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楼宇经济 > 地产评论 > 浏览文章

禹来:做好商业地产要遵循的那些一般规律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2/9/17 13:37:23
导读:   对于很多地产商来说,商业地产成为一个让他们又爱又恨的名词,商业地产带来租金收入、资产增值的美好远景的同时,也带来对企业运营能力、资金能力的考验。    禹来此前曾历任天河城集团董事长、深圳市中信城市广场


    对于很多地产商来说,商业地产成为一个让他们又爱又恨的名词,商业地产带来租金收入、资产增值的美好远景的同时,也带来对企业运营能力、资金能力的考验。

    禹来此前曾历任天河城集团董事长、深圳市中信城市广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其中其运作的天河城购物中心,在2006年曾创下单日最高人流量83万人次的纪录,是国内较早涉足购物中心开发运营的企业家。在禹来看来,要做好商业地产并没有什么独特的诀窍,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遵循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的一般规律。

    做好商业地产有什么诀窍和独特的经验?

    你说中国有很多人在做商业地产,我认为中国做商业地产的企业很少,有很多号称要做商业地产,但能做商业地产的企业确实非常非常少。

    什么叫做商业地产?我曾经对商业地产的产品性质做了一个定义,商业地产的产品和住宅地产的产品最大的区别,就在最终产品的形式不一样。住宅地产的最终产品,卖出的是实物,就是住房;商业地产,它的最终产品形式是服务。

    搞住宅开发的企业,它的经营模式,就是一个字“卖”;真正做商业地产,经营模式就要换成另外一个字,就是“租”,把它租出去,也就是持有。这样的话,就不能用刀随便去剁碎了卖,就得拿笔在上面画,画出来,然后租出去,提供的是整个服务。所以说,现在国内真正在做商业地产的企业不是很多。

    商业地产能够做成功,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特殊的办法,第一,就是一句话:它是遵循了商业地产开发、经营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所谓一般规律,就是与这个产品的性质有关系,就是你能把它很好地建设起来,然后持有,然后经营。商业地产的盈利模式,是取得物业的增值,最后取得增值的价值,任何一个购物中心或者是酒店、写字楼的总经理的培训,对总经理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使得物业增值,物业增值怎么来实现呢?主要通过租金水平来体现,或者换句话说,租金就是你这栋楼的价格。

    第二,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对于经营团队的要求特别高。早期,从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的前十年吧,到2010年的这个时间段,真正想做商业地产做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可能资金的因素会大一些。但是到2010年以后,随着中国的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资金还不是首要的,大部分是因为经营团队跟不上去,经营搞不好。

    商业地产要成功,就是两条,第一条要遵循商业地产开发的一般规律;第二,要建立起一支适合项目经营的商业地产管理团队。这是两个比较重要的基础。

    如何看待目前众多住宅地产开发商进军商业地产?

    住宅地产商进入商业地产,早期来讲,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被动的转型。就是城市规划的原因,目前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想要拿到大块的土地,城市规划一定会要求有一定的商业面积。早期可以拖,拖到最后,跟政府去讨价还价,去改功能。现在因为是公开的招拍挂,这个方法行不通了。这是被动转型的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税收,因为中国房地产方面的税,特别是增值税是比较重的,房地产的利润越厚,交的增值税的比例越大。那不如不赚钱,赚一个物业留在那里,这样增值税就避开了。当时主要是这两个原因促使开发商被动转型。

    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的发展,很多开发商主动进行转型。既然城市规划、批地的规则是这样,那企业就主动建商业地产,这个城市不是希望有标志性建筑吗,希望建100米,企业就说能建200米。商业地产,成为取得土地的一种方式。这以大地产商为主。

    还有就是,我以前的老板曾经征询过香港一家很有名的地产商的意见,他的问话是这样的: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怎么样来规避这个风险?这个老板是这样回答的,他说中国的房地产商,从来没有经历过一个真正的房地产周期,而这个香港企业已经存在了50年、60年,他说我们是经历过这种周期的,这种周期到什么程度呢?你们很难想象,90多天,卖出一个50多平方米的房子,全公司都庆祝,你们很难想象。

    商业地产,是熨平这个周期的很好的办法。可以看到,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分为两块,一块是香港本地的上市公司,一块是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这两类企业有两个很大的区别,第一个区别,资产负债率不一样,香港的房地产企业负债率普遍在30%以下,内地的房地产企业,负债率普遍在60%以上,这是第一个区别。第二个区别看收入结构,香港有的地产企业,利润的构成40%、50%都来自持有物业。也就是说,主动转型的第二个理由,是房地产企业平衡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办法,一个商业模式。

    第三,今后在中国,土地政策、房地产市场变化都比较大的时候,商业地产是利润来源比较重要的保障。所以现在很多的房地产企业都开始进军商业地产,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从被动转型到主动转型。

    如何看待这种销售型的商业地产?

    我们把话题缩小,不说商业地产,就说做一个购物中心,这样比较好谈问题。作为一个购物中心,把它销售掉,中国几家知名的企业,他们的历史就可以说明这件事情,第一代,稀里哗啦一剁碎卖掉,留下几个综合超市,把最不值钱的自己留下来,把最值钱的卖掉了,结果是什么结果,大家可以看到。销售型的方式,对于一个整体的购物中心来说,是绝对不可取的。

    我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很多年前,我曾经在购物中心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当时与现在自称非常成熟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他们说可以销售,当时我在天河城,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只租不售,商业地产的基本规律就是这条规律。他们说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说没钱。你没钱,根本就不适合做这件事情,一个能挑90斤的人,非要进入一个挑100斤的行业里来,你根本就没有资格做这件事。

    天河城在国内是比较早期的成功的购物中心,它能够成功,就是遵循了购物中心开发的一般规律,没有卖散。那时候在国内不是争论得很厉害吗,当时我在国外问过一些同行,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我说如果你们把购物中心拆零销售的话,会有什么问题?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看着我,把我当成外星人,这个问题他没有想过怎么回答你,而是没想到世界上会存在这么个事情。

    现在购物中心出现去主力店、而用集合店替代的现象,这是一种趋势吗?原因是什么?目前市场上购物中心众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主要因素有哪些?

    现在大家谈到去主力店,在传统的说法中,主力店主要是指两个,一个是指百货公司,一个是指大型综合超市。

    在大型的购物中心里面,尤其是经济发达城市的核心地段,对于去主力店的呼声确实越来越多,这应该是一个趋势。这个趋势是由这种业态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百货作为主力店的优点,就是他能够很快地启动招商,起到带动作用;缺点就是租金低。在中国,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就是百货的经营模式,跟购物中心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就是靠转租。本来百货公司的经营形式不是这种方式,而是所谓“买手制”,即把商品买进来再卖出去,通过经营来盈利,而不是把店面租给商家来赚钱。现在,购物中心也是干这个,百货公司也是干这个,而且百货公司除了租金低外,胃口越来越大,给3万平方米,不够,要4万平方米,但并不是自己去经营,而是马上划区,干跟购物中心同样的事情。所以说,目前购物中心去主力店的趋势,确实是存在的。

    但是把百货公司去掉以后,要考虑用什么东西替代它。这就是集成店或者叫集合店的问题,比方说H&M、ZARA等进来,其实用集成店代替主力店,不是一个必然现象,而是一个偶然现象,只是说不要百货店,用别的东西来替代它,这个时候恰好引进了国外以快时尚为代表的集成店,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而已。一个是面积足够大,如果找个百货公司给2万平方米,还不如找几家如ZARA、H&M等,加起来给几千平方米,租金又比百货公司高,又起到了主力店的作用。这是一个偶然现象,但是从经营的角度,七八年前我就提出来了,要把主力店由主力区来代替,主力区的另外一个名词是主题区,搞一个主题区。说到底,现在ZARA也好,H&M也好,不过是一个连锁的主力区,我自己做也是一样的,例如以运动商品来讲,运动品牌现在各自是各自的店,来一个集合就是这个道理,我以前在的天河城,自己做了运动品牌的集合“运动营”,也是一样的道理。

    换句话说,这种经营形式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购物中心今后发展的趋势,在中国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购物中心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避免竞争,首先要避免同质化的问题,但是国内、国外的品牌,就那么多,从品牌上,完全避开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今后城市中心购物中心的竞争,要想取得优势的话,只有两条:一,经营的主题化,主题文化的竞争;二,拼服务。今后可能主要靠这两个东西。

关键词:商业地产投资,写字楼投资,商铺投资
  • 返回顶部
  • 责编:8051
  •        
  • 浏览:
  • 来源:经济观察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