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西方重“破” 东方讲“和”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0/10/15 15:12:45
复旦教授徐培华从《周易》谈中华文化智慧
“我们今天学习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就是《周易》,而儒、道、佛与《周易》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和联系,可以说,儒、道、禅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周易》作了运用和展开。”近日,本报“人文大讲堂”走进嘉兴,复旦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徐培华教授二进大讲堂,作“现代视野下的中华智慧”精彩演讲。
21世纪
文化主导世界
今天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传统文化,用现代的视野来看这些中华的智慧,意义至关重要,因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文化。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有它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可以说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现代国家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正是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
有人这么说,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征服世界的世纪;而21世纪则是文化来塑造和主导这个世界的世纪。
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它的背后都是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的背后是宗教的矛盾,而宗教矛盾的根源是文化。
西方的文化强调个性、独立、自我,因为它强调自我,所以西方人的“我”就是“I”,就是一竖,顶天立地,独来独往,自我奋斗,自我实现。当要打开一个市场、开展一项创新,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西方文化的那种突破、卓越的文化理念确实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突破了以后,要占领整个市场、普及至整个领域,在做完美和圆满方面,那要靠中华的文化。
而中华的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和”的文化,中国人强调的不是自己,我们要照顾对方,这就是和谐的源头,所以我们中国人讲的是“人”字,一撇一捺,是阴阳的协调,阴阳的组合,“人”字本身就是和的源头。
“人”字像什么?长城就是中国“人”字左边一撇的阳刚,大运河就是中国“人”字右边一捺的阴柔。我们今天学习中华的智慧,学习儒佛道,学习《周易》,就是要运用中华文化和智慧,在21世纪充满着冲突、竞争、矛盾的世界中发挥独有的作用。
趋吉避凶 体现中华智慧
现在有的年轻人一讲到传统文化就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他们会说:“传统文化是古代的,我既没有读过《道德经》,也没读过《论语》,我不懂。”此话错也,传统文化并不等于古代文化,古代的文化是古代过去的,今天没有的;而传统文化亦是古代产生的,这是“统”,但它一直流传下来,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这是“传”,因此叫“传统”。传统文化是今天还活着的文化,是当下的文化,而且还要传到未来,并在传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包容新的事物。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三玄之冠。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有巨大影响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
《周易》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3个时代,传说它是由伏羲、文王和孔子3位圣人完成的,实际上是集中了当时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无数代人思想的积累和结晶。
我认为学《周易》,先要搞懂下面这6句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你学懂了这6句话,就基本上了解周易之道了。
天时地利 浙江发展民企
中国的文化什么都有阴阳,任何一个东西就是一个太极。因为它总有成功和失败。作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八卦,象征着世界上的八种基本物质:天、泽、火、雷、风、水、山、地。
《易纬》里说:“卦者,挂也,言悬挂物象以示于人,故谓之卦。”如果古人说将要做一件大事还没有做,就打一个结挂在梁上,打一个结挂在那里的就叫卦,为什么叫八卦,就是挂,这就是取一个谐音。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有了八卦能定吉凶。什么叫吉凶?对天地本身来讲无所谓吉凶,打雷,暴雨,森林大火,自然界没有感受。吉凶是对人来讲的,帮助抓住天时、地利、人和。天不会给你利,天只给你的时机。
你看浙江,现在民营企业为什么能发展,天时对了,30多年以前怎么能够搞私营企业,那时时辰不对。如果冬天你把树种下去让它发芽,它就不发,你春天一种,时辰对,树就发芽了。
所以我们做事情要抓住机会,时辰对了抓住了就是“吉”,抓不住就不是吉,股票刚刚上市的时候你买了吗?买的人抓住了机会发了,房价低的时候没有买房,时辰好的时候没有抓住,所以你没有得到利益,没有和就没有利。
《周易》核心的一个字是“生”,这与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主张“分”,强调一分为二。《周易》不讲分,只讲生,形成生生不息的境象。
中国传统文化
《周易》是源头
《周易》强调道法自然,而儒、道、佛三家,都讲求顺应自然。道家讲道法自然;儒家称的大儒,是指有道德者,孔子讲他是一生以道一以贯之,并自许“朝闻道夕死可矣”,儒家的中庸是把握“度”,其意就是把握事物的本质,符合实际,具有符合本质自然的意义;佛家不强调人的主观刻意的作为,也是顺应自然的理念,故而儒、道、佛能三家融合,和谐相处,其核心思想的源头是《周易》。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即《周易》。厚德载物,正德厚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精神之所以是 “生”,可见《周易》中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概括了天地万物最根本的规律,是天地运行最根本的法则和功能。
在《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两段话可组成一副绝配的对联,它道出了道与天、地、人、自然、万物的本质联系和生生不息的发展规律。
在学习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精华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文化,大家各有短长优劣,可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正如20世纪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两位哲人之一的爱因斯坦晚年所感叹的:“西方科技没有东方哲学的引导,就是瞎子;东方哲学没有西方科技的支持,就是瘸子。” 所以当今社会,我们应当兼收并蓄中西文化,使世界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世界,走向人类和谐美好的未来。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阅读:
- ·让“创”字成为杭州前行的澎湃动力(06/17)
- ·创新须除思维锁定(12/28)
- ·创新思维 学学硅谷的“餐巾纸文化”(01/14)
- ·转型应当先转思维方式(03/19)
- ·用创新思维来实现企业战略转型(12/17)
- ·塔式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7个层次(09/16)
- ·赖声川的创意学—做创意要兼备智慧与方(04/11)
- ·精神绞刑架下的报告(02/16)
- ·换个角度读《论语》(02/16)
- ·免费,不再不可能(02/15)