龙城市广场。它所描绘的创造一站式消费体验中心、打造“下沙武林门”蓝图,使大学城北成为“新城市中心”之一的愿景成为可能。而在沿江板块,借着江景、湿地等自然资源,较早启动了沿江居住区的建设,保利、金隅、世贸等众多品牌楼盘沿江而立,也造就了杭州房地产市场稀有的江景与湿地兼具的居住品质。美丽的钱塘江畔,璀璨灯火,肆意闪耀。

  生活在下沙,出则繁华,入则安然。

  打开电脑中近千张有关下沙的照片,民间摄影爱好者沈卫的镜头下,记录着下沙的点滴变化,在沈卫看来,正从“建区”向“造城”转型中的下沙新城,“宜居”氛围渐浓。

  2012年,开发区启动了“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从2012~2014年的三年内,将建成29个重点项目,新增发展空间219万平方米。同时,农贸市场等民生建设步伐加快,繁荣生活性服务业培育。海天、金隅、中沙等农贸布点建设督查,积极布点引入杭州市“菜篮子直通车”专项工作,社区百姓生活越来越便利。

  “开发一方,造福一方”,这句朴素的口号正是对开发区理念的最好诠释。

  如果说业态是一件靓丽的着装,形态是其时尚的装饰,那么神态则是由内而外的涵养。突破社会发展这一环节,致力于丰富品质内涵,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自我升华。突破,让开发区的发展理念更深入人心。

  把钱投在孩子身上,就是投在希望身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群众安康幸福,政府的工作才更有意义;铺平脚下路,点亮窗前灯,让群众有个好心情……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此诠释“民生观”。

  民生安居——百姓安居工程是群众极为关心、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民生和发展工程,深入推进这项工程,既是改善民生之需,也是构建和谐开发区之举。

  2012年是开发区扎实推进保障房建设管理的重要年,共有12个在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今年,开发区以提升品质为目标,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平稳推进拆迁安置,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和解决安置过程中居民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扎实做好回迁安置工作。同时,深入开展“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强调“精品”意识,把百姓安居工程打造成“精品化”工程。

  医卫利民——今年,打造“15分钟公共卫生服务圈”是开发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头戏。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下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将正式启用,白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建设加快推进,为大家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服务。另外,还要完成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布局规划,争取年内启动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工作。

  教育强基——开发区良好的创业和居住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发展,其中又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十分关心子女们的教育问题。开发区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由“好上学”向“上好学”全面升级。

  2012年,开发区有3所新建幼儿园投入使用,5所学校、幼儿园项目开工,招引了158位优秀教师来到下沙。其中研究生毕业有16名,省特级教师1名、省优秀教师2名、省优秀毕业生4名、获得市县级以上综合荣誉15名,大大增强了教师队伍力量,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孩子们从“好上学”到“上好学”,教育环境步步提升。

  就业促进——就业是民生之本,找一份好工作,这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努力让求职者充分就业,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这是开发区管委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2012年开发区就业促进工程,继续深化创业带动就业的下沙模式,深入开展了“送岗位进社区、到家门”活动,着力打造“充分就业开发区”和“创业型开发区”,解决大学生、被征地农民、“新杭州人”的就业问题。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00余人,新增就业人数6700余人,大学生创办企业总数突破800家,实训、见习、培训大学生约1万名。

  与此同时,开发区还特别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诉求,着力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建立了杭州市最大的综合性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了邻里、新雁等多个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社区等保障机制,营造了良好的用工环境。

  文化惠民——文化下沙,熠熠生辉。每年开发区都组织元宵灯会、职工运动会、摄影书画大赛、大学生艺术节等一批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相得益彰。其次,还培养了一批文化活动业务骨干和爱好者,成功打造7支优秀团队参选市星级示范团队,实现开发区市群众文化星级示范团队“零”的突破。

  去年底,开发区承办了全省开发区文化建设现场会,全省51个开发区的100多名代表参加,充分交流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探讨了推进开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举措。

  唯有秉承这种爱一方热土、心怀感恩之情的观念,才能实现开发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绿色经济、和谐社会的美好构想。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项又一项的民生工程,宛如一缕春风,温暖着每一个居住在这里的人。

文章关键字:转型升级,杭州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浙江经济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8008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